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端惠
摘要 从营养、温度、水分、氧气、酸碱度等方面阐述草菇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并介绍草菇的栽培新技术,主要包括菌种选择、场地选择、培养料配制、播种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指导草菇的大规模栽培。
关键词 草菇;形态特征;生长条件;栽培技术
草菇为真菌植物门真菌草菇,品质鲜嫩、味道鲜美,肉质细腻,营养价值很高。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各地相应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致力发展新、特农产品,多渠道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菜篮子”。我镇在发展“一村一品”的基础上,加大草菇的栽种规模,经济效益逐渐显现。现结合本镇近几年来生产实践,就草菇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及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生长条件
1.1营养
草菇是一种腐生真菌,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
1.2温度
草菇是食用菌大家庭中需求温度最高的品种,其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10~45℃。应根据其不同生育期控制好相应的温度。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在25~45℃,最适温度为40℃;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10~43℃,最适温度36℃;子实体分化发育最适气温为27~31℃,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3℃。
1.3水分
草菇是一种喜温、喜湿菌类,对水分要求高。草菇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在70%~75%,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0%,子实体生长阶段为90%左右。若水分不足,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难以形成,甚至死亡;水分过多,则会通气不良,影响呼吸作用,造成烂菇和死菇。
1.4氧气
草菇是好气性真菌,在进行呼吸作用时,需要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因此要保证栽种场地通风透气。
1.5酸碱度
草菇对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广,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7.2~7.5,菌丝体在培养料中的最适生长pH值为7.8~8.0,子实体生长的最适pH值为7.0~8.0。
2栽培技术
2.1菌种选择
选用较耐高温的品种V23、大草32、V35等。菌龄不要超过18d,菌丝健壮并有棕红色的厚垣孢子者为佳。
2.2场地选择
6月中下旬,选择在通风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四周挖沟做畦,底层用竹片铺好,以利通风排水;同时以0.1%多菌灵或5%石灰水灭菌杀虫。
2.3培养料配制
2.3.1配方。稻草80%,禽粪10%,饼粉8%,石膏粉1%,石灰1%。
2.3.2处理。先将禽粪、饼粉、石膏粉、石灰拌均,用1%~5%石灰水将草料浸泡12~24h,使草料充分软化、捞出,软草扭成长50cm、直径15cm左右的草把,呈“8”字型,然后建堆。1层稻草1层料,堆成宽2.5m、高1m,堆边上用塑料薄膜围起来,堆顶用稻草覆盖,湿度控制在70%左右。
2.3.3发酵。培养料要经过充分发酵,以利菌丝吸收营养。当料温升至60℃时,保持24h后翻堆。翻堆时将外层料翻入内层。复堆后仍用薄膜盖好,待温度又升到60℃时,保持24h后发酵即可结束。一般发酵期为3~5d,以料草呈褐色、用手紧握湿而没水分滴下为准。发酵过程中,温度不能超过70℃。
2.4播种与管理
2.4.1播种。当料温降至25~32℃,即可将菌种播入“8”字型料草中,每天定期观测料温,控制和掌握好料温变化。播种后5~6d,菌丝已吃透料的1/2~2/3时,向培养料喷1次pH值为8~9的石灰水。
2.4.2发菌阶段管理。重点控制好培养料温度、湿度,促进菌丝生长和防止杂菌发生。料温保持在32~35℃。料温太高,超过40℃,会影响菌丝生长,应及时将盖在料块上的地膜掀开,通风散热,降低料温。料温过低,应采取增温保温措施,在料面盖草被或覆盖双层塑料薄膜,白天揭开草帘,利用太阳热能提高棚温。湿度保持在60%~65%,发菌阶段培养料不浇水,如果蒸发量大,可向料面喷雾状水,以喷湿为宜。
2.4.3出菇管理。出菇时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保持培养料湿度在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避免直接喷浇菇体,特别不能喷在幼小的子实体上,以促进子实体的生长。
2.5病虫害防治
草菇栽培处于高温高湿季节,易发生病虫害和杂菌。在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一旦发生杂菌和病虫危害,应及时除治,避免蔓延。
2.6采收
采收一潮菇后,应补肥(以0.3%的尿素、1%的蔗糖和98.7%的水制成营养液)1次。6~7d后,再浇1次催菇水,就可出二潮菇。采完二潮菇,应及时清除培养料,为下次栽培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