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镜中 赖玉连 范姜翠玉
编者按:今年3月,编者参加了由C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与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教育局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图画书教学观摩活动”。
从北京到山东,在同海峡两岸热心的儿童语文专家、图画书作者以及一线老师们的交流中,编者收获了一次与图画书教学“亲密接触”的机会,一些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且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图画书如何真正融入日常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资源?和一般教学比较,图画书教学是否需要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图画书在唤起儿童阅读兴趣上有着天然的优势,然而在唤起儿童阅读兴趣之后教学又该如何深入……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给正在尝试或即将尝试图画书教学的老师们以启发和思考。
教师要学会在“留白”里耕作
赵镜中(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以下简称“赵”):有一次研讨时,我要老师用一分钟时间写下目前在语文教学上的困难,老师们提到的有“时间不够”、“学生兴趣不高”、“学生程度落差很大”、“作文不知道怎么教”、“阅读教学不知道要教什么”,等等。看来教改几年下来,还是一些老问题在困扰老师。时间的问题一直都存在,老师还是在赶进度,好像教改中所提到的“教能力”的观念还是没法在老师心中生根。
赖玉连(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秘书长,以下简称“赖”):造成这些困难的因素很多,家长绝对是个压力,另外老师习惯传统的教学,老师兢兢业业地把该教的都要教给学生,不太放心学生自己学。而且现在授课时间真的少了很多,所以老师都在赶进度。
范姜翠玉(台湾台北县新店市双峰国小教师,以下简称“范姜”):其实也不一定,只要和家长沟通好,他们并不一定是课程改革的阻力。我觉得是对学生的信心在影响老师的教学规划。
赵:我觉得打破对教科书的迷信、解除教科书对老师的魔咒,才是关键。以前我曾经问老师,怎样才算教完一课?老师提出来,就是完成教学流程和活动,而且相当的固定。而这些流程中的活动,多半未涉及学习的方法与步骤,学生往往是会的已经会了,不会的也还是没学到。老师其实花了很多时间在进行不太有效率的教学,学生也显得不是很有兴趣,教学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真是很可惜。
赖:那要怎么办呢?
赵:关于时间问题,我觉得大家可以想开一点,如果教学内容不调整的话,那每个领域、每个学科都会觉得时间永远不够。所以我们要去调整教学内容,而有些学习必须交还给学生,这样时间才会够用。
另外,如何在这些条件限制之下,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下去?如果我们只是回到现行教学模式之中来思考这个问题,就找不到答案,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二十二课变成十八课或十六课。其实现在已经给学校、老师弹性的空间了,只是老师不敢承担自行规划课程进度的责任。
这些年一直想跟老师沟通的就是希望老师能够调整教学方式,例如:能不能三篇文章一起教?或者进行同一个主题,学生阅读不同的文章,然后彼此学习。也就是说不再是一课一课地进行教学,而是开展统整、合作的弹性教学。希望老师能依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很自由地提供孩子各种阅读的材料,无所谓课内或课外的分别。
范姜:我觉得有趣或是有挑战性的内容,是吸引学生学习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有时候真觉得教材编辑者低估了我们的学生。当然,老师还是关键,如果觉得教材内容不适合孩子,或是概念内容太浅了就应该大胆调整内容,否则那样的课上起来真的很无聊。
赵:总的来说,我觉得老师在面对教学时数不足时,得要发挥我们国画中“留白的艺术”,以老师的专业素养做出判断,对语文课程重新作规划,以能力的发展和方法策略的学习为重心。
图画书:丰富孩子的观点和想法
赵:阅读乐趣是我们一直很强调的,因为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持续地阅读。但很矛盾的是,有的教科书编得无趣,学生不喜欢阅读,而我们却把学生最没兴趣的东西,变成最主要的学习材料。
范姜:这就是对教科书的迷信。拿起课本看看那些课文,老师自己都提不起兴趣读它,更别说怎么设计教学了。
赖:可还是有很多老师认为课本经过专家的审订,具有一定的水准,而且它本来就是为教学设计的教材,怎么会不好用呢?
