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生活中每一扇秘密的门

2007-07-23 08:29黄文科
满族文学 2007年3期
关键词:虫子隐喻蚂蚁

黄文科

进入新世纪,青年诗人迟凤忱的诗歌创作渐入佳境,在《诗刊》、《星星诗刊》、《绿风诗刊》等媒体发表诗歌已逾百首。而且创作势头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可谓前途不可限量矣!一如先前,他的诗歌创作依旧坚守生命诗歌的立场,只是他把诗歌引向生命深处的吁求、期待和失落之中,所以他的诗歌有出色的精神构成。他努力想看见生活中每一扇秘密的门,以哲学的投光探究隐藏在秘密的门之后幽深处的“诗意”,其诗呈现出个性化的生命色彩和来自于现实的理性力量。

一只虫子的隐藏是持久的对抗

人的生命本质是诗意的,诗歌绝对是生命的象征和隐喻。每一个生命存在的方式不同、价值不同,这就决定着每一个生命的象征和隐喻不同。就单个人而言,其生命的象征和隐喻就明显带有个人的色彩。我最早注意迟凤忱的诗歌,是一首名曰《一只虫子的隐藏》,我知道他之所以选择虫子作为吟咏的对象,是因为虫子就是他自己生命的象征和隐喻,或者说是他生命的现实:“这些 生命中最柔软的部分/一点两点细节 我们必须面对的/怀旧和感伤 对一些事物是/随意 对一些事物是宿命/对内心 博大一次真的很难/重要的是在于感觉和把握——/比如炊烟 宁静淡泊/比如月光小桥流水/落下一只脚我踩痛了谁的生命/抬起一只脚走进了谁的爱情”。作为生命现实的人,存在着感性冲动和神性冲动,感性冲动是最大化的生命的自由,而神性冲动是要以生命的自由带着信仰行进。凤忱诗歌的生命现实是感性和神性的浑合,所以诗歌构成是丰厚的。这首诗,我更喜欢开头和结尾。开头是这样的:“就像此刻 一片叶的背后/呈现出的样子 一只我说不出名的/虫子 对鸟儿有适当的隐藏/或者 那不是隐藏/而是一种持久的对抗”。结尾是这样的:“就像此刻 乡村背后/呼吸 更轻轻地/——也是一只虫的卑微/——也是一只虫的隐藏”。虫子对人的生命象征和隐喻,是深刻的,是理性的批判力量,是有讽喻的艺术表现力的,因而便有张力。

凤忱骨子里对生命是悲观的,他认同自己的弱小,认同自己的卑微,认同自己的孤寂,所以,什么蟋蟀,什么蝈蝈,什么蛐蛐,什么虫子,什么蚂蚁,什么鸟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尊重蟋蟀,蝈蝈、蛐蛐,虫子、蚂蚁、鸟儿这等弱小的生命,就是尊重自己,是最真实、最靠谱、最有力的人本主义。在他的诗歌中,我一直记得《蚂蚁奔跑》那首诗,诗人揭示大雨是蚂蚁的宿命,并构成了人生的大雨也是人的宿命的深度隐喻。也就是说,蚂蚁的命运不仅仅是蚂蚁的命运,蚂蚁的命运也是人的命运:蚂蚁奔跑/蚂蚁总是先于大雨/出发或到达//大雨把天空扯下来/把大地拽上去/把蚂蚁抬走//灰尘和声音/谁的梦断在空中/它就要从云的梯子上/跌落//玻璃后面 我看着/一群卑微的生命/奔跑 消失/是一寸忧郁 流过/我的脸颊和山坡”。在凤忱的诗中,“卑微”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这首诗出现的是“一群卑微的生命”,诗人不是用词的惯性,他是对芸芸众生生存状态的了悟,也是他对自我生命的觉醒和沉思。卑微的生命是令人悲哀的,不正视悲哀,是懦弱的,是虚伪的,是可怜的。深陷悲哀中,即便难以自拔,但悲哀中仍孕育着希望。我之所以敬重诗人迟凤忱,是因为他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始终如一地忠实于自己的良知。时下,诗风扭曲,有多少人还在忠实自己的良知?但我敢说,如果没有良知,再花俏的技法,都一文不值。

