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杰
摘要: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等原理来研究教育的种种现象、成因,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课堂生态是指以生态学的思想来认识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协作,互相尊重;使教学过程充满多样性、灵活性,从而让课堂成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的良性的生态系统。针对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弊端,加以除旧布新,使之成为充满生态伦理氛围的教学活动,以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课堂生态;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0-0079-02
早在1976年,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Lawrence Cremin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他指出,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运用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原理来研究教育的种种现象、成因,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近年来,也不断有人提出“课堂生态”这一概念。从生物学角度来讲,“生”指的是生命,“态”指的是状态;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即生产者→食物→消费者。生态学的基本精神是“系统—平衡—联系”。“课堂生态”指的是以生态学的思想来认识课堂活动,形成如下系统: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教学,师生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协作,互相尊重;教学过程应注重多样性、灵活性,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使课堂成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生态化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使我们的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社会、自身以及自然的和平共处。
一、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弊端
1.教学活动与社会需要脱节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重应试、轻素质,重形式、轻文化导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重阅读,轻口语、写作和翻译教学。大部分学生学的只是阅读而没有听说训练,常见的教学内容是那些考试最有可能出现的语言知识点,而不是语言技能。恰恰是学生听说能力的薄弱对大学英语学习构成极大的障碍,学生有效运用英语的能力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
2.英语学习与实际运用脱节
随着社会对英语需求量的增加,大学生有了学习外语的动力和目标。但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感到不满,当他们发现经过长时间学习积累的语言知识不能自然地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时,就会觉得学习英语无用,进而产生非常强烈的失望感,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和逃课现象严重。
3.课堂教学手段单调
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为:教师—黑板—教材—录音机。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轴线展开的填鸭式教学,没有考虑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课堂气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教师苦叹口干舌燥唱独角戏,学生抱怨索然无味,上课走神儿;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4.学习资源单一
学生的学习状态封闭,学生之间的沟通少,交流少;教材的局限性大,只局限于教科书,补充学习材料也只是历年的四、六级考试全真试题,根本达不到锻炼交际的目的;考试形式单一,只有全国统一的四、六级考试,语言知识的获取手段单一,只能通过教师的间接传授;听英语的机会少,除上课时间外,几乎听不到英语;缺乏必需的英美文化知识;大班授课使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占有率低,师生之间交流少。
5.评价系统单一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仍然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教师只能为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而教。学生为了通过考试,把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了记忆四级考试词汇,许多学生虽然认识四五千个单词,却不会使用,或者一用就错。实际上,学生通过四、六级与否对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没有直接的关系。一般四级通过者与没通过者基本上都不具备有效的英语交际能力。
显然,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知识型教学转向技能型教学。要实现这种转变,采用生态化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课堂生态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当我们用生态学的视角来观察课堂活动时,我们就会把教师、学生看做是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环境中相互作用的因子,将会使我们的课堂更趋向交际化、合理化、自然化。总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态教学将对我们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产生如下的影响:
1.课堂形式会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从生态学角度看,生态系统受外部环境系统的影响并通过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与外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也不例外。系统只有开放,才能吐故纳新,增强内在生命力。开放型课堂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多元化,英语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视野扩大化,由原来的“语言技能”培训提升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多样化,打破传统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互式活动的能力,将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内课外连成一片,课内从不同侧面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听、说、读、写、译的活动,课外指导学生阅读,练习听力,形成“设置问题—定向引导—小组讨论—概括总结—布置作业”这一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开放化,不是每节课都要局限在“黑板—粉笔”中进行,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正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听、说扩展到课堂之外;教学评价多样化,不能仅仅把教学评价捆绑在四、六级考试成绩上。
2.课堂教学由教师一言堂转为交往互动式课堂
从生态学角度讲,只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才符合人的自然属性。要实现这一转变,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角色的转换,要做课堂的“导演”,决定学生该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愿意说,愿意写。
3.学生学习由被动“填鸭”式变为自主式学习
生态化教学强调主体性参与,强调“体验”,这就要求学生要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首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贯彻“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读和做,缓说破”等体现辩证综合性思维方法的教学原则。当每个学生带着各自获取的信息在课堂上交流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信息源,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也可以变“马拉车”式的教学为“激发式”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我国的英语教学条件来讲,学生课后做到自主阅读远比练习口语容易安排,这样还可以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口头操练,从根本上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4.有助于开发系统资源
课堂生态系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只有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才能减少自身对外界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英语学习而言,只有融入到整个英语文化氛围中,大量接触英语,实践英语交际,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这种技能。因此教师在传授课内知识的同时,还可以穿插一些从英语刊物或电台选录的书面或录音材料,使英语教学更贴近真实的英语世界。生态课堂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精选”。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得到的教学资源应该是一致的,学习资源的系统化有助于改变目前单一的学习资源状态。这就要求教材的使用要多样化。教师在使用统一教材的同时,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水平和志趣,在课外选用其他教材或阅读原版著作和英文报刊杂志,教师随时提供咨询。此外,还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注意开发口语学习资源,多组织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口语大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等。
5.促进课堂系统的良性循环
如图所示,生态系统强调自身以及自身与外界的循环。作为课堂生态系统,社会是个大循环,课堂教学应该与外部社会密切联系。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把社会引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社会,让学生作为人才资源,发展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在这一循环中,每个参与者的学习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他们对外部信息处理的不同方式和结果构成了这一循环中更小的循环,将这些循环之间信息的传递进行相互的整合又能产生新的认知结构。这也正是“个性”的重要体现。首先要改变“生态位”,将座位由“行列式”改为“方块式”,便于学生之间讨论与交流。要鼓励学生多开口,多进行有目的的交际和意义表达。
6.促进正确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实行教学制度弹性制,不搞一刀切,允许不同英语水平、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参照整体教学进度的同时制定个人的学习进度。坚持非标准化的评价理念,注重真实的过程性评价,评价要因人而异,促进个性充分发展,要允许打破常规,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让课堂回归自然,组织一个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给学生以全面发展和发展个性的机会,也就是给学生以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的机会。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来看,大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要放在重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听、说、读、写、译功能的全面发展上。语言的学习主要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一个体验的过程,一个领悟的过程,最终达到语言知识的提升。教育应该是终身的,英语的学习也是这样。只有不断地把自身融入到整个英语学习之中,才能不断提高英语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只有以生命存在的自然状态和自然的方法去学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也只有让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健康的综合循环体系,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技能,学会生存。
〔责任编辑:孙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