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帆 张李 张玥
摘要 采用Likert五分制态度量表,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对学生自主选课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现其受第三方信息、课堂氛围、考试难易、教师以及排课时间地点影响。课堂学习态度越积极者,选课心态相对理性和趋同。
关键词 自主选课 问卷调查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7.085
0前言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对高校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事实证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势所趋。早在本世纪初,新一轮学分制实施高潮就已涌入高校大门,学生自主选课成为新时期教育区别于上世纪传统教学最明显的改革体现之一。从国外经验来看,该体制合理实施,有利于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不过,当前大学在关于课程选择的机制方面仍然存在问题。首先是课程比重设置不尽合理,一些课程选择的人数较多,甚至出现报不上名的情况;而有的课程则人数较少,教育资源利用率较低。其次,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基本上不会对学生未来进入大学后将面对的各个专业做系统介绍,多数学生高考后虽然在形式上是自主选择专业,但对自身专业的情况事实上并不非常了解,对专业内各门课之于自身知识体系的定位则更加陌生,这就容易造成选课时产生迷茫心理。即使对于高年级生,同样由于缺乏工作经历,也很难根据自身情况作出针对性较强的选择。还有,高校教务在管理机制上缺乏灵活,上课时间往往比较固定,反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安排,例如部分课程与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时间相冲突,顾此失彼。为完善自尊选课管理机制,通过影响因素调查来实现教学管理优化很有必要。
1研究方法
对高校生做随机询问调查,内容为“选课时主要考虑因素”。其中询问次数2000次,有效回答1978次。统计发现,学生主流关注点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第三方信息、课堂风格、考试、教师和课程时间地点。而每个大点下面,又分别存在若干出现频次较高具体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编制调查问卷,邀请贵州财经大学2012、2013级500名在校本科生做详细调查和访谈。其中发出问卷500份,收回500份,有效465份,有效率93%。
问卷以大学一年级政治和高等数学为案例课程,针对学生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选课因素,设置一个或多个能够反映该因素影响的问题,请学生作答。问卷采用Likert五分制态度量表:。分值越高代表态度越积极或选项优先度越高,反之代表态度越消极或排斥感越强。相关问题设置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字母标号为各对应因素代码)。
问卷回收后,将学生对相关因素的态度视为随机变量,通过与该变量相关的统计量,从宏观上把握该因素影响程度及在群体中分布规律。
2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采用态度分布条形图表示,如图2。图中每一个因素对应三个统计量,分别是态度均值,1倍均方差上限及下限。均值(条状图中间一道横线所在位置)越高,代表学生对该因素整体态度越积极或选项优先度越高,反之代表态度越消极或排斥感越强。均方差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宽度是态度分歧带宽,代表着多数学生意见的所在位置和分布区域。带宽越大,代表学生意见分歧越大,反之代表意见统一。
调查显示,前期因素和教学因素影响,不同科目之间区别不大,只是高等数学方面,学生对教师学术水平看重程度更高。如图2。
