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华
摘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是江泽民政绩观的一条主线;坚持与时俱进是江泽民政绩观的时空视野和思维向度;坚持辩证思维方法是江泽民政绩观的显著特色。以哲学的视角来解读,对于当前树立正确政绩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必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到一个更加理性、科学的崭新发展阶段。
关键词:江泽民; 政绩观; 人民群众; 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7)11-0055-03
所谓政绩观,就是人们对执政成效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直接反映着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创造多大的政绩。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历来十分重视党的建设。结合新时期党的新实践,江泽民对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怎样的政绩观作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这对于我们更加明确什么是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政绩观,什么是创造政绩的努力方向和根本要求,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是江泽民政绩观的一条主线
群众观点是江泽民政绩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之所以不同于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一种形态的政治,主要它是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政治基础的。江泽民指出:“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1]领导干部树立政绩观,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牢记政绩之本在于人民。
1. 政绩的价值目标是为民。树立正确政绩观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曾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主人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主人,一方面表现为人民群众始终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同时又表现为人民群众应成为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受益者。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3]“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共产党员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群众,领导干部之所以不同于普通党员,很重要的就体现在这些地方”。[5]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 政绩的衡量标准是人民。政绩是主观努力同客观绩效的统一,怎样评判政绩,如何判别政绩观正确与否,这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关键问题。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6]江泽民认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7]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实践中能否抓住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成为衡量政绩的实践检验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主体对客体的需要和客体对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构成价值关系,这必然决定着考察领导干部政绩的科学价值标准是人民群众的认同度。江泽民郑重提出:“领导干部要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8]“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4]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践、群众和历史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和准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才能创造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政绩。
3. 政绩的取得依靠人民。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解决好“靠谁树政绩”的问题。邓小平曾经强调,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江泽民则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指明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的理解、支持与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推进。”[5]新时期要做到一切依靠群众,必须着重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决策中集中群众的智慧。江泽民说:“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经验,从群众的意见中汲取智慧,是干部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8]二是在用人中要体现群众公认原则。多数群众不赞成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干部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9]三是管理中要善于发挥群众的作用。这既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政绩是在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中干出来的,离开了人民群众这个主体,就不可能有什么政绩。作为个人,领导干部做出一定的政绩,固然与其德才素质有关,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他的作为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江泽民认为,领导干部有了问题要敢于承担,“个人的工作有成绩,首先应归功于人民,归功于党。”[4]只有这样,才能剔除“官本位”意识,真正摆正“主人”与“公仆”的角色定位来密切党群关系。
二、 坚持与时俱进是江泽民政绩观的时空视野和思维向度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同时也是领导干部的执政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7] 与时俱进不仅强调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而且更强调认识、实践主体的自身改造,要求认识、实践主体要随着客体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从而更加突出主体的自觉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这就从唯物辩证的高度为领导干部树政绩提供了鲜明的时空观和思维向度。
1. 要有高举远慕的气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同志指出,精神状态很重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就是讲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从党的性质、宗旨、要求来说,还是从自己肩负的使命责任来说,都必须有所作为,做出成绩,应对政绩孜孜以求,“干部素质的高低,最终要在实绩中体现出来。没有实绩,谈何素质。”[4]但更为重要的是又要淡泊于政绩,这事实上体现出一个领导干部志趣的高下。与时俱进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境界,它要求我们以一种淡泊如水的人生态度去坚持心中是非,去创造政绩,对待政绩。“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是奋斗的哲学,要为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不懈奋斗。对个人的名利,要看得开一些,否则很难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社会环境的考验。”[8]因此,必须反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急功近利,追求轰动效应的浮躁之气、庸俗之风。“实绩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工作要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那些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4]
2. 要有实践出政绩的识度。对马克思主义来说,时空既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离开人和人实践来谈论时空是毫无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实践,是一切从实践出发,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实践,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样的实践中去,真抓实干,在实践中求真,在实践中务实,才能求到真知,务出实效。与时俱进就是这种实践观的集中体现。它要求,一是实践活动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江泽民要求全党“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和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3]这是指我们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掌握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不断提高认识国情全面性和时代性。二是实践活动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社会实践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要干出真正的政绩,必须把实干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尤其应当强调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江泽民同志认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是历史发展中的客观因素,必然趋势,领导干部应当强化规律意识,看问题、做事情要尊重客观实际,特别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把握具体工作规律。三是实践活动必须着力解决重大实际问题。能否及时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是检验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一个重要标志。“全党同志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4]能不能富有成效地帮助群众排难解忧,是衡量领导干部群众观点强不强,工作实不实,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好不好的重要试金石。
3. 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力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随一定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与时俱进是辩证唯物主义能动革命反映论对主体的客观要求,也是主体科学认识活动的必然結果。江泽民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11]与时俱进的本质,说到底就是要不断创新。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江泽民同志告诫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去闯,等是等不来的,回避问题,退缩不前,只能是无所作为。”[9]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国之道。
三、 坚持辩证思维方法是江泽民政绩观的显著特色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明确“树什么样政绩”的问题。这里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分。江泽民同志在把握这一问题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的体系,具有鲜明的辩证思维特征。这给领导干部追求政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有助于克服片面的,简单化的政绩观。
1.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必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6]江泽民认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10]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因此,领导干部不讲经济效益,不讲生产力的发展,不讲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当然说不上政绩。然而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效益不应该是执政的唯一追求和衡量政绩的唯一标志。江泽民强调:“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4]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城乡居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要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政绩。
2. 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局部与全局是对立统一的。一般情况下,局部效益好,对全局是一种贡献,但当发生矛盾时,就要求我们在树政绩时,不但要看到局部,更要看到全局。讲政治,就是要讲全局、懂全局、谋全局。江泽民十分清楚地指出:“看一个地方或部门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大小,不仅要看工作实绩和本领,而更要看能否顾全大局、协同工作,全面正确地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这是作为考核、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4]在认识和处理改革过程中的新问题时,必须善于从全局观察问题,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在协调发展中谋求政绩。
3. 要处理好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都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损害群众的长远利益,也不能借口长远发展而忽视解决群众眼前的困难。必须动态地分析问题,把静态分析和动态考察结合起来,正确的政绩观应该做到把当前工作和长远规划统一起来,对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情况有长远的战略性考虑,应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高瞻远瞩的把握,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只算局部的眼前的小账,而不算全局的长远的大账,就容易陷入片面性。”[4]所以,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绩,既要看当前的发展,更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抓在短期能见效的工程,又要抓能为经济发展积累力量的基础工作;既要抓体制改革,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解决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那种在实际工作中,重显绩,轻隐绩,追求轰动效应的倾向,事实上就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4. 要处理好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治国是一个大战略问题。江泽民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12]因此,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只有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才是全面的治国之道,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要坚持的唯物辩证法,这也是新形势下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基本思路。江泽民指出,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实现,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过程中,要树立依法执政的意识,按照特定的执政权限和执政程序来进行执政活动。同时又要紧紧抓住改造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个“总开关”,因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4] 世界观决定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同样决定着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我们要把改造世界观作为终身课题,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政治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德性修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毛泽东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
[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1]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06-01.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张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