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个性发展一个杠杆

2007-04-23 16:27闫福威王景涛
人民教育 2007年12期
关键词:评价老师孩子

闫福威 王景涛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是呼唤学生个性健康成长、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展的时代。在学校教育中,评价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个性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建立新的评价理念,构建新的评价方式,以呵护学生的心灵、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们认为不妨进行如下一些尝试:

1.让学生闻闻“第二颗太阳的味道”———进行融满爱意的理解性评价。

有这样一个故事。孤儿院的阿诺有个秘密,他有夜尿症,每次睡觉前都要先偷偷地把前一天尿湿的床单用自己的身体暖干,早晨起床后又偷偷地用被子盖住又尿湿的床单。有一天晚上,他发现床单“自己干了”,他睡了个好觉。第二天,新来的白瑞得老师推门而入,喊道:“宝贝们,今天的太阳好极了,我们都把被子晒到操场上去,让它们尝尝太阳的味道。”从这天起,只要不下雨,操场上就晒满了孩子的被子和床单,随后,阿诺主动向老师坦白:“老师,我不叠被子是因为……”“是因为你没发现我们心里还种着第二颗太阳”,白瑞得老师接上去说。多年以后,法国出现了一家名叫“第二颗太阳的味道”的著名诊所,其主人就是阿诺,他把白瑞得老师对自己的爱继承下来奉献给他人。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充满爱意的理解性评价的作用,如果我们想使孩子愉快地度过童年时光,向着健康成长的阳光大道阔步前进,就必须使其在童年多体验“第二颗太阳的味道”。但愿我们的老师能早日升起心中的“第二颗太阳”,理解孩子的处境,鼓励处于弱势的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

2.“再想想自己有哪些优点”———多给赞赏性评价。

培养孩子的个性,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一本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从幼儿园就被老师鄙夷的孩子,母亲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一次次将那些最伤孩子自尊心的家长会上的评语“翻译”成最能鼓励孩子的赞美之词,一次次给予孩子最耐心的关爱,最后孩子充满信心地走向了成功。

曾经有一位儿童专家在小学生中搞调查问卷,问:“你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同学们回答得很认真,都能给自己找出几条缺点,但优点都是零。专家让他们再想想自己有哪些优点,可是,许多学生想来想去就是想不出来。孩子们的优点都到哪里去了?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的孩子会有自信吗?会感到快乐吗?都说中国孩子想象力、创造力都不如外国孩子,以至近百年来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科学发明几乎没有中国人的份儿。中国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不足,与自信心的缺乏有没有关系呢?

孩子们天生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吗?据说外国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时会叮咛:“开心地玩”,而中国的家长把孩子送到门口时则叮咛:“听老师的话。”这是否反映了家长、社会对孩子完全不同的要求?在孩子出生后,他们听到大人夸奖的都是:“这孩子真乖,一点儿也不闹。”从家长到亲友,对孩子的要求、评价,都是“乖,听话”,孩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童心、童趣、想象力一点一点地被消解掉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不乖”、贪玩的本能,但他们的自信心、创造力却正是在玩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可我们却常常压制他们玩的本能,使他们有幸福的生活却没有充分放飞想象翅膀的童年。多给孩子一些赞赏吧,这可能就是创新的源泉。

3.“听我说完好吗”———给学生充满耐心的倾听式评价。

有一篇文章题为《倾听,也是一种教育》,文中引述了这样一件事:教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发现学生甲明显是错误的,却反复强调自己的理由,当老师打断他时,他却大声说:“老师,你能不能等我把话说完?”于是老师一声不响地听了这个学生为自己作的辩解。在他倾诉过程中,老师不仅了解到他出错的全部缘由和他的委屈所在,而且感受到了学生渴望得到老师尊重的心情。倾诉是人们在交往中的一种情感需要,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倾听,会使他们的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的释放,他们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所以,倾听也应视为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评价的方法之一。教师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要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从无声的评价中,从耐心倾听申诉中,给学生以切实的帮助和指导。

4.让个性沐浴阳光———进行灵活多样的随机评价。

采取多种形式,灵活评价学生是培植学生个性之花的土壤和养料。因而教育者必须“改弦更张”:

(1)改“因分评价”为“因能评价”。教师的眼睛不能只盯在学生的分数上,要因人而异,细心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教师的不断激励下,将学生的闪光点放大到足以承载他个性发展的程度,以致成为学生的一种突出能力。为了便于操作,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各种能力设计成图表给予量化,量化内容不仅包括学习成绩,还应包括行为、性格、情感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帮助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发现学生的潜能。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今天的好教师是善于挖掘学生个性潜能的教师。

(2)改“听话、顺从”的标准为“质疑能力强、弱”的评价。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时,教师应在内心由衷地喜悦,“我们教的学生有主意”,“正在超过我”,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的质疑,愿闻其详,即使是片面之词,也应以赞赏的态度,鼓励学生的勇敢和挑战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获得成功感。而对过分听话、顺从的学生则应鼓励他们挑老师的“毛病”,从挑“毛病”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逐步发挥他们的个性。

(3)摒弃“偏袒评价”,树立平等教育观。产生偏袒评价的根源主要是教师在传统考试制度下的利益驱动,在不能改变教育制度的情况下,教师要以为人师表为荣,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要激励能为自己带来更多“回报”的学生,同样也要一视同仁地激励更多的学生,告诫自己“手心手背都是肉,咬咬哪个都心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们只要有一次因不公正的耻辱而深感震惊,就会由此在一些方面看到不公正。”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做到客观公正、善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信”条,而后教师之言才能被学生接受,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动力。

(4)改变因差评价、挑错评价、妄加评价,树立“单个起跑线观”。正确看待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不论学生处在哪个程度或时期,都要告诉学生应有归零心态,树立“迷你运动会观”,即一人一个起跑线,自己与自己竞争,强者跑万米是他们的能力,弱者跑1米是他们的进步,不论是谁,都要为他们的进步喝彩,让“他们都是成功者”———只要他们曾经战胜过去的自己。这样,固定眼光看待学生的做法、挑错评价的做法、妄加评价的谬误均会在看到学生进步的主流中被克服。学生的自信心、成功感便会逐渐升腾起来,我们所期望的学生的创造力也会不期而至。

(5)摒弃谩骂式评价,建立“孩子观”。没有人愿意看轻自己,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自己与懒惰做伴,但由于自制力差、贪玩或家庭問题可能会有一些看似懒惰的表象,如上课打瞌睡、不完成作业、训练不刻苦、回答不出教师提出的简单问题等。处理这类问题的办法是冷静,然后告诉自己他们是“孩子”,正在成长中。自然就对学生有了一份宽容,并以关怀取代谩骂。教师的良苦用心终究会使学生感悟到,从而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6)取消“完人式评价”,树立“非圣贤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育者切莫以“完人”自居,居高临下地评价学生,必须时刻告诫自己,“后生可畏”。在信息化社会,教师应有“学生三人行,亦必有吾师”的观点,将师生置在平等位置,用讨论式、探究式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成长,而非以“完人”的姿态、居高临下地呵斥学生。“平等、民主、协商,向真理投降”将是学生最认同的观点,所以“完人观”的取消并不艰难,只要教师放下架子,眼睛向下,自然就能做到。

总之,提升教育者的自身修养,端正评价观,从非智力因素方面为学生创造更自由、更自信、更轻松的心灵空间,正是学生能力自主发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评价老师孩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