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科奇的四副面孔

2007-05-30 10:48熊培云
南风窗 2007年10期
关键词:希拉克雅尔拿破仑

熊培云

法国总统第二轮选举结果北京时间5月7日凌晨2时左右公布,执政的人民运动联盟主席尼古拉·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萨科奇的竞争对手、法国社会党候选人罗雅尔得票率为47%。现年52岁的萨科奇,一个移民之子,一个从不掩饰自己勃勃野心的男人,在法国政坛摸爬滚打整整30年后,终于坐上了总统宝座。

“小拿破仑”

法国人喜欢英雄,与文化英雄相比,政治英雄同样受到推崇。巴黎的书店里,人们可以轻易找到与拿破仑和戴高乐相关的书籍。2002年以后,当一度熄火的萨科奇以内政部长的身份在法国政坛上再度冉冉升起时,人们发现这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正在紧锣密鼓地编织自己的神话:一方面他自称是戴高乐的忠实信徒;另一方面,他也毫不客气地将“拿破仑帽”戴到了自己的头上。

尽管反对者对“萨科这·萨科那”冷眼相向,不时抱之以嘲讽,但是,他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5年来“萨科加冕”已经成为法国新闻生活的主要话题。萨科奇迟早要入主爱丽舍宫,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或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左派的罗雅尔,还是代表中间势力的贝鲁,在首轮选举开始前都不约而同地用到一句台词——“只有他(她)自己才能打败萨科奇”。无形之中,也为萨科奇的“强大”做了免费广告。

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投身政治后,萨科奇同样相信“不想当总统的政客就不是一个好政客”。首次竞选,大获全胜,这个曾经宣称自己“不仅在刮胡子时想着做总统”的后来者,此时或许已经将前瞻的目光投向了2012年。

萨科奇似乎为政治而生。他生在巴黎一个有着犹太人血统的、匈牙利难民的家庭,从小受过罗马天主教的洗礼,曾就读于巴黎政治学院和巴黎大学,主修法律。据说毕业时萨科奇曾经在记者与律师这两个职业之间犹豫不决,不过最后还是选择了与他的母亲相同的律师职业。1977年涉足政坛后,萨科奇一直顺风顺水,28岁做了奈伊市市长,34岁当上国民议会议员,38岁担任部长,并被希拉克选为“政治女婿”,成为希拉克家中的常客。只是命运与萨科奇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在1995年的总统选举中,因为倒戈支持希拉克的政治对手巴拉迪尔,萨科奇从此背负“叛徒”之名。

不过,萨科奇并没有倒下。2002年他入阁拉法兰政府,“小拿破仑”王者归来。

的确,在萨科奇身上找到拿破仑的影子并非难事。他精力充沛、口若悬河、不屈不挠,每个毛孔里都装着雄心壮志。在萨科奇与罗雅尔进行最后一场电视辩论的当晚,Canal+的木偶新闻剧的镜头里,萨科奇的椅子下面竟然垫上了厚厚一沓杂志——萨科奇还有着和拿破仑一样谦虚节俭的身高。

值得一提的还有萨科奇的第二任妻子塞西莉亚。1984年,萨科奇以市长身份,为塞西莉亚的第一段婚姻主持婚礼时就迷上了她,从此展开长达12年的求爱马拉松。虽然萨科奇抱得美人归,但是没多久他便开始了寻妻马拉松。不同的是,这一次塞西莉亚并不乐意带着萨科奇跑,而是选择和另一个魅力男士私奔。

希拉克夫人贝尔娜黛特不忘“警告”与自己厮守了50年的丈夫“拿破仑离开约瑟芬就失去一切”。人们同样喜欢拿塞西莉亚和约瑟芬相提并论。或许是掂量自己身为“约瑟芬”的分量,就在萨科奇与罗雅尔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与人私奔多日的塞西莉亚重新回到了萨科奇的身边,为萨科奇擦汗。不过也有传闻说,约瑟芬离开拿破仑同样失去了一切,塞西莉亚之所以回心转意是冲着“第一夫人”的头衔而来。而此间媒体亦有担心,常年处于私奔预警状态的塞西莉亚能否与萨科奇完成国事访问?

