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教学互动与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2006-11-21 11:48金礼久王玉芳
教育探索 2006年10期
关键词:学习自主性教学互动课堂

金礼久 王玉芳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无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又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重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回归教育的本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是人性成长的需要,也是达成主体共识的桥梁。课堂中的教学互动是师生主动参与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变成积极主动的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需要,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互动,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体。

关键词:课堂;教学互动;学习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0-0054-02

课堂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教与学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首先确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使之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活动能力。

一、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与学习自主性的重塑

课堂历来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教与学是课堂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少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关系,并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曾经对“教学不合一”的流弊进行了痛陈,指出“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结果“先生收效很少”,“学生苦恼太多”。可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与学变成了两张皮,教师在讲演中包揽了教与学的全过程,有的教师恨不能将自己的知识全“倒”给学生。教师的初衷是好的,然而方法却是不当的。灌输式教学不仅苦了教师,而且害了学生。这种教育无视学生主体的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学生只是受众,加上一些教师独断专行的品性等等,难怪学生厌学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会忽视甚至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内在的规定性,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1]。

自社会关系产生以来,尤其是随着交换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显示出人所特有的那种在意识支配下进行活动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绝非人与自然之间那种简单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所特有那种内涵丰富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高度概括了人所特有的那种内在的规定性,“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正是通过自己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活动来证实、表现和不断完善自我的,并最终成为自己的主人。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力量等等,无不表现为社会关系,并通过人与人的交往来得以实现。这正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和物质世界的重要特质。重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回归教育的本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二、学习自主性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生成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使之在自我观察、自我思考、自我检测、自我磨炼中健康成长。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是人性成长的需要,是达成主体共识的桥梁。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论及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对于人性培养的意义。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哈贝玛斯的教育理论认为,人类的存在并非以一个独立的个人作为基础,而是以“双向理解”的互动作为起点的。这种互动是人们在没有内在与外在压力与制约的情况下,彼此真诚敞亮、交互共生的存在状态。维果茨基的教育理论更强调教学互动在培养人的主体意识方面所具有的特别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人所特有的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他们只能产生于人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3]。

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教的法子也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陶行知先生反对那种“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主张“以教学法来代替教授法”,“在做上教,在做上学”[4]。教学法与教授法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锻炼和自主学习,促进教学相长,实现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

课堂中的教学互动是由师生主动参与的教学行为,教与学的界限被淡化了,教师不再固守教的本位,学生也不再是学的奴隶。教与学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每个个体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独立主体,教与学的过程乃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不断展开对话的交往过程。这种过程并非是为教学而教学,而更具有自主学习的意义。所有的教学都以互动的形式出现,没有或不存在互动形式的教学,就不能算做教学[5]。

三、教学互动与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去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教学不仅是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学生所喜欢的老师一走进教室,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不以指挥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应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和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获得足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变成积极主动的教学活动参与者,可以极大地激发其学习热情。教师应尽量以最少的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积极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也容易找到激活课堂教学的兴奋点。

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导入新课。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够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别人、对他们的活动和目的的强烈的兴趣,是使个人的活动更开阔、更丰富、更有启发作用的自然源泉;当物理的、手工的、科学的兴趣和种种事物打成一片的时候,有助于自我的不断扩大”[6]。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阶段来培养。例如,初中生往往满足于歌曲、游戏、表演等引起表层兴趣;高中生则因为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表层的认知,而是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智力活动,渴望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来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和满足感;大学生则更趋于专业化、个性化和社会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一些固定的程式和既定的结论,更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探索和创造。教师应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努力培养大学生动手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需要,设计不同形式的互动形式,激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变换角色,努力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角色也应相应地从一个“传道者”转变为一个“帮助者”。对教师来说,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任务之一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的关键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获得知识的方法的传授。“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不尽”。教师交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而不是金山和银山。教师要善做“小先生”[7],讲究教学相长的艺术。教师可以模拟一学生或一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并调动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积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积极研究现代教学理论,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探索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

[3]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

[4]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185.

[5]兰玉萍,王有升.论交往的教育学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2001(2).

[6]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30.

[7]学习陶行知[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98.

〔责任编辑:邹芳启〕

猜你喜欢
学习自主性教学互动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析新课改下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主性
教学互动与人的社会化训练
谈大数据分析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九步五必做”教学法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师如何与学生互动
预制语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