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复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特色教学在知识传授中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和效果,它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综合的评价,同时也是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达到和完善的目标。
一、特色教学在实践中的主要表现
特色教学不是空洞的和随心而遇的,在实践中特色教学表现出一系列共性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式方面。首先,教学用语规范流畅,对学生有适应性。有的教师虽然利用口语或地方语言讲学很有特点,但作为高校教师,面对来自各地的学生,其教学难有适应性。教学有语言特色的教师,能够在教学用语规范流畅的基础上,恰当地融入声调的顿挫、语言的修饰等讲授色彩,用语言给课堂教学增添魅力。其次,形体语言得当。教师课堂教学的教态就是教师的形体语言。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以什么样的教态出现,都是教师形体语言的表露。在学生眼里教学有特色的教师,其形体语言不一定丰富,但肯定是得当的,能与教师的品貌性情相符,能够和教学内容相得益彰。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形体语言,或者虽然形态语言丰富但应用不当,都难以形成特色教学。第三,语言条理清晰,富有引导性。教学有特色的教师,能够把自己丰富的知识条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所运用的主要工具就是条理清晰的语言,能把知识的条理性与语言的条理性结合起来,让人觉得胸有成竹,通过领会教师条理清晰的语言,对知识的理解层层深入。
2.教学内容方面。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凡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师,一个共有的特征就是对所研究的领域特别是讲授内容是十分熟悉的,这是课堂教学具有特色的重要基础。很难想象,一个对所从事的领域缺乏研究,对所讲授的内容还不很熟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有什么特色。另外,教师对所研究的领域及所讲授内容理解的深刻性,是课堂教学具有特色的保证。有的教师不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在课堂上的讲授,都只停留在表面上。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讲解,使学生难以对知识进行全面、深刻、系统地理解。特色教学认同学生的求知欲,以丰富深刻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具有特色的教学必然是以其深刻性使学生获得真知的教学过程。再有,特色教学能以其独特的见解引人入胜,这是特色教学独有的魅力。特色教学不是照搬书本,而是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前提下,以其独有的科学合理的见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3.教学效果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课堂教学,首先表现为既轻松愉悦,又严谨有序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特有的渊博知识和授课方式,使学生对知识接受起来较为容易,因而会心情愉悦。教师特有的传授诱导方式,能始终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及其注意力,使教与学融为一体,形成严谨有序的课堂教学氛围。特色教学还表现为启发性强,互动明显。教师能根据思维规律,合理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进行质疑,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融入教师的教学思路,把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在教师主导下的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具有鲜明特色的课堂教学令人回味无穷,久久难以忘怀。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激情满怀,声情并貌;有的教师酣畅淋漓,出口成章;有的教师细致入微,妙趣横生;有的教师用语精炼,掷地有声。虽然各个优秀教师的教学特色不一,但都是一样令人难以忘怀,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教学才富于色彩,成为公认的富有特色的教学。
二、追求教学特色存在的主要误区
特色教学以其富有色彩的教学过程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本人都是一种享受。平淡无奇的课堂教学,学生会觉得乏味,教师本人也会兴致索然。特色教学已成为教学单位特别是教师个人努力实现的教学模式。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误区。
1.注重形式,简单模仿。特色化教学是个性化很强的教学,除了与教师个人的知识水平密切相连外,与教师的气质修养、谈吐习惯、职业心理及工作态度直接相关。一些教师为追求教学的特色化,不是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挖掘自身潜力,发扬自己的长处,而是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形式上,对教学有特色的教师进行简单模仿,结果由于知识水平、文化素养、表达能力、行为习惯、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不但学不到别人的特色,而且连自己的一些特点也被忽略了。
2.管理范式化,教学格式化。很多学校一方面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特色,另一方面,用统一的范式来规定课堂教学的诸要素和各环节,把课堂教学框架在一个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模式内,凡不符合这种范式的教学做法,都被列为不规范的课堂教学。这种以特定的范式来规定课堂教学的做法,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被格式化了,许多实际的或应有的教学特色不但不能受到鼓励并得到迅速发展,反而遭到无情扼杀。
3.舍本求末,忽略业务能力的提高。为追求教学特色,有的教师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业务能力的提高上,而是潜心研究学生心理和主观好恶,专做表面文章,没有业务能力的提高为基础的各种做法,其结果不是讲课离题太远,就是华而不实,难以切中问题要害,这样的一堂课下来,虽然可能热闹非凡,但却难以使学生领略课程内容的精深之处。短期内或者偶尔这样做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但经常如此,会使课堂教学空洞乏味,实际内容肤浅,学生学不到多少知识,难以给人留下深刻而长久的印象。
三、对如何搞好特色教学的深度思考
1.特色是一种教学技巧,需要在勤奋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自然升华。俗话说,熟能生巧,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通过勤奋工作,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有了深入的理解,对所讲解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做到居高临下、高屋建瓴,那么课堂教学就能切中问题要害,教学语言、教学方法、互动手段都会运用自如、恰如其分,很好地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统一,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每一位教学有特色的教师,其高超的教学技巧都不是信手拈来的,无一不是勤奋敬业的结果,通过对知识的学习钻研,赋予知识以最简洁、最生动、最准确的形态,并以最具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技巧体现出来的是,教学形式升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渲染教学形式。
2.特色是一种知识感染力,赋予知识学习以深刻的内容和生动的面貌。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师,在讲台上的多维演绎,充满知识的感染力,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字板书,都是同学生知识沟通和心语交流的方式,都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教学在传神和感悟之中见深刻,在全神贯注之中见生动。教学有特色的教师,不是刻意追求,而是能自然创造这种感染力,通过这种感染力,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中去,将每个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注意力都融会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知识的感染力来自于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对知识的深刻感悟和启发,将这种感悟和启发以教师特有的表达方式传授给学生,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使学生不但课堂学习受益颇多,而且感悟深刻、兴致盎然。
3.特色是一种内化与外化的转换过程,有赖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教学首先是一个内化过程,教师通过对本专业知识的广泛学习和深入研究,形成深刻而系统的认知和理解,再加上多年的知识积累、理解深化和教学实践过程,本专业知识会不断融会为自己积极的专业态度、完善的知识体系和高超的业务能力。这是教师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化过程,他有赖于教师对本专业知识的广博学习和潜心研究。教师把已经形成的专业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是知识外化过程,这种外化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不是机械的知识罗列和照本宣科,更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教师的思维加工,以自己最擅长的知识传播方式,最简洁生动的内容,最具感染力的语言,最具个人特色的演示方法,在师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制造出浓重而热烈的教学气氛。在这里师生共同感受到的是趣味、享受和收获。特色教学能达到内化与外化完美转换,但其前提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
4.特色是一种业务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形成过程。一些教师为使自己的教学具有特色,努力模仿别人讲课,之所以难有实效,是因为特色教学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特色化,更重要的,特色教学从根本上是一种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教学能力的提高,而简单地模仿别人,那是对特色教学的错误理解,是舍本求末的做法,不可能取得进展。一些教师的教学之所以各具特色,而且能持久被称为有特色,足以说明其特色具有不可模仿性,而最具不可模仿性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师生沟通能力和教学过程控制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努力的结果,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锻炼,知识储备量、知识理解感悟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后才会具备。因此,要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师,必须从踏实工作,勤奋钻研业务知识入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