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体质监测数据表明,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四分之一;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達83%。在2005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在近两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这些数据给我们以强烈的警示:到了必须关注学生体质的时候了!有识之士疾呼“长此下去,则民族虚弱,国缺可用之材,军无可用之兵,必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小学生的体质下降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为什么生活富裕了,文化水平提高了,但青少年的体质没有相应提高,却反而下降了呢?分析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可以找出很多,但专家认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部分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对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不惜牺牲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来换取一时考分提高的错误做法还比较普遍,这是造成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未来属于青少年,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青少年体质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也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根基。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肩负着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重任。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2006年岁末召开的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培养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和昂扬的精神的青少年一代,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她进而强调:“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忽视学校体育工作,就谈不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谈不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体质的高度重视。
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个口号是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完全一致的。各地中小学要以教育部提出的“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争取用三年的时间,全国有85%以上的学校能够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以上的学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以上等级,相当部分学生达到优秀等级。全体学生都要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各地要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测试结果要记入小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初中以上学生要记入学生档案,并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要坚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要将体育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中考成绩。积极探索和推进在高中毕业会考中增加体育考试。
各地要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实行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教育部门要根据课时计划,增加体育教师的编制,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