改革者

团结起来,一切皆有可能。在巴黎的一个集会上萨科奇向2000名支持者宣称:“我只想使人们团结在一个新法国梦的周围,这将是一个兄弟式的共和国。”竞选过程中,萨科奇提出要“与过去决裂”,就是要与“法国病”决裂。5月7日,选举结果出来后,人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法国选择了改革。

的确,萨科奇是以改革者的面目出现的,暮气沉沉的法国也确实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针对法国高福利制度造成的人们对国家福利政策的依赖,萨科奇在竞选中不断重申多劳多得,强调只有多工作,才能得到更多报酬;对于“职业失业者”领取的救济金竟然比一个工作的人得到的报酬还多的现象,他更是无法容忍。

法国是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在欧洲前50大公司中,法国占了10家。但法国现在深陷困境,在欧洲主要经济体中,法国的经济增长率是最低的,国家支出占了GDP的一半,公共债务快速上升。在过去25年中,法国的人均GDP从世界第7位跌落到第17位。

一方面,失业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高额的税收使许多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与明星逃到国外避税。一个曾经雄心勃勃启动欧盟建设的国家,却在2005年为《欧盟宪法草案》投下了反对票,从中不难看出法国人的内心有着怎样的瓜果飘零。全球化的浪潮中,许多法国人进退失据,对国家的未来丧失了信心。如果不能做时代的领导者,不如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英国《卫报》分析说,萨科奇已成为30年来法国最受欢迎的右翼政治家,他已承诺通过自由市场改革、减少企业税、采取严格的法制措施恢复“权威”、打击移民、使国民产生“国家自豪感”等措施来制止法国的衰退。

回顾近年来的政府改革以及此起彼伏的街头运动,不难发现法国政治其实已经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怪圈:一方面选民希望改革派上台;另一方面一旦改革启动,政府就得面对解散的命运。在这里,改革变成了一项注定夭折的事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实困难重重,改革步履维艰”已经构成了法国当下的危局。而历史总是按着自己特有的方式出牌,“危险的局势”下需要一个“危险的人物”出场。

“危险分子”

如果说2002年的法国大选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双人舞,那么2007年的角逐更像是一出舞台剧。警察、美女、农民和老恶棍走到了聚光灯下,他们各就各位,热闹非凡。

“农民”是法兰西民主联盟的贝鲁,他一直以自己的农民出身自豪,“我们不是上流社会,我们是拖拉机大队。”大选正酣时,有法国朋友向笔者伸出拇指,说贝鲁是法国政坛的新星,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

“老恶棍”自然非勒庞莫属。这个有着“纳粹”倾向的国民阵线领导人曾经在2002年的总统大选中因为淘汰若斯潘让法国民众出了一身冷汗,也给人一种野兽撞翻文明人家的宴席的印象。和往年一样,忙了一辈子选举工作的勒庞今年依旧两手空空。或许,今年法国人史无前例的高投票率,正是出于对2002年勒庞首轮胜出的一种反思。

至于“美女”与“警察”的称号,自然要交给罗雅尔和萨科奇。曾经做过内政部长的后者是法兰西当之无愧的“头号警察”。

谈到为什么投萨科奇的票时,一个为TF1台工作的朋友对笔者说,从个人情感方面他并不喜欢萨科奇,但是从政治层面又不得不选择他,因为萨科奇为法国创造活力,只有他能改变法国。与此同时,这个朋友也坦承萨科奇是“危险”的——如果你细心,不难从萨科奇严厉的移民政策中找到勒庞的影子。在一些反对者眼里,萨科奇外型凶悍,长相甚至“有点像希特勒”。

为什么许多人选择了萨科奇,同时又认为他是个“危险人物”?5月4日,素来咄咄逼人的罗雅尔在RTL广播电台指责萨科奇是“危险的候选人”,并称自己有责任提醒民众萨科奇当选将会带来的风险。“这会在全国范围内引发暴力和野蛮的行为。大家都知道这点,但没有人说出来。这是一种禁忌。”罗雅尔暗指萨科奇的当选将会在移民聚集的郊区引发暴力活动,就像是2005年发生在巴黎郊区的骚乱。萨科奇竞选总部对此进行反击:“在一场民主的辩论中,一方不能为了达到说服选民的目的而发出威胁。”几天后,当法国大选结果公布,一些反萨科奇分子不失时机地烧车、扔石头。

