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丽欣
这是一所由绿色、静谧和温暖组成的学校。
走进校门,两株百年大榕树稳稳地站在那里,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厚重和张力。
树下,学生们悠然玩耍,给人一种成长的幸福和希望。
这,就是有20多年历史的、坐落在葱翠的燕晗山脚下的华侨城小学。在当地,人们称她为“侨小”。
以真实的民主制度酿造自然、平和的职业心态
“和谐发展”是侨小人的理想目标和教育诉求。
在侨小人看来,和谐发展意味着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肯定,对个人发展需求及可能性的关注。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也要让教师全面发展。”校长黄绪信深知教师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我首先要为教师营造一个和谐发展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
和谐发展的环境是靠民主制度来营造的。
2004年伊始,学校宣布要进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这迅速成为一条爆炸性新闻。
“怎么可能竞聘呢,校领导早就内定了,也就是在老师们面前走走过场。”一些老师发出了这样的议论。毕竟,这是学校20多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面对老师们的不信任,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校领导没做过多的解释,“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竞聘的公开、公平、公正。”他们暗暗给自己鼓劲。因为,这件事不仅关系到能否选到真正的人才,更关系到学校能否真正实现民主管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于是,学校领导班子制订了周密的竞聘“草案”。
为什么叫“草案”?因为它还没有吸纳教师们的意见,还没被全体教师认可。
“草案”一公布,立刻引来了部分教师的意见:为什么临聘教师不能参加竞聘?他们发出“我要选举权”的声音。
这可让学校的领导班子为了难。因为学校这样做是执行相关的规定。但临聘教师和正编教师一样有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渴望和正编教师享有同样的权利。
怎么办?“教师的正当权利就要去争取。”校领导在问题面前又一次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魄力,他们积极与区教育局相关部门沟通,如实反映学校临聘教师的具体要求,最终为这些临聘教师争取到了选举权。
就这一件事,使老师们对竞聘的看法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他们纷纷对“草案”发表中肯的意见。
经过教师们的补充、完善,“草案”成了可以实施的競聘方案。
“在整个竞聘过程中,我们采取课堂教学常用的互动式,这一招还真有效。”黄绪信欣慰地说。因为是自己参与制订的竞聘方案,教师们很有参与热情,有的人跃跃欲试,有的人还鼓励他信任的同伴去参与。
在竞聘会上,全体教师参与打分,评委会对每个岗位得分最高的前两名进行考核,并与部分教师代表座谈,确定人选。
竞聘结束后,方坚英老师说:“我以一个老教师的良知告诉大家,从筹备会议到最后的民主测评打分,其间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公平、公正、公开的。”
最终,5位中层干部从16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
其中,只有25岁的小伙子陈海平当选教务副主任,成为一匹“黑马”。这完全出乎学校领导的预料。毕竟让一个参加工作4年的老师,管理一所这么大规模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校领导还是有一些担心。
可投票结果毕竟体现了教师们的意愿。“他教学理念新,做事踏实认真,既能干又肯吃苦,我们相信他。”教师代表道出了他们的想法。
至此,老师们亲历了一次民主选举过程,从最初的怀疑到最后的折服,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学校的领导和管理,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和责任。
3年过去了,5位竞聘上岗的中层干部经受了来自各方的考验,“他们以自己的能力、水平树立了威信,也为学校的民主管理注入了活力。”一位落选的教师说。
“尊重群众的同时就是在成就我们的管理,这是和谐发展的基础。”黄绪信不悔自己的选择和坚持。因为他们“腹有真意行方远”。学校领导也尝到了“尊重”的甜头。
在教师的充分参与下,侨小学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汇编成《教职工工作手册》。这本册子的封面是粉色的,黄绪信说:“这是时刻提醒我们,制度首先要体现和谐,不能使教师感觉它很冰冷。”
