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除劳动异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任务

2008-01-21 08:27沈云龙
总裁 2008年9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马克思

沈云龙

摘要:从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角度看,劳动异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分工、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社会主义阶段仍然存在劳动异化,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本质任务就是不断发展生产力。最终消除异化,为共产主义的到来做准备。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异化;社会主义;本质任务;消除异化

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异化的争议由来已久,而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消除异化就更会有争议了。然而我们发现经典作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早就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我们应该搞清理论,正视现实,为消除异化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劳动异化产生的原因

我们首先看异化劳动是如何产生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了这个问题:“人怎么使他的劳动外化,异化?这种异化又怎么以人的发展的本质为根据?我们把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变为外化劳动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关系问题,就已为解决这一任务得到了许多东西。”对于私有财产和外化劳动的关系,马克思说:“尽管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但确切地说,它是外化劳动的后果……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了相互作用的关系。”“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这两句话是说,首先异化劳动创造出了私有财产,然后私有财产反过来促使劳动进一步异化。于是,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变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其次,私有财产是劳动得以进行的物质条件,虽然此时的马克思还没有说明最初的异化劳动何以产生,但是他指明了要到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去考察异化劳动的方向。

那么最初的异化劳动是如何产生的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给出了初步的回答:“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驶着这种力量。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着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也就是说,分工本身并不必然造成异化,只有固定的分工才造成事实上的异化。这种固定的分工使工人越来越片面化和越来越有依赖性。

分工不仅导致劳动异化,而且同时导致私有制的产生。“与这种分工同时出现的还有分配,而且是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分配;因而产生了所有制,……其实,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分工从最初起就包含着劳动条件的分配,也包含着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各个所有者之间的劈分,从而也包含着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以及所有制本身的各种不同的形式。”可见,社会分工既包含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相互协作及其相应地在生产资料上的划分,又包含着生产结果即产品的划分,分工是私有财产的形式,此后,分工和私有制同样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

异化劳动和私有制其实是劳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就劳动的状态而言,一个是就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的分配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当私有财产出现时,劳动就开始异化了,而当劳动异化时,私有财产就出现了,但是无论如何,私有财产始终是劳动的产物,于是也是异化劳动的产物,最终也是分工的产物。

现在,不仅分工和私有财产之间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了,而且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之间也变成了相互作用的关系。私有财产反过来大大促进了分工的发展,而发展了的分工再反过来和私有财产疊加在一起再次加重劳动异化,而劳动异化再次加速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分离和对立。如此连锁反应,并最终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工业时代达到了的劳动和资本的严重对立,

而异化劳动为什么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达到了顶点呢?这其中除了社会分工的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人的片面发展以外,还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分不开。商品经济本身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的历史产物。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和社会性的矛盾,即这种劳动首先表现为私人劳动,只有当生产者的产品卖出去后,他的私人劳动才得到社会的承认,否则他就会破产。于是,这里产生了个人的特殊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社会利益在生产者之外,它是一种异己的强制力量,同时,生产商品的劳动还具有具体性和抽象性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分实质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的私人性和社会性的问题,商品生产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交换时常不能成功,价值规律成为生产者的强制的令人敬畏的异己之物,生产者成了货币的奴隶,于是产生了所谓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甚至资本拜物教。虽然马克思只是在后来的《资本论》时期才知道用这些科学术语去分析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异化,但是他在《手稿》的同一时期,即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就谈到了商品经济的异化问题,包括交换、货币、信用、劳动和人等方面的异化。如:认为“交换关系的前提是劳动成为直接谋生的劳动,”在谋生的劳动中包含着劳动对劳动主体、对劳动对象的异化和偶然联系,包含着工人的使命决定于异己的社会需要,包含着劳动只是生存的手段。“活动本身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交换表现为分工,这种分工使人成为高度抽象的存在物,成为旋床等等,直至变成精神上和肉体上畸形的人。”还认为“……自我异化不仅以自我异化的形式而且以相互异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显然,商品经济使人和社会全面深入地异比了。

2劳动异化的扬弃

在生产力的推动下,分工、私有制和商品经济,这三大历史条件依次出现,并最终导致劳动、人和社会的全面异化,但是这种异化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当私有财产的关系表现为资本和劳动两者的相互关系,这里的劳动和资本都作为一种抽象性和普遍性存在时,“劳动和资本的这种对立一达到极端,就必然是整个关系的顶点、最高阶段和灭亡,”“这就是作为上述对立发展到矛盾关系的、因而促使矛盾得到解决的能动关系的私有财产。”

此时,扬弃的动力来自于劳动与资本这对矛盾本身,扬弃的环节是否定之否定,扬弃后劳动与资本变成对立的统一,即劳动与生产资料的重新直接结合。相应地,劳动重新成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它标志着人性的复归,当然,这主要是一种哲学思辨的证明。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形态》和《资本论》中又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再次详细地证明了这一结论,即劳动异化既具有历史必然性,又具有暂时性。劳动异化是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产物,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异化劳动终将成为历史。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证明使哲学的思辨结论具有了更

强的理论基础,从而不仅为自我异化的扬弃活动奠定了更感性的物质基础,而且可以相互佐证。

“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即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扬弃,从而扬弃私有财产的消极方面;同时也要扬弃私有财产,防止它反过来使劳动异化,扬弃的结果就是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就是人的本质的回归,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正如马克思所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就是不让它再成为剥削人的工具,而不是要拋弃财产本身,财富依然是人们生活的需要,并且是回归人性的基础。这种扬弃是让劳动重新成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活动。是让人与人、人与白然和谐相处。

3消除异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任务

但是自我异化的扬弃运动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多次告诫我们要有这种思想准备,他和恩格斯在《形态》中谈到社会分工带来的异化时说;“这种‘异化当然只有在具备了两个实际前提之后才会消灭。要使这种异化成为一种‘不堪忍受的力量,即成为革命所要反对的力量,就必须让它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同时这些人又同现存的有钱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而这两个条件都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没有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的形成,而只有极端贫困的普遍化。其次,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到公平分配时,特别区分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分配政策,即在第一阶段只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他认为第一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而只有高级阶段,在被迫服从分工的情形消失,从而脑体对立消失之后;在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巨大的增长,而物质财富泉涌之后,才能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政策的鲜明对比说明了在社会主义阶段产生异化的历史条件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消失殆尽,从而包括异化问题在内的各种旧社会的痕迹也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再次,从世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来看,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比马克思理想中的情况更差,就我国的情况而言,现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政策,按照邓小平的话说,这是不合格的社会主义。而这还没有考虑新科技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各种新的异化现象,可见,由于产生劳动异化的社会分工、商品经济和私有制等主要因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可能消除,由于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可能形成,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免带有旧社会的痕迹,社会主义阶段不可避免地会继续存在劳动及其人的异化,而这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必然是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渐消除异化,为共产主义的到来作准备。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