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 歌
在成长的过程中,幼年时最初的人生体验,已经不知不觉、深深印在了我们记忆当中,它好像一张地图,指引着我们去寻找与重温。比如,妈妈的怀抱带来的温暖、爸爸宽厚的臂膀带来的安全、老师的表扬带来的满足、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带来的轻松愉悦……而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和社交关系的发展,我们又认识了许多的新朋友,而升学、搬迁、移居等等生活中的空间变化,又让我们疏淡甚至失去了与老友的联络,让我们越来越渴望找到一个心理上的安全地带。于是,原先大脑中的地图立即浮现出来,对于这种熟悉感和亲切感的怀念,我们称之为“怀旧”。怀旧,是人们在现实中遇到新的环境感到不适应时,在心理上自发产生的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机制,目的是暂时回避现实问题所带来的烦躁和困扰,让内心保持平衡和平静。
那么在爱情中,有没有人有类似的“怀旧”情结呢?
镜头一:小S与前男友小D分手了一年多,还一直对小D恋恋不舍,对他的柔情难以忘怀。她常与好朋友倾诉自己对小D的思念,并且将小D如何呵护她,如何爱她,向好友描述得栩栩如生。好友不解地问:“分手的时候你讲的不是他如何不爱你,不关心你吗?怎么现在全倒过来了?”
评点:有些情况下,爱人之间的摩擦与矛盾可以使焦虑的情绪不断积累,爱人们(或者更为焦虑的一方)常常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分手,以保护自己的心理安全。分手之后,由于两人的矛盾而产生的焦虑的动机就解除了。这个时候,两人之间(或单方面)反而可能更容易重新产生好感。小S与男友分手后,从两人世界变成了单身,她在回忆中反复体验原先的美好的感觉,并且有将事实放大的趋势,这正是“怀旧”情结的典型表现。适度的怀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不安;但如果不注意调节注意力,将情感过度集中在“过去式”中,并且产生严重的情绪依赖,感觉只能从回忆中获得快乐和满足,这样的“怀旧”将可能导致严重抑郁或行动障碍。
“移情”与“怀旧”在机制上有些相似,同样是对先前经历中的人或事充满好感,将原先与自己亲密的人的整体或者局部理想化、特殊化。比如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全天下最好的父母,认为自己某一位中学老师是最帅的老师,觉得自己前一个女友是最温柔聪慧的女人等等,将对方的品质、性格或能力理想化。久而久之,人们会对这种“特殊感”产生依赖。于是,当与这些为自己带来“特殊感”的人分开的时候,人的心理上会产生不安全感,具体表现为想念、悲伤、焦虑,等等,我们就会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类似的人,能够给我们带来同样的感觉。这就叫“移情”。
让我们看看爱情中的“移情”具体是什么样的——
镜头二:小S终于决定再找一个男朋友,找一个什么样的呢?“高大,要像小D一样高,这样我可以舒服地靠在他的肩膀上。要像小D一样会烧菜,这样我才有口福。要像小D一样会挣钱,不然我会好辛苦。要像小D一样会迁就我,我的脾气可不会为谁改……”听得好友哑口无言。
评点:人们常常将衡量感情的标准设定在一些固定的指标上,认为只要满足这些指标就会得到幸福和安全。如果曾经有人在某些指标上达标过,那么这个人就自然而然被认作是这个指标的代表。在小S的眼中(想象中),小D高大、能干、温柔,这些品质可能曾带给过小S安全、温暖、受关注等等美好的感觉。小S再考虑男朋友的时候,就将小D作为“指标人”,期望按照最完美的标准来找。其实从中可以看出,小S在与小D先前的关系中,依赖性是比较强的,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对亲密关系的理解也比较肤浅与幼稚。可以预想到,如果小S真的按照指标又找到了另一个“小D”,两人的摩擦仍然会出现,将来她的爱情之路可能仍是困难重重。
“怀旧”与“移情”是人们亲密交往关系中常见的两种心理现象,不过,如果你在爱情中,发觉自己有以上这两种心理活动,不妨找个时间,静下心来,想一想,究竟自己在为什么而感到烦躁不安,自己想回避的是什么,自己想得到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