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名师联网

2007-04-23 02:51叶刚
人民教育 2007年2期
关键词:竹叶名师联网

叶刚

这个世界我们常常需要聆听。

聆听名师的教诲和指引,犹如观赏庙宇前的石狮,不能光看狮子的造型、线条及色彩,而要从其仪态万方中领略到创造它的那双手和灵巧的心。

锁定———我成了“孙迷”

办公室的同仁称我为“孙迷”。“孙迷”者,为“孙”而“迷”也。那么,这位让我“着迷”的孙姓偶像是谁呢?他就是特级教师———孙建锋。

走进我的“鉴湖轩”书斋,打开电脑,被我设置为界面墙纸的就是孙建锋。而在我学校办公室桌上,更是压着一张他在某地作课时的定格画面,那是我从网上下载后专门去数码彩扩店冲印并塑封成的……

链接———震撼我的课

2003年第二期的《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杂志上,有一篇孙建锋老师执教《最大的麦穗》的课堂实录。也就是这篇实录,让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才叫心灵对话、才叫情感碰撞、才叫荡气回肠!

交流中,一位学生说:“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人的理想和现实应该相结合。比如我原想考北大,但如果南大录取我,我也会先去上,因为我还可以再考北大研究生啊!”孙老师道:“这样你既读了南大,又读了北大。这种大学经历是美妙的、双赢的!”说完,他从书中取出一片竹叶,说:“这是我在清华园摘的,想把它送给你。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这位学生说:“我想由考北大改为考清华!”一时全场大笑。孙老师说:“我希望六年后能收到一封来自清华的信,而这封信正是你写的。”那位学生双手接过竹叶,信誓旦旦地说:“一定会的!”

普普通通的一片叶子,都能让孩子们心胸洞开、心灵舒展、心潮涌动。这样的课,简直是上到孩子心里!这样的老师,“叫我如何不想他”?

连线———与名师联网

———“您是原江苏现广东的孙建锋老师吗?如果是,能否回复我一下,我很喜欢您,以后想向您请教一些问题。”

———“叶老师好!我确是从江苏调到深圳工作的孙建锋。欢迎常联系!”

这是我和孙建锋老师最早用电子邮件“互动”的“原始资料”。我不用多想,就直接从脑子里复制并粘贴到这篇文字中。

“联网”成功,振奋不已。每次交流,则收获多多。由于他的文章漂亮是出了名的,因而我还特别留意揣摩他的用词用句,以便从中“偷”点真经!

存盘———用心灵称量

“连线”虽难得,“求真”更重要。终于,我给他发信说:“孙老师,您课堂上喜欢用排比句,是否稍显华丽铺陈;某些用词,如‘聆听他的声音中的‘聆听,‘当我们精神相遇中的‘精神相遇等,似乎书面色彩略浓,这您怎么看?”

邮件虽发出,我心亦忐忑。“特级”也是人,面对“发难”,他能高兴吗?果然,一天过去了,他没有回复,两天、三天、四天过去了,仍然如此,这和他以往的“快速反应”可不一样。咳,看来,我和他要“断线”了。

幸福来得太突然!大约在第九天,当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进入邮箱时,一个熟悉的名字已经赫然挂在了未读邮件栏———孙建锋!

“叶老师好,由于我校网络系统出现故障,我是刚刚才看到你的信,非常抱歉。你提到的幾个问题似可归为一个大问题,如果一定要探寻答案,或许《小学青年教师》2004年第12期上我的专辑能略作答复。我会思考你的话。匆止简复,他日再叙,此祝跨时空的交流愉快!孙建锋启。”啊,又“连”上了!

孙老师是我的偶像,我曾想,只要“他是幸福的,那我就是快乐的。”而真能与他“牵手”却是我此前不敢奢望的。他给我的教诲与指点是一种无形的礼物,无形的礼物和有形的礼物孰轻孰重,我要用心灵这杆秤,慢慢称出它的分量。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江市小学)

猜你喜欢
竹叶名师联网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身联网”等五则
雪地里的小画家
《竹》
风口之上,车联网系统将是“另一个”手机系统?
竹叶沟怀古
浅议"名师"
学包圆锥粽
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6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