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敏
教育,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工具”。在一个文明社会中,人们并不企求所有人在财产数量及社会地位上绝对平等,但却希望社会提供给每一个年轻人成才的机会是平等的,尤其是接受教育这个机会。从我国的情况看,基础教育中最大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城乡教育的差距上。河南省新密市针对区域内存在的中小学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健全、教育教学管理、课程改革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校本教研、骨干教师培养等内涵发展方面不平衡的问题,着力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均衡发展。
河南省新密市共有中小学生10.3万余人,87%的学生在农村,要实现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必须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从2006年年初起,我们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出台了新密市农村中小学定点布局规划,即三年内农村初中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小学建成60所寄宿制学校。
为确保布局调整工作顺利进行,新密市市政府成立了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布局调整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深入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保布局调整任务圆满完成。在工作中,我们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市长办公会每季度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制度,及时研究决策教育工作;坚持从政策上予以倾斜、资金上予以保证,把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投入列入市级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专款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坚持市领导包乡联校制度,把教育工作列入工作目标,层层签订责任书,年终进行目标考核;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教育工作,接受监督。
为确保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提出“四优先”:一是建设项目优先,把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同布局调整工作结合起来,凡不是定点学校,一律不再安排建设项目;二是内部设施设备配备优先,对于定点的中心小学、完全小学和初中,要优先安排学校卫生室、实验室、远程教育网络的设施配备及课桌椅的更新,加快布点学校现代化建设;三是教师配备优先,有计划地向定点学校调配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四是资金投入优先,有关的专项资金要重点用于定点学校,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市政府还组织有关部门对布局调整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对投入多、调整力度大、实施效果好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学校,在优先安排学校建设资金的同时,实行以奖代补。对行动迟缓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学校,市政府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为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2006年新密市政府在财政困难情况下投资900多万元,新建、维修校舍1.97余万平方米;投资240万元购置学生用高低床、课桌椅,解决了1.2万名学生的寄宿问题。2007年,市政府总计投资1600多万元用于兴建寄宿制学校、维修农村中小学校舍及各种设备设施的添置。
布局调整到位后,新密市把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学校在寄宿管理方面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加大了监督力度。市教体局专门下发《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意见》,要求各学校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就餐、就寝、学习、卫生、安全、课外活动等管理制度,落实值班、后勤、保卫等人员的岗位职责,保证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安全。同时,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求知乐园,创造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活动,使学生热爱学校,主动、愉快地学习、生活。
市教体局定期举办寄宿制中小学校长培训会,聘请有关专家讲解学校管理问题,举办后勤管理人员、厨师等人员的短期培训班。真正做到让社会满意、群众放心、学生舒心。
结合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实际情况,我们还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应用方式、卫星教学收视点的应用方式、计算机教室的应用方式。到目前为止,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完毕,经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已见成效。
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现代教育手段的实施,推动了全市教育的发展,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高素质教师培养高素质学生。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大量增加,农村学校的硬件得到了较大改善,而师资问题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一些乡镇由于教师结构性短缺,整体素质不高,课程无法开足开齐,质量难以保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促进教育均衡的“四百工程”,即百所学校结对帮扶、百名教干挂职研修、百名教师交流互助、百节好课展示观摩,充分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功能。在城乡学校交流中,城里教师把教育的新理念、教学教改新方法带到乡下,对推进农村学校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三、加快教育改革,实现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我们坚持三教统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先后投资近千万元重点建设职教中心综合实验楼和学生餐厅两个项目。坚持突出职教中心综合性、多层次、多专业,其他职业学校则重点发展一个特色专业。在办学体制上,实行公办、民办、部门办学并举;在办学模式上,三年学历教育与两年、一年、几个月的短班培训互补、并重。目前,我市有4所公办职业学校、7所民办职业学校,开设电子、机电、计算机、财会、营销、幼教、牧医、武警、汽修、养殖、美术、音乐、戏曲、旅游、影视表演、服装、雕塑、美容美发、烹饪、中西医结合等20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300多人,非全日制学生培训每年超过7000人。全市职业教育形成了龙头带动,特色各异,优势互补,体制多元,模式灵活的局面。2006年新密市成为河南省5个“职业教育强县”之一。
在培育大批量、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办学过程中,我们狠抓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以人为本,优化育人环境,不断研讨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注重因材施教,改革评价办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强化技能、获得发展。我们举办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加强德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创业精神。开展师生人人参与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努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我们还注重加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2006年有5名教师成为省级骨干教师,2名教师入围新密市“名教师”行列。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职业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2006年对口升学率达92%,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
为保证这些职业学校中贫困生能学得一技之长,顺利完成学业,我们采取职业学校建立学费减收和免收制度,鼓励学生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勤工俭学,用好国家拨付的中职贫困生助学金等三项措施。
在成人教育方面,2006年培训剩余劳动力2800多人,其中政府“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1500人。科教兴农的“3311工程”也不断推进,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已有5个乡镇达到示范性乡镇水平。
四、强化内部管理,创新服务机制。
教育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与作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又可以化解一系列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进而加快和谐社会进程。新密市教体局紧紧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战略目标,积极落实“管理、服务、激励、创新”工作方针,健全管理机制。教体局主管业务科室实行“三个加强”:加强对学校各教学业务部门的管理,充分发挥理论和业务指导作用;加强对课堂教学管理,建立、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管理。
为新密教育构建和谐氛围,我们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制定了便民措施,简化办事程序,服务到基层。为加强行风建设,局机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人数精简率达到20%。市教体局还面向全市开展“人民满意的学校”评选活动;评出人民满意的学校39所。
我們深知: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种“教育理想”,作为一种通过努力逐步实现的方向,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明了且必须付诸努力的。我们将以实际行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