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义场

2006-11-24 13:34
现代语文 2006年8期
关键词:相似性范畴语言学

宋 文

认知语言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反对主流的生成语言学的过程中发展起来。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和工具,因此其结构和功能也应被看作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映,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的制约。人的语言能力应看作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因此,认知语言学被定义为“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学派”。

据此,认知语言学给我们提供了认知具体语言问题的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就词义而言,它是因语汇系统内的词语在意义上的联系而构成各种语义场,语义场里面的词从不同角度观察,又有同义、类义、上下义、反义等的联系。认知语义学和传统语义学对词义持有不同的观点。认知语义学主要研究词语和概念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意义不直接反映外部世界,而是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即“认知”是意义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纽带。继而认知语言学理论模型中的范畴理论和原型理论,为我们很好的理解词义的语义场奠定新的理论基础。

我们可以试着用上面的理论来理解分析语义场中的同义词、类义词、上下义词。下面先来看一下他们在语言学上的定义:

一、同义词

同义词是指义位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有宽严两种情况。严格的同义词是指概念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词,即所谓的等义词,也叫完全同义词。如:

西红柿—番茄、演讲—讲演、代替—替代 觉察—察觉

宽泛的同义词是指概念意义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异的一组词,即所谓的近义词,也叫相对同义词。如:

爱惜—爱护、表扬—表彰、悲伤—悲哀、锋利—锐利

语言中,绝对的同义词是非常少的,我们很难找到在任何语言环境中都可以互相替换而且替换后句子的意义丝毫不改变的同义词。同义词的基本特征是“大同小异”。有时候,本来不同义的词,在特定语境中也可以产生同义关系,但它们一旦离开了特定的语境,同义关系也就不存在了。

二、类义词

类义词是具有共同语义特征或者共同属于一个较大意义类别的一组词。如:

味品:油、盐、酱、糖、醋

城市: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天津

颜色:红、黄、蓝、绿、白

词与词的类义关系是就词的某一义位而言的,多义词有若干不同的义位,可以与不同的词构成类义关系,如“打”指用手撞击时,与“拍、摸、搔”构成类义,但指“殴打”时,与“骂”发生类义关系。

类义词必须是表示同类概念,属于同一语义范畴,词类不同的词分别属于不同的语义范畴,不是类义词,如"人、走、高兴、胖"等,虽然都与人有关,但它们属于不同的语义范畴。

词与词的类义关系,有的比较密切,有的比较疏远。例如,“父亲”和“母亲”,只有一个语素不同,是关系比较密切的类义词。而“母亲”和“阿姨”则属于关系比较疏远的类义词。

三、上下义词

上下义词是在概念意义上有包含和被包含关系的一组词。如:

水果—苹果、纤维—蚕丝、家具—衣柜、物质—食物

上下义词所表示的概念是属种关系。如:“水果”包括“苹果”,“苹果”为“水果”的一种。

上下义词是就两个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言的,词与词的上下义关系具有相对性。同一个词,对甲来说是下义词对乙来说可能是上义词。例如:“交通工具—船—木船”,“船”是“交通工具”的下义词,同时,也是“木船”的上下义。

词与词的上下义关系具有可传递性。例如:“交通工具”是“船”的上下义,同样,它也是“木船”的上下义。

表示上下级、上下辈的词不是上下义词。例如:“校长—处长”。是不是上下义词,可用判断句式来检验。能构成判断句式的是上下义词,反之,则不是。“校长—处长”不能说成“处长是校长”,因此不是上下义词。

表示整体和部分关系的词不是上下义词。例如:“衣服—衣领”

虽然他们的定义下得比较具体,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有许多问题,让我们把理论用于实践,以便加深对他们的理解。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赋予范畴以重大的理论意义,范畴不仅是人类通过对客观世界进行分类所获得的各种范畴标记的意义,而且也是人类认知和思考的根本方式。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可称之为典型(原型)范畴理论,其哲学上的理论根源来自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学说。

由此表明,建立语义范畴的基础是相似性而不是共同性,语义范畴中的每个成员与别的成员之间总是有相似之处,但两个成员之间的相似之处不一定为第三个成员所享有;语义范畴中各成员之间具有一种互相重叠、交叉的相似关系网;而且,随着列出并被比较的成员的增多,各成员之间共同拥有的相似之处愈来愈少,直至最后找不到这个语义范畴的所有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一个相似之处。正是这种相似关系(类似于人类社会的家族成员之间的那种相似关系)维持了该语义范畴的存在。语言学家把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这些自然范畴称为“原型范畴”,即具有原型(范畴的典型成员)的范畴。

例如:“西红柿”“番茄”都是指一种草本植物,结红或黄色浆果,普通蔬菜。只是语体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互换,他们拥有共同的理性意义范畴,具有同属一科类植物的家族相似性,是一种典型的同义词,而且是绝对同义词。另如: “边境”与“边疆”,都是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地区,但“边疆”指靠近边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边境”指靠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他们理性意义属性虽有差别但核心部分相同,具有相似性,符合同义词的典型特征,是相对同义词。

又如:“婀娜”“妩媚”“洒脱”

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

妩媚: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洒脱:形容姿态自然、无拘无束。

它们是以类相聚的类义词,具有共同的义素,“姿态”是这三个词共同具有的语义成分,具有家族相似性,表明这三个词是同一类词,他们各自定义的范畴边缘有一定的模糊性,都在形容“姿态”这个范围内运用,具有相同的使用范畴,是典型的类义词。比起传统的语义成分分析在处理语义范畴边缘的模糊性和内部成员隶属度的级差上的无能为力,用典型范畴理论进行分析,这类语义范畴的内部结构和边缘特征都能得到较理想的描述,而且这种分析对于词义的各个组成部分都给予了必要的关注,更具有科学的全面性。因此,典型范畴理论的运用可以说极大的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再如: “动物”“牛”“马”“猪”

他们是词语之间在意义范围大小上形成的类属联系的上下义词,“动物”与“牛”“马”“猪”就属于同一语义场中互相隶属的典型的上下位词的范畴,“动物”意义范围大,是上位词,“牛”“马”“猪”意义范围小,是下位词。

但是还有一些特例,我们并不好界定他们属于哪一类。

如:“证书”“文凭”,大部分人都认为它们是一组同义词,其实不然。证书是指由机关单位、学校、团体等发的证明资格或权力等的文件,如结婚证书、毕业证书;文凭现专指毕业证书。范畴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使用时他们各自的范畴并不相同,互相有隶属关系,他们与同义词的家族成员没有相似性,反而具有上下义词的家族相似性,文凭属于证书的下位义,因而它们属于上下义词。

但与其类似的“信”和“信件”则是同义词,他们指的是相同性质的事物,“信”往往是具体的个别的信,而“信件”是集合的很多的信。同属于一个范畴,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其他如:

书—书籍人—人类山—山脉枪—枪支

湖—湖泊马—马匹纸—纸张花儿—花朵

我们需要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平时在学习运用语义场时,会做适当的区分,这才是我们学习语言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刘世英.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上的英语词汇教学[M].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6).

[4]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重排本)[M].商务印书馆,2005.

[5]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宋文,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相似性范畴语言学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12个毫无违和感的奇妙动物组合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范畴观与认知语言学上的范畴等级结构
A Pragma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
潜析结构 把握性质
陶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