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年轻,走天涯

2007-04-29 00:44
海外星云 2007年10期
关键词:爬山世界学生

当全世界都天全球化,台湾却越缩越小了。台湾人不关心国际事务、不看国际新闻,变得好像台北就是全台湾,台湾就是全世界。

有这么一些年轻人,他们意识到台湾的局限与狭益,靠自己的力量筹措旅费,积极走出去。他们在短暂的行程中开阔了视野,也发现要与世界接轨,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丁枫峻:23岁,台北市台大渔业科学研究所硕士一年级。

花钱做义工

升大三的暑假,我拿“台湾科学会”的奖学金当旅费,到澳大利亚当环保义工。

一来,我喜欢动物,曾经普查过全台湾的动物园,台湾没有的,我要到世界去找、去看。二来,地球环境破坏的很严重,我怕以后很多东西都看不到了。如果又能出去看看,又能为大自然做些事,该有多好。

所以我做了很多人觉得很傻的事,花钱到澳大利亚……捡树枝。澳大利亚并不是想要外地人去帮他们做环保,而是希望环保理念能在不同的国家播种;何况环保不是一个国家做好就行,是全世界的问题。

我第一天到悉尼集合,工作人员就给我一个地址、一张地图和宿舍的钥匙密码,要我自己坐火车找到目的地。那是一个开发过度的小镇,河川地的树木都被砍伐,原生动物鸭嘴兽也都跑光。我沿着河岸捡枯枝、清出空地来种树,鸭嘴兽才会回来栖息。

我们也会彻底清理外来种植物,这些植物让袋鼠躲藏的灌丛愈来愈少,袋鼠无处可躲容易受惊吓,跳到公路上被撞死。当然人也会受伤。

野外工作枯燥无聊,带我们的leader却很幽默,一直讲笑话,我在台湾英文算好了,但还是很吃力,笑点常听不出来,我得更努力才行。想想全世界都在进步,台湾人却整天在吵中正纪念堂要不要拆这种事,真让人气馁。

我同室的义工几乎都是亚洲人,他们的学校规定要有国际服务的经验才能毕业,希望学生把自己摆在一个援助很少的地方,发现自己的力量。但我在台湾最常听到是:你做这件事要花多少钱、以后能赚多少钱。我捡了好几天树枝、虽然来不及看到鸭嘴兽回来栖息,但那时捡的每一根小树枝都在告诉我:不一定有钱才有影响力,要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郝英琪:23岁,台北县体院管理系四年级。

赚关金也赚视野

大一到大三每个暑假,我都参加美国暑期工读计划。第一年到黄石国家公园洗碗,第二年去华盛顿机场里的星巴克煮咖啡,第三年,也就是2006年,在奥兰多海洋世界当礼品店员。每次要缴七八万台币的机票和保险费用,但最后可以通通赚回来。

一开始,我只知道是去打工,但实际做比想像的要辛苦。好比雇主要求从基层做起,我在黄石公园先被带到洗碗房,那里温度很高,要洗的盘子像小山一样,回家闭上眼睛,都还看到洗不完的盘子。我也刷马桶。我遇到一个哈佛大学学生也在刷马桶,他才19岁,开着小货车载着家当到黄石公园打工,赚自己的学费,他刷得很用心,一个月就当上礼品店经理。我很庆幸爸妈没有把我捧在手心上,像很多台湾学生都不做家事,到外头帮人刷马桶,会很难接受。

工期结束后,我也到附近的城市自助旅行。第一年到旧金山、LA,第二年去纽约、费城,第三年则玩遍迈阿密。美国很大,世界更大,我突然觉得在台湾,大家不知不觉就会往小的地方想,在意别人的眼光,其实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好。

第一年去完不过瘾,我回台湾后,每天6点在早餐店打工,下课到计算机教室当工读生,只为赚足下次的费用,再去。除了赚钱、旅游,每次遇到一起打工的外国同学,也都给我新的刺激。

像欧洲、韩国的学生,对于未来都有不同的想法,台湾学生却只有念书、考研究所一条路。而且我们的开场白永远是:“你是什么星座啊?”但欧洲学生都用旅行开始话题,跟我们一样年纪的,可能已经背着背包,独自去过很多地方了。他们很多都是休学一年,借由旅行去发现自己想做的事。我们也不知道想做什么,却不做任何改变,只会在原地空想。