近年来,彩票业迅速发展,满足了想一夜暴富者的博弈心理。不想凤忱竟从这纸上的阿拉伯数字,悟到贫穷人的卑微:“这纸上的阿拉伯数字 小小的/贴着历史的皮肤 奔跑/像花蕾一样他打开/就被自己凋零了/有一种淡淡的流失贴着骨肉//这球上的阿拉伯数字 被风刮着/飞旋 困顿中是这样地盲目/骨子里的慌乱 她逃出/无论如何 这是愉快的一刻/却有什么被刺伤抽空//我是一个贫穷的人/活着最低限度得活着/阿拉伯数字就是我这个人/省吃减用的符号/这是宿命的抵押/缠绕一生的微不足道的/卑微 命运不肯给更多机会”。凤忱这样清醒地正视自己的卑微的生命现实,他不装腔作势,不风花雪月,不居高临下,不指手画脚……他本分地为自己的灵魂做主,尽管卑微中有些不自信,但凤忱和我,和许许多多具有平民思想的人,在和世俗社会中藐视弱小生命的丑陋和罪恶战斗中,我们是战友。我这么说,也许有人不同意我这种判断,但细读凤忱诗歌,你会发现我的判断是有根据的,像凤忱这首诗歌中:“我是一个贫穷的人/活着 最低限度得活着/阿拉伯数字就是我这个人/省吃减用的符号/这是宿命的抵押/缠绕一生的微不足道的/卑微 命运不肯给更多机会”,这难道不是抗争和战斗吗?

露水落下 天空掀开一角

诗歌评论家王珂说:“诗是艺术地表现平民情感的语言艺术”,他主张诗歌创作在内容上是民间写作,在形式上是知识分子写作。前些年,我的诗歌创作一直坚守平民的立场,并把知识分子写作与自己的创作对立起来。但是,在我的创作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汲取了知识分子写作那种智性的力量。精英与草根,是时下不断争论的话题,许多人都将之对立起来,我觉得有矛盾的一面,但更有统一的一面,仅看到矛盾的一面,或仅看到统一的一面都是片面的。同样,大多数诗人只会“民间”或“知识分子”概念的写作,而是两种写作的浑合。迟凤忱的诗歌写作认证了我的这一认识,他的关注弱小生命的诗歌写作,我觉得趋向于民间写作;而他的另一类追求纯诗的写作,又呈现出趋向知识分子写作的特征。

诗人是人类理想的播火者,他用生命的激情和理想之火,力图点燃每一个处在黑暗中的人的心中的灯盏,使诗歌回归到神性的品质。《晨:少年》,让我想到了成名于上个世纪八十年末城市诗人孙晓刚和李彬勇的诗,但迟凤忱的这首诗,是沉重中的纯粹,是愤懑中的希望。“露水落下 天空掀开一角/裸露乡村的寂静”,祖祖辈辈,人们都生活在这原始的生存状态中,“一只田鼠走过/一只鸟走过/一头牛走过/一个人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为何没有使用“一只鸟飞过”的表达方式,我们知道让鸟也“走过”,是要传达人们生活在不断重复的原始的单调的没有希望的生存状态。为什么诗人没有使用“一个人走过”的表达方式呢?“走出来”似乎改变了那种沉重的氛围,试图给生活在那里的人以些许生的光亮。“摘下嘴里的旱烟袋/咳嗽三声/柴门 就打开”,我觉得这是具体叙述一个人是如何走出来的,在乡下,这个咳嗽三声的人一定是父亲,他的“走出来”一定会给家带来生的希望。经过这番造势和铺垫,凤忱这才让少年的“我”闪亮登场:“在太阳出来之前/我先要清扫院子/在拎回两桶水/三块咸萝卜/一碗稀粥/上学去了”,我和风忱,及许多那个时代的乡下的孩子,就是这样“上学去了”,直到离开了拎回两桶水的乡下,三块咸萝卜的乡下,一碗稀粥的乡下。

