刘梅林 刘正伟
1997年12月30日韩国教育部决定,从2000年开始实施第七次课程改革,韩国国语课程与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次课程改革在“培养主导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自律的富有创造性的韩国人”的理念之下,对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阐述:“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个性的人;建立以基本能力为基础。发挥创造性的人;以丰富的教养为基础开拓前进道路的人;在对韩国的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新价值的人;以民主意识为基础,为共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为实现这一历史性目标,韩国教育界强调,必须积极改革现行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理念根本“转换”,即“(1)把以教育者为中心转换为以学习者为中心;(2)由划一的教育转换为多样化、特色化的教育;(3)把以规划和统筹为中心的教育转换为以自律和责任为基础的教育;(4)把以划一的均等主义教育转换为自由和平等相协调的教育;(5)把以黑板和粉笔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换为通过教育信息化而形成21世纪开放式的教育;(6)把低质教育转换为通过教育评估而有所提高的高质教育。”不难看出,这次课程改革对韩国以往整个教育进行批判性的审视,为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社会发展,不但提出实施差别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及创意能力等新概念,而且还明确强调通过加强课程管理与评价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思路与策略。在近年来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潮流中,韩国第七次课程改革可谓独具特色。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这一特点在国语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本次课程改革中,韩国国语课程围绕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对国语学科及其教育价值进行重新阐述之后,提出了通过评价促进国语课程改进及提高的方案。
韩国国语课程标准阐述本次课程改革国语科所承担的使命是,培养创造有韩国特色的国语使用能力和态度,“在这丰富的信息社会里谋求正确、有效的国语生活,培养未来的民族意识和良好的国民情绪,并且是为了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韩国国语课程标准对国语课程目标的阐述是:“培养正确地批判地了解国语使用的趋势和内容的能力,又培养适当地表达思想和情绪的能力,还依据对语言和国语的基本知识,培养探求语言现象的能力和适应国语生活的能力。而且依据对文学的基本知识,培养了解文学作品及理解形形色色的人生的能力和审美观。”为了实现这一课程与教学的新目标,韩国语文课程提出通过听、说、读、写、国语知识和文学六个领域完成。如果说在国语课程六个领域中,把听、说、读、写排列在前面,反映了韩国语文教育界在培养语文基本技能方面形成了共识,那么,把国语知识(语言)和文学单列,并与听说读写并重。则体现了韩国语文教育界为了“发展国语和国语文化创造”的目标追求。
布卢姆曾经指出:“在一个新的选择、决定和结果不断出现的迅速变化的社会里,一个人要好好地生活,那就特别需要发展力所能及的评价行为,而且,要有效地参与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它会陆续地要求各种非常高的层次的评价行为。”如果说现代社会急剧变化的现实迫切要求学校把培养学生的社会批判能力和评价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的话,那么,通过评价,提高课程与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本身则是韩国课程改革重视评价的出发点。韩国国语教育界认为,以往国语教育质量低下,没有高效的课程管理与评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提高国语质量,必须建立以质量管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通过教学评估,促进国语课程与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系统的课程评价程序控制课程质量建立成就标准。”很显然,这里的评价不仅仅指教学过程完成之后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形成性评价或自我评价,事实上,其核心观点是:“只有通过多种多样评估方法,才能唤起并形成理解。”如前所述,韩国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实现教育理念的六大“转换”,其中之一就是“把低质教育转换为通过教育评估而有所提高的高质教育。”韩国语文教育界认为,过去的国语教育往往根据学科基本的主题、知识或概念规划、安排课程学习内容,而不是通过学习方案之后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成就或技能对课程内容做出相应的设计,结果造成国语教育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状况。为提高和改进国语教育效率。国语课程改革应该遵循基于学习结果的课程设计路径,并将评价贯穿始终。换言之,这种课程编制与评价是根据既定的目标和标准选择课程内容及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用泰勒的话说:“教育目标成为课程设计的标准与出发点。通过它,课程材料得以选择,课程内容得以成形,学习指导过程得以发展。评价工作得以准备。”为加强教育的普遍性及特殊性需要,韩国第七次课程改革提出了实施差异课程的理念。它表现在1-10年级,课程在学生学术能力目标上体现差别;在11-12年级,课程在学生兴趣及职业倾向上表现不同。对此,韩国国语课程与教学评价也作出了相应的要求。总之,在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韩国国语课程与教学改革十分强调评价在培养学生发展、创造国语及国语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韩国国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六个领域内均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内容、方式、方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与特点——分领域评价。