(1)第三方信息。调查发现,包括网络信息、同学建议和教师指导在内的影响因素是学生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这一点在大一新生中尤为凸显。这主要是因为作为刚刚入学的新生,自身对大学环境通常比较陌生,而来自网络、同学和教师的建议为他们提供了最直接的信息来源。根据统计结果来看,A1项和A2项态度均值较高。A1项指数偏高反应出网络在现今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度是比较高的,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知道利用网络来为自身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在现今社会中,是比较重要的一项技能。但是,也应看到,网络信息来源虽然便捷,但由于其信息量大,且不同群体提供的信息质量也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甄别力,否则很容易受误导。A2项指数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内部的从众心理。在缺乏其它权威信息获取途径的条件下,学生往往会趋于跟随周围同学的选择,有的甚至连课程名称都没弄清楚,就急急忙忙做出选择。由于这种选课心理并不是建立在对课程本身的科学认知上,而只是一种盲目的从众行为,因此容易造成日后学习中的认知迷茫和心理疲惫。另外,这种选课心理也是造成很多选修课程“人满为患”的重要因素之一。相比之下,A3和A4项态度指数偏低,A4项均方差带宽还比较大,说明存在较为严重的认知不统一。有关结果表明,目前大学里,各个年级的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据调查,近七成学生表示,他们在选课时没有获得过任何来自于教师方面的信息和帮助,也不清楚该如何获取。部分学生对教师不信任感很强,有的学生甚至以自己对过往教师的喜恶作为选课依据,诸如此类主观因素导致学生对教师信息认识的不统一。
(2)课堂风格。B1项调查表明,除少部分学生出于对课堂纪律涣散存在担忧而态度略微消极以外,绝大多数学生都很乐意选择课堂氛围轻松,任课教师语言诙谐的课堂。B2项虽态度指数整体较高,但均方差带宽较大,说明该影响因素在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分歧。例如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对该项态度就比较消极,因为他们认为课堂信息量过大可能会增加知识消化的难度。B3项态度指数较为中立,多数学生认为,学习主要还是靠自身,设备先进虽然会对学习提供便利,但不会是决定性因素。部分持消极态度学生认为,先进教育设备使得一些教师备课马虎,学生也容易懈怠,比如变得高度依赖电脑,不愿动手板书和计算分析。而支持者认为,在诸如软件应用一类的课堂上,配备先进教学设备是必要的。
(3)考试影响。由于考试目前仍然是大学中用来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手段,因此其受重视程度同样很高。目前大学中的考试成绩通常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统考组成。一些学校还对出勤率有一定要求,如果学生出勤率不达标,可能不被允许参加考试。从C1的统计结果上看,学生普遍比较厌恶上课点名。这主要是因为点名制的存在使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的时间安排上感觉到受制约严重。与C1相对的,学生对C2和c3的态度明显积极。尤其高等数学方面,在“期考容易”的问题上均方值下限都在33以上,是本次调查中学生态度最为一致的影响因素之一。可见目前大学中许多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其功利性还较强,仍然把如何应试作为学习的主要考虑内容。
(4)教师因素。作为教学行为的发出者,传统观点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是所有因素中最为重要的课堂影响因素,D1项的态度指数也证实了该观点。但是,也应该注意到,有关统计项的均方差带宽较大,说明学生在该问题上的认识并不像理论上的那么一致。经调查发现,对教师专业素养持积极态度的学生,通常是学习较为主动,或对本专业学术研究比较有兴趣的同学。同时,也有一部分同学对此持消极态度,他们担心学术水平高的老师,上课及考试要求同样会比较高,担心自己跟不上,因而存在抵触。值得一提是在教师性别和年龄方面,部分学生对此有一定考虑,例如部分学生认为年轻老师在思维、语言习惯上与自己接近,好感度更高。但总体上该两项影响较为中性。
(5)课程安排。E1-E4的统计结果表明,课程安排同样也是学生们选课的考虑因素之一。并且从均方差带宽上看,各项的均方差带宽都不小。这主要是不同家庭和背景的学生在有关问题上的诉求不尽相同所造成。例如,家距离学校较近的学生比较喜欢将课程集中于每周的前几天,以方便自己回家。而家住较远的学生则对此不是很看重。再比如部分从事社会实践的学生,则比较注重上课时间能够避开他们的实习时间。但是总体上,课程安排的影响要小于前期因素和教学因素。
3总结
调查发现,学生在选课时,宜受到第三方信息、课堂氛围、考试难易、教师以及排课时间地点影响。课堂学习态度越积极者,选课心态相对理性和趋同。教育中应根据有关规律,合理调整和配置课程资源,加强对于学生所学课程之于知识体系及今后就业体系中所处地位的指导服务,革新选课机制,实现动态选课,将有利于缓解目前自主选课所存在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