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偷的瘾

2007-06-24 08:18余泽民
交际与口才 2007年7期
关键词:刀叉波普咖啡馆

余泽民

大学时,我做过一次心理测试,里面有一个很缺德的问题:“你是否偷过别人的东西?”如果你说“没有”,测试结果是你说谎;如果你答“偷过”,无疑是公开羞耻。不过谁长这么大没偷过东西?小时偷过厨房的吃的,中学偷过邻院的老玉米,大学偷过考卷,出国后偷过饭馆的刀叉……

在布达佩斯十一区有一家“畅销书咖啡馆”,离工业大学及学生宿舍很近。顾名思义,咖啡馆该以提供畅销读物为特色,但叫店老板头疼的是:爱读书的也多爱偷书,开业不久书就丢了大半。生意这样做下去,无疑做赔本买卖,于是店老板失去了买书热情,架上的书越来越少,白墙的面积越来越大。

虽然书少了,学生们还是爱来,主要因为这里既懒散、又不浮躁的闲适气氛。在中国的夜生活场所,客人一会儿不点东西,跑堂就跟催命似地围着你问,恨不得动手从客人口袋里掏钱包,如果你说“先不点了”或“等一会儿再点”,就要冒着遭对方白眼的危险。而在国外,客人就不会有这种担心,学生们要一杯咖啡可以在这儿看一天书,老板不但不嫌你,空闲时,还会不声不响地打杯凉水放在你桌上。我很欣赏欧洲商人的平和心理,不像中国人那样“如不暴富、就不算挣钱”,尤其是开咖啡馆的人,压根儿就没有“暴富心理”。

按匈牙利政府的咖啡馆经营管理规定:咖啡馆门窗只能开在路面上,畅销书咖啡馆却是个例外,客人要下八层台阶才能进到这个烛光温馨的咖啡馆。说是咖啡馆,给我的印象却是乡村酒馆:凹凸不平、富有质感的石灰墙,设计简朴的深栗色墙围,具有乡土气息的面包炉,老式的扶手木椅和铺着绣花桌布的圆桌,墙上挂着发黄的老照片……细心的店主人还不知从哪儿搞来一台在英国街道才能见到的红色电话,这个电话并不是摆设,当真能打!朋友开玩笑说:“老板总抱怨客人偷书,我看他这台电话说不定也是从哪儿顺来的。”

说起“顺”,确实是欧洲人一大传统。当年,匈牙利裔的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中国旅游“发现”了敦煌,激动得不行,喜欢得不行,便贿赂贪财的王道士将无数国宝顺到了大英博物馆里。不久前,当地电视台采访一位很有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坐在他博物馆般的家里激动地回忆,说他最珍爱的一样东西是他当年从西班牙一家饭店顺出的银制餐叉,是他和爱妻相爱的见证。我去朋友家作客发现,每个朋友都有顺来的家珍。年轻人更不用说,橱柜里经常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只有自己才知道出处的东西:烟灰缸,牙签罐,刀叉,蜡烛台,门把手,酒瓶起子,衣架铜钩,菜谱和酒水单……我自己也白手起家地攒过二十几只商标不同的大小酒杯。

我认识一个性情顽皮的同性恋青年奥莱戈,在他家浴室门上钉了各式各样写着meleg字样的小牌子(匈语中meleg是“热”的意思),木头的,金属的,塑料的,陶瓷的,都是他从全国各地的浴池墙上抠下来的!这些牌子本为标示热水龙头,但是经他收集,便有了特别的含义:原来,匈牙利对同性恋有个令人玩味的暧昧称呼,叫meleg。假如奥莱戈早生几十年,恐怕他家的浴室门,也能被列为波普艺术的经典,与当年的波普雕塑《泉》相比,朋友的作品更具人文气息。热水牌的收藏,让我发觉到这小子的可爱,或许人总是在他人身上寻找自己最隐秘、最快感、最精灵的本性。

我跟朋友们经常交流“顺”的体验,并不自责,因为这种“顺”不为贪财,只为纪念。有一次我陪美国来的北医老同学金奋宇去“红磨房”看艳舞,两个人你行动我掩护地顺了一块绣着红磨房风车标志的白色手帕,未等节目结束,就战战兢兢地逃离现场,回到家掏出来,两个人突然哈哈大笑:我们自己以为占了便宜,其实人家早把手帕的成本打在150美金一张的门票里了。

猜你喜欢
刀叉波普咖啡馆
波普先生的企鹅(四)
波普先生的企鹅(三)
闪闪发光的鸟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不用筷子和刀叉怎么吃饭
差咖啡馆
《波普系列之红》
最后的晚餐
筷 子
就是想泡在巴黎咖啡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