所谓分领域评价就是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具体领域实施分门别类的评价。分领域评价并不是不要学科间联系,而是强调在国语课程及学习的整体和联系的基础上,对各领域课程的学习与内容有所侧重,有所强调,选择符合其学习领域及学习特点的内容进行评价。这一点,韩国国语课程标准在国语部分(总述)里作了非常深入的阐述。比如,课程标准提出,在读的领域,评价目标及重点集中于对“读”本质的理解,词语的理解,事实的“读”、推论的“读”和“读”的态度变化;在国语知识领域。评价目标的重点在于,跟单纯的语言知识相比。更重视反映语言知识的探求过程和语言知识的评价表达;在文学领域,评价目标及重点在于,对“文学”本质的理解,以文学的吸收能力为主,以及是否爱读文学作品的态度。当然,有的领域的评价提出了评价的主要内容。但在学习及评价目标上却没有明确加以阐述,如课程标准中有关“说”的评价即如此。实际上,不但不同领域课程评价的内容及重点不同,它们在国语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阅读及文学领域在国语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将近50%,而听、说在国语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仅仅分别为6%、10.5%,因此,国语课程分领域评价并非表示各领域评价处于等量齐观的地位。
分领域评价是对学生在专门领域知识掌握状况、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及成就与素质的全面评价。如前所述,韩国国语课程标准对国语课程每一领域内所需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及成就水平都逐一作了描述。课程标准建议的评价当然也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及体系展开。以读书(阅读)为例,大纲依次阐述了读书的性质、目标、内容、教学、学习方法等,在内容一项中,又细分为读书理
论、读书实际、各领域内容等。在读书理论(读书的本质、读书的原理、读书的态度)与读书实际之间,课程标准建议,在评价时,对“读书理论和读书实际要维持均衡”。换句话说,阅读教学的评价既要注重读书原理、读书态度的评价,又要注重读书实际、读解过程及读书能力的评价。在这一前提下,课程标准又对“读书实际”及“读解过程”分别提出了相关评价的原则和要求:“评价时所用的资料或文章,不但要用教科书上的文章,而且要充分活用学生没学过的文章。”“读解评价时要注重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语言学或文学方面的知识,更要注重评价读解能力。”“读解评价时尽可能注意读解战略,对文章内容的活用、辞典知识等读解结果。更要注重评价读解过程。”值得一提的是,韩国语文课程对国语学科中那些带有规则、规律性知识,比如语法知识,并没有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相反,而是把它放在比较恰当的位置上。它一方面提出要把知识性的东西的理解及评价,放到语言的真实情境及实际运用过程中,注重评价能力,另外一方面又十分强调这些规则、规律的掌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韩国教育界在反省韩国基础教育时曾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与记忆,而不是强调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基于此,韩国第七次课程改革将培养创造性置于核心地位。培养创造性以及创意能力成为统摄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中心目标。韩国国语课程标准对国语及国文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这可以从韩国国语课程标准中的一段阐述看出。这段话是这样说的:“人类是用语言来思考和传达意义,并享受自己的生活。人类将有意识地体会这一过程,通过语言生活,使知识和实际更加巩固。因为语言生活是人类奠定生活和文化的基础的重要因素……”语言及语文教育的重要价值就在于,教会学生通过语言这个工具学习,创造并享受一个精神生活世界,因此,韩国语文课程在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时十分强调其中的创造性。在韩国语文教育界看来,学生的语言学习可以分为解释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三个层次。基于此,韩国国语课程标准提出,按照上述三个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就水平。在国语生活里,韩国国语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是,培养民主市民所必备的国语使用的一般素质和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国语文化的能力。在创造性的国语生活里。评价内容包括了解国语的创造性作用,在具体的作品里发现国语的艺术性的创造力,如在文学领域,评价的中心是“文学的吸收与创意”。所谓创意能力,在“吸收”活动中,强调用口头发表或者写评论的方法,尤其评价吸收的“创意性和恰当性”:而在创作的维度,则强调“创意性和真实性,对作品的评价强调实行总体评价和综合评价”。
布卢姆认为:“评价之涉及应用规则和规格来估量各种具体事物的准确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令人满意的程度。判断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准则可以由学生决定,也可以向他们规定。”韩国国语课程分领域评价不仅要求对语文课程的不同领域内容进行专门评价,而且提出了根据评价内容灵活地选择相应的评价方式、方法的要求,从而更准确地评价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学习状况、成就水平及情感价值。韩国国语课程标准在“国语”(综述)部分开宗明义指出:“活用能适合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和目标的评价方法。”事实上,韩国国语课程的六个领域在内容体系、组织结构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内容主要是知识、理论及规则。如语言知识领域;有的内容则活动性更强,以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如听说领域;有的则以表达与创造性为主,如写作;有的则表现为一种综合实践能力,如国语生活,等等。韩国国语课程标准分领域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评价的效度,因此,选择与评价内容相适应的评价方法,正是评价有效性以及促进教学改善的具体反映和要求。对此,韩国国语课程标准作了充分的阐述。比如在对国语生活领域进行评价时。课程标准建议:以国语生活的实践评价为中心,“不要评价知识,要评价实际国语生活的实践能力”,而“国语生活的实践能力以实际执行为对象实施执行评价”。“国语生活”包括“国语和我们的生活”“国语生活和实践”“国语生活和国语精神”三个部分。对“国语生活和国语精神”领域的评价,课程标准建议,“活用观察、论述和面谈等多种多样的方法”,就充分考虑到了评价对象的特殊性,“最大程度地反映评价的实际性”。再比如,对“读书”(阅读)领域的评价,课程标准建议,“评价时使用符合评价目的和目标的各种方法,如对话及回答问题,填空朗读,检查各种读书行为或技能,写摘要和概要,个人检查、自由回想检查、鉴定文章内容的重要度,观察记录,面谈等”;而对难以进行量化考核的读书计划和实践、读书态度则提出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价的一般要求,充分反映了依据评价对象的丰富性和特殊性选择评价方式、方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