“这种和谐体现在所有制度都是由教代会讨论通过的,都是教师参与的结果。”学校公认的个性教师胡葵说,“这样的学校会给你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学校的心理环境是和谐的,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是为学校发展着想。”
这样的和谐让制度充满温情。
“制度不是用来卡人、约束人的,而是为了激励人、发展人。”周紫涵老师对此有深切的感受。
2006年暑假,周紫涵被学校派去英国学习,“其他学校派出的都是校长、主任,只有我是普通教师,他们反复问我:‘你真的是普通老师吗?”在其他学校,普通老师很难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而在侨小,教师出国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激励制度。
在侨小,学校管理不是简单执行校长、主任的想法,而是贯彻团队集体认同的规矩守则。“理要说透,情要给够,约法三章,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
同样还是2006年,学校开展“我为学校进一言”活动,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建议,有学生的、教学的、管理的甚至还有家庭的。面对这些问题,黄绪信不仅没烦,还乐呵呵地说:“这是老师对学校的信任和热爱啊。”
很多问题在第一时间得以解决。“我们要用关注和尊重来回报老师们的信任和热爱。”黄绪信说。
热爱产生和谐,和谐提升民主。
“校务细公开,校长麻烦事少;校务真公开,教师积极性高;校务全公开,学校向心力强。”黄绪信深有感触地说,“我现在有更多的时间进入课堂,走到老师和学生们中间去。”
以制度实现民主管理,酿造自然、平和的职业心态,这是和谐校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和谐教育的第一步。黄绪信的办学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让有效教学成就师生均衡稳定的发展
和谐校园赋予教师的情感体验和心理环境,必将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
侨小人对教学有自己的追求:教师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对教学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最佳的也是和谐的教学效果。
这种和谐的最终表现是有效教学。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有效教学能否从这一环节实现突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侨小的教师集思广益,提出了具有侨小特色的备课方式:“主备制”,即个人分段负责,全组共同研讨。
每学期开学前,同年级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上报自己主备的单元和章节。先写一个大致的轮廓,组内一起分析各个教师的备课思路和教学意图,然后同组教师提出问题和修改意见。
“主备制”使教师具有了良好的交流意识,从备课环节就实现理念的提升。“原来是自己备自己的,有什么问题自己永远也发现不了,现在备课成为教师集体对教材的一次再创造。”教师们说,“开放和合作,让我们的思想开始碰撞了。”
集思广益的备课标准形成了,可会不会导致教案和教学的千篇一律呢?
在具体操作上,侨小强调教案和教学的个性化。周紫涵老师的语文书每页都写得密密麻麻,“把备课环节写到空白处,课文中的多音字、形近字写在下面,这样,在讲课过程中就不会漏过每一个环节和知识点。”
课堂更是成为侨小教师教学个性的海洋。
在黄雯老师的语文课《珍珠鸟》上,她提出一个拓展性话题:由珍珠鸟与人的相互信赖,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了人与鸟之间深厚的情谊。
生2:我感受到信赖是一种美好的境界。信赖别人是幸福的,被别人信赖是快乐的。
当老师正想表扬这位同学时,不同的声音出现了:“老师,我有个问题。如果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在马路上主动帮助你,你认为应该信赖他吗?”
好犀利的问题!此话一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此时,老师是该急转话锋,按自己的思路继续,还是应该解决学生的问题?
有效教学是要为学生着想的。
黄老师将思考的空间給了学生:“你们认为呢?”
———“当然不应该信赖啦,他如果是骗你的怎么办?”
———“还是应该信赖!我始终相信人性本善。而且,你的信赖有时是一种力量,可以传递、感染甚至感化别人。”
黄老师让同学们到文本中找证据。
———“我觉得还是应该信赖,你们看,冯先生说了:‘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
———“‘往往,请大家注意这个词,它只代表通常,并不代表全部。所以,我们不仅要懂得信赖别人,更要懂得如何去信赖。”
“如何信赖”,5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深层次思考。
黄老师或许可以戛然而止了,可她继续引领学生:“你们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信赖的体会?”
