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晓红
当耳边响起迷人的乐曲,起伏绵延的节奏旋律总会令人陶醉……音乐的节奏是动人的,可节奏并非音乐所独有。课堂。作为一个特殊的活动载体,也有其特有的节奏,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是体现教学效率的关键。
在与新课改相伴走来的5年时间里,笔者听到了来自家长、教师、学生对于美术作业提出的抱怨和呼声。美术课堂40分钟,究竟够不够用?笔者带着问题走进美术课堂。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聆听了一些课堂的教学节奏。发现了许多无效教学或教学浪费现象。如何使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及美术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课堂节奏与有效的美术课堂合拍,这正是我们的追求。
[案例一]
这是一节骨干教师的展示课——《表情丰富的脸》的教学片断:
课始:学生在《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声中谈心情、做表情;播放录像《恬恬的一天》,让学生在故事中找表情。此时,学生完全被乐曲和录像所吸引,有的作聆听状,有的作思考状,有的作沉醉状……
(课时的行进节奏舒缓、自然。好似一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旋律优美,情绪平和,学生的思维随着音乐放飞。)
课中:教师预设了7种不同的情景,将7项不同的表演任务装入七个信封,请学生在相应的乐曲声中演情景猜表情:教师即刻拍下大家表演的表情并输入电脑,请学生用简笔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种表情,分析面部肌肉和五官变化与各种表情之间的关系:通过欣赏大师和同龄人的绘画作品,了解夸张、变形、添加等表现手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多种表现技法进行表情的创作,简单交流,合作表现。
(课时的行进节奏张弛有度、激越振奋,好似一曲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旋律清新,流畅欢快,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滋养了艺术素养。)
课尾:各组作品在倒计时音乐中全部完成,学生代表在走秀音乐中秀出自己的创意作品,并作即兴表演;观众在教师的组织下,对参评作品进行提名,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和“团结协作奖”,学生互评、师评在颁奖音乐中画上圆满的句号。
(课时的行进节奏舒展、平缓,好似一曲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旋律典雅,韵味隽永,学生的表演、评价能力在课中提升,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般的感觉。)
[案例反思]
本课前几分钟的铺陈阶段,教师设计了谈心情、做表情、找表情的教学环节,课堂的气氛呈聚合之势,学生的注意力即刻聚集起来。而其心理则处于一种期望状态,此时教师便可以较容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课中,教师引领学生做游戏、画表情、找特征、共创作,这时的教师角色常消融在师生互学共进的乐趣中,消融在师生心灵的互通中,这是课堂节奏的高峰时段,也是学生心力与教学重点合拍的最佳时段,理性的知识已然是师生之间心灵相通、情感交融的载体。30分钟后课堂的节奏欲呈现低谷趋势,教师利用“走秀”的形式让学生展示作品,用“提名”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互评,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一个更为宽广的领域,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激情进行到底!
[课堂感悟]
课堂教学艺术的真谛之一就是节奏的和谐。上述美术课堂犹如一首动听的歌,主旋律清晰明了,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只要遵循“作曲”的原则,就能达到教学真、善、美的统一,共创课堂教学活动的“和谐共振”。
原则一:动静相生
高明的电影导演,总是在闹场之后安排一个静场,以调节和平衡观众的情绪。美术课堂亦是如此。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因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巧于安排教学方式。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把师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按照科学顺序有机组合搭配,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
原则二:张弛错落
“合作”、“探究”、“体验”等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渗入,被部分学生看作是副课的美术课堂正逐步迈向“动乱”,课堂教学一味地“驰”,致使学生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教师不注意约束他们或不注意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他们,教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课堂教学就会陷入没有弹性、没有张力的状况。在美术教学中,教学节奏只有张弛交错才能相得益彰,韵味无穷。
原则三:疏密相间