对于许多人来说,萨科奇的“危险”源于其暴躁的性格,富有攻击性。2005年11月巴黎城郊爆发大骚乱,时任内政部长的萨科奇不仅用“败类”和“流氓”来称呼闹事者,而且采取“铁腕政策”平息骚乱。其对手同样将他描绘成满嘴污言秽语的没有教养的人。不过,通过5月2日电视辩论中的表现,萨科奇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人们的疑虑。在这场电视辩论中,社会党候选人罗雅尔显得多少有些歇斯底里,相较之下,萨科奇风度十足。“身为总统,你必须冷静。”面对几乎狂怒的罗雅尔,萨科奇神闲气定。

对此,有朋友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萨科奇的真正危险在于他手眼通天,能够左右法国政商两界。身为总统,萨科奇的政治权力无可置疑,有人担心他的过于强势会破坏法国的民主制度。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萨科奇此次当选,与他的哥哥吉约姆·萨科奇在商界的地位不无关系。吉约姆曾经就任法国雇主协会副主席,被人们称为“老板的老板”,其人脉与财脉自然相当广泛。或许正由于此,有人担心萨科奇上台后会尽可能多地维护大老板们的利益,置社会公平正义于不顾。

“美国派”

几年前,笔者在《美国化与法国病》中指出,20世纪以来,法国文化日益边缘化,渐渐失去“主流”意义。在强劲的“美国化”背景下,法国如此安于现状必将寅吃卯粮,伤及未来。外在因素是,大多数国家出于功利与自身安全的考虑,都信奉美式效率,而非法式幸福,这或许注定了将来又一场先行者的悲剧上演;内在因素是,当法国人沉醉于昔日荣光与今世安逸时,自大症与鼻塞正腐蚀它未来的根基。

不可否认,作为老牌文化帝国,讲究“法兰西文化例外”的法国一直存在着某种“反美”情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它甚至都具有“政治正确”的意味。所以,在4月19日夜里,罗雅尔在西南部城市图卢兹的一场大型拉票活动上宣布:“我们在美国总统布什面前不会屈膝!”作为报答,人们立即高呼“塞戈莱娜——总统”以响应。

当然,这个“反美口号”同样是说给萨科奇的支持者们听的。它的真正意思是“萨科奇是美国的哈巴狗”。与活跃于法国政坛的许多人物不同的是,萨科奇与美国一直保持着某种亲密的关系。尽管萨科奇在不同场合表达了自己对美国“救世主”角色的反感,并强调一旦美国的外交政策侵犯了法国和欧洲的利益,他自然会与华盛顿正面对抗——否则“小拿破仑”颜面何存?然而,即使如此,萨科奇的政治对手不放过一切机会对他进行攻击。2006年9月萨科奇与布什见面时被一名社会党成员称为布什总统的“哈巴狗”和“持有法国护照的美国新保守主义者”。

据说,年轻时萨科奇常常为自己的姓氏闷闷不乐,在匈牙利的土语里,“Sarkozy”的意思是“一小片沼泽地”。此时,即将大权在握的“小拿破仑”更应该谨慎行事,让“滑铁卢”离自己越远越好。

眼下Canal+开始嘲笑希拉克正在爱丽舍宫忙着摄影留念。比较希拉克与萨科奇的区别,有法国朋友这样表述:希拉克是一个智者,而萨科奇更需要磨练。举例说,同样在面对是否出兵伊拉克的问题上,希拉克可以坚定而从容地对美国说不,但假如是萨科奇当政,他完全可能像英国首相布莱尔一样为了一场无谓的战争将本国国民派去送死。

2007年5月,一场政治的花火在巴黎的夜空散尽。记得选举开始时,一些法国网站尽情地渲染选民自己的权利:“是我们决定他们(候选人)的命运。”尽管萨科奇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最终的选举结果表明更多人对他仍然心怀希望。法国选民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权柄交到了“小拿破仑”的手里。法国人怀念19世纪,法国需要“拿破仑”,实在没有,小的也行。

猜你喜欢
希拉克雅尔拿破仑
下期预告 拿破仑:折腾的前半生
简论蒙古族与星星有关的传说
Non-adiabatic quantum dynamical studies of Na(3p)+HD(v=1,j=0)→NaH/NaD+D/H reaction∗
拿破仑美言惑敌
通识少年·拿破仑
法前总统希拉克肺部感染入院
巴雅尔吐胡硕地区50多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拿破仑和他的士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