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议论文“丰富”起来

2007-09-30 08:30
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 2007年6期
关键词:意气丰富心安

乐 芬

议论文写作是中学生作文训练的一个重点。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要写一篇四平八稳、内容干瘪的议论文是不难的。可真正要写一篇内容丰富且能达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所要求的“发展等级”的议论文,还真有一些人感到有点束手无策。那么我们在平常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中,如何在内容上甩掉单薄的通病而走向“丰富”的阳光大道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要善于选取典型的事例

议论文的丰富一般是指材料的丰富。而议论文的材料主要是指论证过程中所使用的事实论据,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例子。因此,议论文内容丰富与否,也可说,是看其论据的典型与否,丰富与否。所谓典型就是指举例子要富有代表性,能阐明道理。所谓充分就是指论据的数量不能太少。例如:

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选自《谈意气》)

二、善于引用名言名旬或诗词

引用论证是议论文写作中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而议论文内容的丰富,很大程度也与引用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名言名句或诗词中名句的引用,不仅能体现考生扎实的语文功底,良好的文化底蕴,也能有效地展示其文章内容的丰富。例如:

遭遇坎坷时,需要心安。李白被贬回乡,却豪放不减,安心享受难得的自由。于是,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与大气。苏轼流放海南,却悠然依旧,安心享受难得的悠闲,于是,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自在。李白、苏轼仕途失意,但内心却并不为之所动,而是依然心安自在,快乐满怀,于是,成就了他们驰骋诗坛,流芳千古的伟业。心安者,成万事。(选自《说安》)

三、善于运用比喻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在议论文写作中它常被学生狭义地理解为一种修辞手法。其实,它也是一种让议论文内容丰富起来的论证方法。它既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也可以化无形为有形,从而使所阐述的道理深入浅出。这一点,我们不难从古代庄子的文章与近代文豪鲁迅先生的著名杂文《拿来主义》中得到印证。鲁迅先生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把拿来主义错误态度分别比喻为孱头、混蛋、废物等,从而把抽象的拿来主义阐述得既深刻又形象。

四、善于聯系实际

议论文写作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针砭时弊或有感而发。优秀的议论文常常是就生活中的某一问题或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学生作文却常常忽略这一点,结果闭门造车者多,脱离实际者也多。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我们的议论文写作能根植于生活的热土之中,何愁写不出慷慨激昂的文字?也何愁内容不丰富?例如:

但现在的问题却是有些人面对罪恶显得出奇地冷静与克制。前段时间闹得满城风雨的“韦黎事件”便是如此。韦黎.勇斗歹徒,而公交车上的其他人却连“110”都不打一个,只是静坐示威。虽然不能一篙子打翻一船人,但有些人的确是患了“重度意气缺乏症”。(选自《谈意气》)

五、善立分论点

善立分论点,也是使议论文内容丰富起来的方法之一。有的学生不明此道,结果围绕一个论点,说过来说过去,总离不了几句原话。如此,内容的单薄在所难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妨设立分论点,既可打开思路,也可拓宽写作的天地,从而为内容的丰富打下基础。比如大家所熟悉的苏洵的《六国论》就是围绕中心论点而分设两个分论点的。而高考中考生通过精心设立分论点,结果使文章内容大为丰富的,也是大有人在的。比如2006年湖南卷某优秀作文中就设有三个分论点: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运用这些写作手法,从而在考试的时候轻车熟路,写出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的文章。

作者单位:湖南省浏阳市浏阳六中

猜你喜欢
意气丰富心安
你在,就心安
雪夜读书
人生路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不该丢失的意气
谈意气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引入的探究
游戏让英语教学课堂更有趣
一顿饭一处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