“最近,班里出现了丢钱的现象,有的同学互相猜疑了,请大家谈谈感受。”此时的学生打开了话匣子。
———“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我曾经怀疑过别人,可是后来经过了解,又发现不是他。因为,有一次,他看见我的钱掉在地上,马上捡起来还给了我。一个拾金不昧的人是不会去当小偷的。”
是啊,信赖是容不得怀疑的。
此时,不管说话者是谁,每个学生望着他的眼神,都充满了信赖和鼓励。
黄老师又抓住机会,追问道:“现在,你们对冯先生的话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1:刚才,“信赖的美好境界”是从冯先生的文字中感受到的。现在,我真正地感受到信赖的空气在课堂中流淌,那种美好的境界就是幸福。
生2:信赖这个词很简单,可如何信赖,信赖谁,却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要做好这道选择题,必须是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加上生活实践的智慧。
生3:信赖,是一种幸福;被信赖,是一种快乐;选择信赖,是一种智慧。
师生一起带着问题,进行心灵的对话,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彼此关注,共同思考。这种思考,成就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彰显了教师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智慧生成。而这样的智慧,正是培养一个“和谐的人”的基石。
2006年,通过深入的课堂实践和广泛的讨论、征求意见,侨小出台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列举了无效、低效和有效课堂教学的种种表现。他们发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问题自己提出,探索自己进行,体验自己感悟,让课堂成为教师引导下的高品质的学习环境。
这样的理念是不会束缚教师教学的个性的。恰恰相反,不同的教师一定会上出不同的课,而且精彩纷呈。
郭群翠是南山区的课改挂牌教师,她非常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她的数学课,每天都会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期待什么呢?每天的“五分钟故事”。这些故事教学生学会真诚、坚持和爱。而接下来的激趣论理,使数学教学充满智慧和人文情怀。
刘丽萍的课基础训练扎实;王晖的课充满生命活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胡葵的课设计独特并充满激情……
在侨小,有效教学的理念已经延伸,每学期1年级和6年级的教师都要与周边幼儿园和初中的教师进行一次教研活动,互相听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探讨幼小衔接、小初衔接等问题,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和初中教育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追求教学的有效,就是在寻求教师职业的价值,在改善学生课堂生活的质量,使师生都能得到均衡稳定的发展;就是在使和谐教育的主题达至一个新的境界。
让评价给学生带来幸福与自信
要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中成长为完整的人,还必须通过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让学生真正感受和谐、发挥个性。
美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两个羊角辫每天早上上学时意气风发,下午放学时就会偃旗息鼓地耷拉着。因为她的学习成绩不好,总会遭到同学的嘲笑。特别是考试后发试卷的日子,她就低着头,很不开心。
然而,这样的状况已在悄悄发生变化。
从2005学年度第一个学期末开始,侨小实施多元评价测试。这样的测试既好玩,还能让美伊拿到好成绩,她很喜欢。
语文的期末考试,老师们会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在写字、识字、朗读、阅读理解、口语交际等方面对所有的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测评。这一周对于美伊来说就像过节,因为她总是能在写字、朗读测试上得到A的成绩,老师还会在总结会上单独将她的名字提出来表扬。更让她高兴的是,有些平时嘲笑她的同学这次考得远远不如她的成绩好!
这样的考试让她笑了,多元评价让她自信了。
在侨小,和谐通过多样化评价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在一次语文朗读和阅读理解测评中,全班学生被分成10组进行测试,哪有这么多考官呢?
原来是家长在考孩子。
老师邀请了12位家长参与测评,4人一组,其中有3人是考官,1人作为统计员,每一个家长手中都有一份载有详细测评内容、测评标准、测评结果的“考官测评纸”,每一组分别测评15个学生,此时的教师只是一名巡视员或以鼓励者的身份参与整个测评活动。
朗读和阅读理解的测试内容都写在同一张纸上,共有15份内容相同或不同的测评纸,学生随意抽取其中一张,然后在一旁做准备。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可以请教别人。
在测评过程中,家长考官使用了“不用紧张”、“你的声音很好听”、“你的名字让我感觉到你是一个感情很丰富的孩子”、“来,大声朗读,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棒”之类的鼓励性语言,来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测评内容的先后顺序由学生自己掌握,学生可以是先测评朗读,也可以是先测评阅读理解,然后3位考官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一个测评结果,并在旁边用语言描述的方式做一个说明,统计员根据3位考官的测评结果,最后综合成一个总的测评结果。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测评结果不满意,可以跟考官申请重新选题,再测评一次。
测评后,学生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而快乐的笑容,或互相赞赏,或互相学习。
家长们则在这样的活动中深入了解了学校的教学情况,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位参与评价的家长说:“这种形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家庭教育的思路和方法,知道自己该如何配合老师的工作。”“我们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
黄绪信说:“一直以来,学校关起门来对学生进行的是横向评价,老师对学生做比较,看不到某些孩子的进步和发展。家长的参与可以让他们看到孩子纵向的改变。”
这些改革,促成了家长、孩子和教师之间的和谐,也使家长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逐渐发生改变。
由此延展开来,学校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價方式。同时,将传统的百分制改成“等级评价”、“星级评比”、“语言描述评价”等评价标准。值得一提的是“电子档案”。
新年快到了,郭栋栋老师收到了几个学生送来的贺卡,可这种纸制贺卡既费钱,又不环保。
怎么办?