美术课堂教学可通过时间分配的多少与信息交流的快慢使课堂节奏疏密相间。课堂教学要“密”,平时对美术的基本知识点、基本术语,以及学生对美的直观感受等,训练要有力度、要到位;也要“疏”,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疑点,教学速度宜慢,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疏密相间,则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是美术课堂不懈的追求。
原则四:整体和谐
课堂教学“起承转合”的每一细节,都应缜密思考、精心设计,才能真正把一堂课“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课堂教学的节奏要有一定的章法,它存在于每一课时自始至终的渐变之中,符合一种有生气的变化规律,正像音乐里的“渐强”、“渐弱”一样,通过规律性变化,体现出一种流动美,使整个课堂教学节奏分明、充满活力。教学艺术节奏的整体和谐程度,体现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水平,教师在讲台上,犹如乐队指挥,要用心调动每一种“乐器”,才能演奏出节奏和谐、旋律优美的乐曲。
[案例二]
这是一节二年级“水墨游戏”单元的展示课——《拉根线条去散步》的教学片断:
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水墨,如何运笔、如何设色,学生不得而知。为了激活课堂气氛。教师预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想象的空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拉一根水墨线条去郊外散步好吗?”(学生随意蘸好墨汁、清水)“大家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吧!”(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开始“散步”)“我们走过草地,穿过树林,前面是一片山坡,我们上山吧!哎呀,乌云来了,下雨了,雨下大了,打雷了,哈,雨过天晴,天边出现了彩虹。”孩子们兴趣盎然,毛笔由孩子们自己的心灵驱使,从技法到内容均不受约束,涂涂抹抹,随意勾画,一次水墨游戏竟然出现了很多奇特的“抽象水墨”作品。教师没有随即进行作品评价,而是放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水墨游戏的乐趣:允许学生在水墨中辅以其他材料来更好地表现作品,如:将工具、材料中西结合,技法上多法糅合,揉搓皱纸法、拓印法、水拓印、撕纸粘贴、手指涂抹……神奇的想象加上独特的表现手法,使水墨画教学成了一种游戏,学生充分体味到水墨创作的乐趣,创造力肆意飞扬。
[案例反思]
《拉根线条去散步》的课堂中,教师凝练的语言,智慧的教学行为,灵动的教学程序设计,愉悦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构成了美术课堂教学的节奏美。教师通过自由
假设“散步”的情境,让孩子自由地体验笔墨乐趣。在浓淡、干湿、曲直、粗细的变化中探索笔墨技巧,让他们尽情释放内心的感受,不求写实,但求“神似”意达,创造力的萌芽就在这涂鸦中显现出“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一种嫩绿。综合材料与特殊技法的应用也为儿童水墨画的创新开拓了一个宽阔的空间,它的不定性与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作为教师,我们应智慧地运用“作曲”过程中的“创作要素”,形成自己教学节奏的特色,给学生以鲜明的节奏感和艺术美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体验美术课堂的魅力。
[课堂感悟]
如果说,教师是“课堂”这首歌的作曲者,那么,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便是乐曲中一个个美丽的音符。追求教学的节奏美,让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有秩序、有节拍、有规律地变化,会使教学节奏呈现出一种明快、生动的韵律之美。
要素一:语言合拍
40分钟的美术课堂留给教师的授课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语言修养便成了教学节奏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要奏好“课堂”这首歌,教师便尤其要注意教学语言中节拍强弱、力度大小的交替变换,在语调上要谦逊温和、抑扬顿挫,在速度上要缓急有致、张弛有度,讲述既要简明扼要,又要能在细节处理上做到具体生动、形象鲜明,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使教师的语言节奏与学生的生理及思维节奏合拍。
要素二:行为合拍
美术教师作为“课堂”这首歌的指挥,对学生心理状态、精神面貌有着一种职业的敏感,对课堂的美感及它所蕴含的意韵先知先觉。课堂上,教师的神、情、行、态如同菜肴中的调味品,“此时无声胜有声”。要奏好“课堂”这首歌,教师便尤其要充分运用好自己丰富的表情、暗示的眼神、优雅的体态、得体的装扮等无声因素,使之成为非语言性的教学表达方式,使教师的行为节奏与学生的生理及思维节奏合拍。
要素三:程序合拍
有效的美术课堂应具有电影式的节奏。教师作为“课堂”这首歌的导演,应为学生量身订制程序菜单。科学安排教学程序,以曲线式的节奏推进教学。课始以快节奏运行,步步紧逼,层层深入,或设疑,或提问,瞬间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课中节奏或慢或快,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临近下课,学生注意力进入分散期,教师应及时变换课堂的活动方式,或互评,或质疑,使学生注意力再次反弹。这样,才能达到美术课堂教学“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
课堂是一首歌,一首绝美的歌,它是每个孩子和老师用属于自己的音符谱成的绝妙乐曲,是师生心声的自由流淌。用心聆听课堂之歌和谐优美的节奏吧!是节奏,让课堂更激越;是节奏,让课堂更有效:是节奏,让生命更充盈。
(作者单位:常熟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