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2007-12-29 00:00:00贾锡萍张惠娣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2期


  摘 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命题,以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基本构筑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理论体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明确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战略地位、时代内涵、基本经验及根本要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先进性建设理论进一步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深谋远虑的前瞻思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07)02002305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始终保持和发展先进性,这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的提出及其实践,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入研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体系
  
  科学的理论体系应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着力解决的中心问题,并围绕这一研究对象而构建一系列具有逻辑联系的基本观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命题,对其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理论体系。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理论与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组织、党员队伍、党的整体四个层面,完整地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胡锦涛强调:“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1](P259)党的先进性取决于党的理论的先进性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依靠党的各级组织来体现,最终通过全体党员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工作能力、发扬奉献精神来实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要始终牢牢抓住上述三个基本要素,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最终把党的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
  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时代性。“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我们党提出新的要求,也给党的先进性赋予新的内涵。”[1](P264-265)这就要求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准确把握时代主题、体现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始终保持蓬勃生机。2.实践性。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在实践,只有真正落实到党的全部治国理政的实践上来,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3.系统性。党的先进性建设应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贯穿于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规定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标、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胡锦涛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自觉、主动、持续地推进先进性建设,努力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胡锦涛要求,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全面加以推进。上述要求表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各项工作,一要体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二要落实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既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任务,又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指明了实现途径。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主体、根本依据和原则要求。胡锦涛对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努力培育党员的主体意识提出了紧迫要求:“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必须始终抓住党员队伍这个主体。”[1](P250)胡锦涛在中纪委六次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章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把握党的正确方向的根本准则,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根本依据,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因此,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检验标准。1.根本标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2]2.实践标准。“衡量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先进,要放到具体的历史的实践中去考察。”[1](P245)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用实践的标准来检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就要放到党的执政活动中来衡量,通过党的执政能力来体现。3.历史标准。“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1](264)先进性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成效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用历史标准来检验先进性建设,最终就要看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
  
  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创新内容
  
  (一)第一次确立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执政党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命题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标志着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胡锦涛强调,党的建设要以先进性建设作为核心与主线。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是某个专项建设,而是通过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各方面建设体现出来的带有综合性的根本建设,是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之中的核心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灵魂与精髓、出发点和归宿,规定着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性质、内容和方向。
  
  (二)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出发,第一次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精辟概括出了“五个必须”、“五个保证”: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必须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P242-245)。五条基本经验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前两条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价值取向,后三条是实现先进性的基本条件,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党的先进性、为什么要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如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等重大问题,深化了对执政党执政规律和建设规律的认识,对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的先进性来自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要体现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心一意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2]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关乎党的生命。”[1](P244)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尤其需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判断形势,把握时代脉搏,制定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力所在,但先进性的发挥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靠党的自身建设来保证。胡锦涛明确告诫全党:“党内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1](P25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格按照党章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严肃党的纪律,激活党内的生机与活力,把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好。
  (三)第一次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内涵。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时代、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环境和任务对党的先进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求,党的先进性建设要随着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和所担负的历史任务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特别是要从以下方面来思考和把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内涵。1.从体现时代发展要求来把握。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1](P259)党的先进性建设只有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在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里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2.从党所处地位的变化来把握。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作为执政党,党的先进性就体现在为谁执政、怎样执政等与执政有关的理念和行为上。胡锦涛从坚持党的执政宗旨角度回答了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即“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3];从执政方式角度回答了怎样执政的问题,即“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3];从党的执政作风角度回答了如何保持良好的执政形象的问题,即“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3];从执政能力建设落脚点回答了执政党怎样才算合格的问题,即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3.从党所肩负任务的变化来把握。“我们党始终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来确定党的中心任务,并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党的建设。”[1](P245)党要保持先进性,党的建设就必须适应党的任务的要求。现阶段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围绕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进行。这是全新的事业,必然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新的挑战,执政党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转变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4.从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和时代性考验来把握。“我们党是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条件下带领人民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给党员队伍和党的自身建设带来了深刻影响,使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既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考验,又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1](P247)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党驾驭复杂局势、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四)第一次提出了在执政兴国的实践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四个紧密结合”要求,集中体现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统一,体现了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与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统一,使全党进一步明确了要在执政兴国的实践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战略任务和基本途径。1.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1](P253)2.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只有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才能把全体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胡锦涛指出:“各级党组织都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以促进社会和谐的成效体现党的先进性。”[1](P254) 3.紧密结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要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P254)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既是治党理论也是治国理论,党的先进性建设既要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又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各个领域。4.紧密结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1](P256)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这些优良传统,按照“三个代表”、“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及胡锦涛最近对领导干部作风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要求,增强“三种意识”,培育求真务实、发扬民主、执政为民、依法治国等时代新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
  
  三、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主要特征
  (一)进一步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胡锦涛强调,政党的兴衰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最终也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为人民谋利益是党员干部的“天职”,只有始终把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铭刻在头脑里、落实在行动上,才能真心爱护群众、真诚服务群众,从而真正体现先进性。为了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永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要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效机制,为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1](P256-257)
  (二)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具备的政治品格。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求真务实优良作风,讲实情说实话,正视困难、承认忧患,不回避矛盾与不足。胡锦涛告诫全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4] 胡锦涛要求全党科学判断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他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以应对和解决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他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他指出,“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5]
  (三)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回答了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内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次把开展党内先进性教育与党的执政使命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先进性教育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创新精神,这是我们党内教育史上的重大进步;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途径和载体上,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的传统意义的理解上,而是努力探索新的视角。在组织建设方面,要求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的实际出发,调整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在作风建设方面,除了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外,要不断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执政作风如民主作风、法治作风等,使党在作风上有一个先进的时代形象;在制度建设上,把党内制度建设同国家制度建设统一起来,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体制安排,保证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的探索。
  (四)体现了深谋远虑的前瞻思维。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贯穿于党的生命的始终,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胡锦涛提出,要将党的先进性建设引入制度化轨道,把形成长效机制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措施。要探索和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关系协调、程序严密的党内工作机制,建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目标机制、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使党的先进性建设获得稳定性与持续性的保证和成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明确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问题,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一理论为进一步推进党建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必将随着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也必将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中不断升华。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2]胡锦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N] .人民日报,20050126.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0927. 
  [4]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N]人民日报,20030103.
  [5]胡锦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人民日报,20040113.
  责任编辑:何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