不要说世界旅行,连台湾我们都没有好好了解过。所以当外国学生问,台湾是什么样的地方?我只会讲台北101……惭愧啊。

詹昆霖,25岁,台北市台大企研究所二年级。

从世界看世界

我从小梦想当外交官,用流利英文在国际间谈判。建中毕业后,我推入政大外交系,成绩不错,每天看CNN、读读英文报,自认蛮有国际观的。

2004年,我报名纽约的“模拟联合国会议”(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那是办给全球大学生参加的国际会议,所有安排跟真的联合国一样。每人抽签决定自己的国家,我代表几内亚。那年台湾推派23个学生,我们准备两个月,每天K书、练英文,但一到下榻饭店,看到各国学生聚在大厅递名片、大方的用英语交谈,我竟然怯场,头低低不太敢说话,好像矮人一截。

隔天正式开会,主席讲解完规则,议事槌一敲,许多人疯狂跳上椅子,大声号召结盟成员,我被那股气势吓倒了。几小时后,眼看立场相近的团体一组组成立了,我却还在被动观望,其它台湾学生也在状况外。好挫折!我好歹也是外交系的,怎么到了国际场合却上不了台面?

我发现,要打入美国人主导的团体很难,他们讲话太快,我转而从欧洲人组成的团体切入,终于认识一些人,但还不够,我必须找到同盟、拟定议题和决议文。于是当晚我熬夜做了份说帖,既然讲不过人家,至少先用书面表达,果然有人找我讨论,才慢慢融入几个团体。

我看到非英语系国家学生,并不因为英语不流利就退缩,他们尽全力让别人听懂,甚至主动邀约吃饭协商,超有胆识的。讨论国际情势时,外国学生谈得很深入,一问才知道,他们国家的国际新闻占全数新闻的一半,说到非洲也能侃侃而谈,不把美国的想法当国际共识,不像我只会说大概念。原来国际观是要有观察,进而有观点。

五天四夜的会议,让我血淋淋看到台湾年轻人在英语、社交、谈判、国际观察的能力根本不行,于是我回台不久就成立“青年国际会议社”,希望鼓励学弟妹多往外看,才知道世界有多大。以前我习惯从台湾看世界,现在我正学着从世界看世界,虽然离梦想还很远,但至少不再当个井底之蛙。

张元植:19岁,苗栗县,高中生。

登高山挑战极限

初中时,我像一般青少年沉迷电动,每天打8小时,打3年。但初三某天晚上,我正在大便,一边回想刚刚玩的电动,就像被雷打到一样,我突然发现打来打去都是同一个模式,我竟能被它操控3年。

所以我决定改爬山,我念苗栗全人中学,学校有登山课,我喜欢那种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感觉。我参加学校办的攀登北美第一高峰麦肯尼峰,攻顶那天,零下40几度,保温瓶90度热水淋到手只剩40度,水滴再甩到背包上,已经变冰屑。登顶那一刻,那种征服的快感不是打电动能比的。那次以后,我就常跟同学爬遍台湾各高山。

3年后,高三课业压力大,周末要补习,2006年10月,有天我补到很闷,爬山瘾又犯了,我决定考完学测要去爬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峰。

妈妈很反对,说什么时候了还想爬山。我不死心,当时学校正好有“追梦人”计划,我和一位同样爱爬山的同学熬夜写企划案,说好两人一起去,顺利申请到4万多元新台币。但两人登阿空加瓜峰要20万!我们又向家长会募款、架网站,很多人被我们说服,一个学妹就捐5000元给我们,几个月后我们顺利募齐。

我们一切靠自己,不请向导,否则太逊了。登阿空加瓜峰技术性不高,但海拔近7000米,要很大耐力,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走路,非常累,甚至累到想回头算了,但一想到那么多人等着我们,一定要撑。高山氧气稀薄,走到最后,走一步要喘四口气,山上又冷,防晒油放在帐篷边,隔天早上竟结成冰,不能擦,害我晒得像黑炭。

我们只花12天,比预期早了5天。那刻,我站在山头拍照,觉得天下再也没有困难的事。

我最终梦想是珠穆朗玛峰,有史以来只有13人办到。对大多数人来说,爬山是高危险的娱乐,但人生不该只有升学、工作、生小孩。即使有那么一天,我死在喜马拉雅山上,也不会有遗憾。

(责任编辑:王克峰)

猜你喜欢
爬山世界学生
难忘那次爬山
爬山
爬山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