范姜:就因为是为了教学而设计的,所以才会那么枯燥。例如,课文为什么每篇都是短短的,故事读起来像读大纲,没什么趣味,那是因为编者认为一篇文章不能有太多的生字新词,怕学生读不懂。
赵:确实如此,我常开玩笑说,在台湾有一种独特的文体叫做教科书体,除了学校,在真实的生活中是读不到这种文章的。
赖:我觉得老师可能还是有一个疑惑,到底教科书和图画书有什么不同,或者说各有什么优缺点?
范姜:我觉得蛮清楚的啊!图画书具有丰富的图像,图文搭配紧密,较富有文学性、想象性,故事性也强。此外,图画书是用一本书的分量呈现一个话题,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弹性空间,而教材顶多只能用两个跨页来呈现一篇文章,当然就贫乏许多了。
赵:我还想补充一点,儿童文学的创作,包括图画书,它不是为教学而设计的,是作家为儿童所写的作品,因此在题材的选择上是多元的,在叙写上是贴近孩子的心灵的。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很多样,可以丰富孩子的观点与想法。
赖:特别是以图文来说故事,提供给孩子更多阅读的帮助。对低年级的孩子,图的线索成为他理解故事的一个很重要的线索,比起课本来有趣,也容易多了。
赵:说起图文的搭配,图画书的阅读除了图、文分别在说故事外,图文的合奏往往会产生另一个故事。其实,放得越开,能拿来教学的点就越多,精心编写的教材,能发挥的地方少了。
赖:有时候读到一本好的图画书,脑海里就自然会想到可以拿来做什么样的教学。
范姜:对呀!那时候反而会有一种这图画书好像就是为了教这个而设计的感觉,带学生进行活动时是那么自然,一点都不生硬。
将图画书自然融入教学
范姜:帮忙想一想,有哪些跟朋友有关的图画书?
赖:《嘟嘟与巴豆》这本书很有趣,讲两个个性完全不同的人却是好朋友的故事。你要做什么?
范姜:我在规划下一个单元的课程,主题是朋友。我想在这个单元里补充一些图画书故事和诗。
赵:你选了哪些书?
范姜:除了课文以外,我选择了《青蛙与蟾蜍》的故事,有五则。还有《我喜欢你》、《等待》等七首诗。
赵:这么多图画书故事,你想怎么融入你的教学?
范姜:我想利用青蛙与蟾蜍的系列故事,拓展孩子对朋友的想法,课文的概念太简单了,只谈到“好朋友就是会一起游戏的人”。
赖:对呀!一个单元三篇谈朋友的课文,却只提到一个孩子早已经知道的朋友概念,真是可惜!
赵: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文章阅读丰富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概念。以朋友这个主题来说,怎么交朋友?什么是好朋友?朋友如何相处?朋友起了争执怎么办?不同个性的人是不是能做朋友?这些都是值得带孩子通过阅读去思考、学习的概念。
范姜:除了想利用这些故事来丰富这个单元的主题概念,我还想利用青蛙、蟾蜍这两个角色让学生学习写角色日志,因为他们读了好多篇青蛙、蟾蜍的故事,自然会发现它们两个个性不同。
赖:如果学生开始阅读有困难,可以带他们做故事图,学习整理故事大意。
赵:关于读写的一些相关技能、策略,也是要借助适合的文章来帮助学生学习。像你说的,要让学生学习掌握故事角色的个性,就必须借助角色够明显的文章,通常小说或是系列故事较容易显现出角色的个性。故事不够长,角色个性就会很平面。所以擅长用文章的特色来进行教学,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赖:所以老师对故事特色的解读与分析能力很重要,如果只是提供一堆书给学生,但是没有适当的引导,学生还是学不到语文的知识、技能。
赵: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特色,可能是用字遣詞,可能是叙述形式,可能是呈现的观点,或是创意的想法。老师能把握住文章的特色,针对这个特色进行教学,自然就把图画书融入课程中,学生学起来也容易。最怕的就是把图画书当成课文来教,那学生可能从此不再喜欢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