数学课上不是刚好讲到年月日吗?就让学生做一个年历卡,这样,既可以巩固数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当部分学生把年历卡交上来的时候,郭老师惊呆了,“学生的创造力完全超出我的想象。”
于是,郭老师用相机把学生的年历卡一一拍下来,展示给全班的同学看:“若干年后,当你翻开你的电子档案,你会看到此刻你的作品。”
课堂上,有几个学生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也有几个学生在思索着什么。
第二天,几个学生到办公室找到郭老师,“老师,我又做了一个年历卡,可不可以把昨天的那个换回来,我觉得这一个存入档案更好些。”一个学生表达了他们的想法。
学生所说的“档案”,就是侨小为每一位学生建立的电子档案。这份档案不仅记录着学生的成长过程,更让学生评价全面、生动起来。
这是一个由静态评价向动态评价、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单一性评价向多元化评价的转变。往往在拍下某张照片的刹那,就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
和谐教育对人的发展独特的价值导引功能,通过评价得以充分实现。这种和谐铺就了侨小师生现实的幸福道路。
让和谐陶养教育中的每一个人
“任何一所学校的环境都在对孩子们默默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黄绪信说,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绿色生态环境,这种和谐不仅是看得见的,而且是能渗透到学生心灵的。这种渗透不能是假的、空的,而应是有效的,可以升华的。
在6年级“关爱”这一教学单元结束后,周紫涵老师让学生讲述身边的小事,如“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陌生人跟我共打一把伞。我本来很提防陌生人,可他的真诚让我很感动。”“同学的本子放进我的书包里,我急急忙忙送到他家里去。”这些细小的事情让学生知道:你付出爱便收获爱,让学生理解和珍视更多的平凡和感动。
教育的和谐应该建立在对每个具体的个人的陶养和润泽上,这既需要勇气、责任感,更需要耐心和智慧。
侨小就是从一些小事着眼,从细节入手,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浸润和感染,并对家长进行教育理念的渗透和陶养。
在2006年家长学校的开学典礼上,黄绪信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二(2)班上体育课时,张华不小心将跳绳甩到王锐的脸上,打出一道深深的血印,还导致眼睛充血。校医及时处理后把他送到了医院。王锐的家长赶来看到孩子的情况,心里非常难受,但他们并没有责怪张华,也没有向张华的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张华一家人十分感动,既教育自己的孩子,又买慰问品上门道歉。事后,两个同学和好如初,双方家长也成了好朋友,经常交流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学校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家长,让孩子学会宽容、理解、尊重与要求孩子取得好成绩一样重要,侨小就是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和谐的种子。
师生和谐是侨小关注的重点。
很难想象一个与学生关系紧张的老师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教育计划。因此,学校要求老师要像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学生,并且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
同时,学校也要求学生像热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热爱老师,尊师尊道,虚心求教。
师生诚信友爱,充满活力,这就是侨小师生和谐的内涵。
不仅如此,学校与家长之间也是和谐的。每年5月有固定的一周是“家校面对面”时间,校领导和各个部门相关人员现场办公,“属于谁的问题就当场交给谁。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家长有疑问的,就耐心解释;当时解决不了的,要对家长做出解决时间的承诺。”
同时,为便于随时沟通,很多班级建立了家校互动论坛,通过互联网,从时间和空间上缩短家校的距离,构建家校互联的立体育人网络,增进了家校感情。
在侨小,和谐的理念牢牢地贯穿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在侨小人的眼里,和谐就是学校和每一位教师都有一种顺其自然的平和心态;一种合乎情理的人际关系;一种民主协调的管理机制;一种均衡稳定的发展状态;一种融合现代和传统的教育状况;一种发掘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潜能、创新精神的美好愿望。
这背后凝结的是全体教师的教育信念和教育智慧。
和谐发展,往幸福里去,往美好里走。华侨城小学正从容地走在这条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