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波
“廷杖”,也就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打大臣屁股,被明清史专家孟森先生称为“明代特有之酷政”。这一“酷政”的创制者是明王朝的奠基人朱元璋。
按现在人的想法,打屁股,总比杀头掉脑袋强多了,怎能算什么特别的酷政?这就是时代的差异了。昔日的读书人讲究“可杀不可辱”,即使犯法,白刃加颈,也比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公然羞辱强。这种旧式士子的观念,讥其迂腐也好,说它是一种气节也罢,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时候。包括专制君主在内的大多数人也是尊重这个客观存在的,所以中国法制史上有“刑不上大夫”之说。后来人们常常以“刑不上大夫”作为专制王朝统治阶级大搞特权不受法律制约的活证据,殊不知此处的“刑”特指肉刑,它并不表示官僚阶层犯了法也会被豁免。刘基曾经对朱元璋说:“古者公卿有罪,……诣请室自裁,未尝轻折辱之,所以存大臣之体”,一般不对读书人动刑。可以说正是昔日特有的砥砺名节、蓄养士气的一种良法。
可是朱元璋偏偏就喜欢折辱读书人,动不动就要在大堂之上打臣子们的屁股。朱元璋开了个先例,他的后代们虽然没有他治国的手腕,但羞辱读书人的爱好却始终如一,嘉靖皇帝一次就可以杖死十几名大臣,可见一斑。
专制君王为什么这么喜欢打人屁股?有人归咎于造物主,不是曾有论者认为人之有弯曲的膝盖,就是为了下跪吗?依此推理,人之有屁股天生就是为了让人打的。但这种奴才的逻辑估计越来越难以得到认同了。那么我们就从心理上分析吧。据我看,朱元璋的爱打大臣屁股,并不仅仅是性格暴虐使然。更由于其过分敏感、极度自尊而又自卑的一种心理在作祟:没有受过诗书教育的朱皇帝就是要让心高气傲的读书人难堪。明代历史上大臣之受杖责,多半时候是因为劝谏,劝上一两次皇帝老儿就烦了,就要打你屁股,可是居然就是有人不怕挨打,又接着劝谏,被打屁股者一时前赴后继。
“打屁股”,这样一个动作里,实在有微妙的心理因素存焉。主体——打人者,无疑是在享受征服和羞辱别人的快感;客体——被打者,一个接着一个。排队等着打屁股,这又是为了什么?你可以说这是旧式士子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使命感,驱策着他们敢于批君王之逆鳞,敢于正视这淋漓的鲜血,自有道理,但如果全部排除背后的心理因素,我是不信的。《明史》记载,万历年间有一个大臣赵用贤因为批评张居正而被杖责,肉腐烂溃落,其妻把掉落的肉腌制以后精心收藏起来,做为纪念。在这样奇特的纪念品中,难道没有蕴藏一种奇特的心理吗?“打屁股”,主体意在羞辱,而客体却偏能变羞辱为光荣,以至几块腐肉也成为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符号。而且这种心理还不仅仅是受杖者个人及家属的,史书明载。一个官员如果无辜被杖,就几乎等于有了一页浓墨重彩的光荣史,终身令人倾慕,天下以为至荣。这样一种效果,惯施淫威的专制君主们可曾料及?
打屁股,打出一种美学,这当然是一种病态的美学。也是病态社会下的一种病态心理。旧式读书人的愚忠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千百年之后,读书至此,我辈仍不能不为他们的凛然之气而感叹。如果没有了这点凛然之气,读书人中间就会弥漫一种“软熟之风”,那更非社会之福。什么叫“软熟之风”?看看当下某些知识精英的表演就够了。
[原载2007年8月1日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