纯诗的写作,不少诗人选择回忆性的写作,这种回忆一定有了幻化的成分。沃伦在谈到关于纯诗的写作时,他更强调纯诗不仅是语言的纯粹,更是诗意的纯粹。他说:“一个诗人只要不是缺乏头脑,哲学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他的诗歌,因为哲学进入了生命。更确切地说,当事物与思想同样地在引导诗人思维深入的路上时,事物的细节和思想的细节就同样转化为诗。诗是一种冲动,一种再塑造,一种原始经验的回声。它本是一种伸手可得的事物的理论的幻想。”如果说,纯诗有一类是属于原始经验的回声,我觉得《广播喇叭》就属于原始经验的回声:“生产队场院那棵老梨树上的广播/没看见谁走进去 为什么/有人在里面说话//日出 它比鸟儿先说天气/日落 他把农事挂在心上//电视普及了 电脑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一些村子的树上难再寻见它/只是走过那个时代的我/身体里还想着它磁性的声音”,生产队已消失了,那个老梨树上的广播喇叭也已消失了,这其中有多少况味萦绕在心,这又是多么纯粹化的诗性世界。

细心的读者,一定会感到迟凤忱不知疲倦经营着“露水”这个意象,这个意象有可能喻指美好、纯粹,但也应该喻指易逝、无法制控。诗人骨子里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由于诗人身陷边缘化、卑微化的人生境界,迟凤忱的诗歌显得神性冲动不够,影响了纯诗品级的提升和思想的表现力。我觉得诗人不能被现实捆住翅膀,你的天职是代表人类,在神性的天空中高傲地飞翔。

我的呼吸让淡去的事物重新呈现

迟凤忱一直在寻求和建构属于自己的诗歌意象系统和属于他自己的诗歌实现方式。也许他过度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他像一个闷头种地的农民,关心的是自己那一亩二分地,所以他的诗歌眼界不够,胸襟不足。他的诗歌让我们明显感觉到从当代诗歌汲取的养分不足,从世界现当代的诗歌汲取的养分不足,哪一个出色的诗人,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现代诗歌往往把诗人的内心活动当作把握和观照的对象,致力于挖掘、探寻、呈现个人丰富的幽深的精神世界。凤忱对此技巧烂熟于心,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呼吸让淡去的事物重新呈现:在《落日下的河流》迟凤忱是这样呈现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一个锐角的寂静身陷/一线光的敏感 想哭之外的/克制与忍耐风中摇晃的石榴//没有一棵水草属于我/没有一声蛙鸣挽留我/可是我啜饮了你/我已为你的流淌注入一滴悲悯//一头黄牛和一片田野/一只鸟儿和一片树林/几声狗叫/趟水过河的人/蓦然回首/又见弯腰挽裤角的少年”。诗人的思维,是运用语汇内涵的思维,通过语言和意象共生的心理空间,赋予内涵以意思的丰富性和新鲜的独特性。这首诗中的《落日下的河流》,喻指是诗人自己的生命现实状态,诗之核在于“趟水过河的人/蓦然回首/又见弯腰挽裤角的少年”。美好的失落和无法挽回,成为人人都能感知的隐痛和忧伤,诗意便由此生发。

我在一篇文章里,指出了迟凤忱有的诗歌象太满意太沉的问题。从诗歌实现效果而言,象太满,阻碍了意的自在流动,有艰深滞涩感;意太沉,往往被象所淹没,意脉不足,表现力自然低落,让人无法感知。在解读迟凤忱的过程中,我对意与象有了新的思索,我认为意与象的连接点是思,我在引用海德格尔关于思和诗关系时,我曾把思引申为思想之思和思维之思,关于思是意与象的连接点中的“思”,我觉得应该是思维之思。不言而喻,思过度偏于象,不会成就好诗,思过于偏重于意,也同样不会成就好诗。思的作用是使意象共生共荣。我知道,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写作方式有多难,更何况迟凤忱深陷自己的村庄里。也许他的特点就是他的优势,同样也是局限。世界在变,你必须重新寻找自己方式,你必须以新的呼吸重新呈现。

看见生活中每一扇秘密的门,必须更换一个角度,必须更换一次目光,我知道迟凤忱能走得很远,所以,我才不揣浅陋。秘密的门后面是什么,诗人,要呈现,就面临考验,而真丈夫的呈现,应该是有难度的,有眼界的,有胸襟的,我愿意与凤忱共勉。

〔责任编辑丛黎明〕

猜你喜欢
虫子隐喻蚂蚁
爱的隐喻
幸福的虫子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吃虫子的花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爆笑虫子
蚂蚁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请不要随意捉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