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照镜子》(苏教版)教学设计与评析

2006-09-28 17:22赵悠阳郎茹芬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06年9期
关键词:照镜子评析光线

赵悠阳 郎茹芬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反射效果越好;知道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2.过程与与方法:能够利用图画、语言对镜子成像的原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

教学准备:平面镜、小件玩具、实验记录表格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小镜子,谈话:平时你们喜欢照镜子吗?有没有发现过什么有趣的现象?

[评析:教师出示小镜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产生“为什么”并自觉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1.提问:怎样使我们的黑板亮起来?

[评析: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实践活动,唤起学生的智力和情绪体验,给学生带来感性认识的同时,让他们有表达的愿望,在玩的过程中去想办法,去尝试,去调整,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镜子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道理。]

2.谈话:你知道闪亮的玻璃幕墙、皎洁的月亮……是怎样发光的吗?

3.学生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4.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6.教师小结:当光线照射到一个物体表面时会弹回来,这就叫反射。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线,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三、探究镜子成像的特点

1.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我们来研究镜子的反射现象。

2.让玩具也照照镜子好吗?同学们可以把玩具放在纸的几个点上,注意观察镜子里玩具的像有什么特点。当然你也可以在纸上画一画。

3.学生小组自由活动,教师巡视。

4.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发现,其余同学可以补充。

[评析:该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发现镜子的成像规律。学生一般情况下能够发现像是“大小相等”、“左右相反”规律的。“距离相等”则通过纸上的固定点使学生感知到。这样做,一是可以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再是顺利地突破难点。]

5.我们用一面镜子照物体的时候只有一个像,如果用两面镜子夹成一定角度放好,把小玩具放在中间,你猜镜子里会看到什么?改变角度会怎样?

6.学生预测可能会看到的像。

[评析:引导学生预测,并记录学生预测情况。发放第二面小镜子和记录表,引导学生去发现更多。]

7.通过探究我们大家知道了: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的;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

8.下面我们用镜子玩“闪闪红星”和“亮眼睛”这两个小游戏,怎么样?

(发放反印的文字材料和五角星,讲解游戏规则:1.“闪闪红星”是看着镜子描绘五角星,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先涂完。2.“亮眼睛”是比一比看谁能最先看到正确印刷的文字,并读出来。)

9.看来这两个游戏有些容易,我们再来一个难一点的“打靶”游戏怎么样?

(发第三份表格,讲解游戏规则:1.让手电筒光通过镜子反射到纸屏的水果上。2.“中靶”后用光线把手电筒、镜子和纸屏连接起来。每种水果用不同颜色的笔。)

[评析:此环节是让学生同时用两面或多面镜子反射光线。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的探究水平逐步提高和深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同时探究活动也可渐渐自控。]

四、课后拓展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没见过表面不平的镜子呢?

2.如果我们用这样的镜子来照一照,会是什么样的呢?

总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长篇的说教,也没有演示实验,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把学习科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对待科学问题时,学生能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和比较,得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和实验过程。教学过程的引导注重于研究方法的引导,注重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都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提高,实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小主人的目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了教学设想的目的。

猜你喜欢
照镜子评析光线
不敢照镜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淘气的光线
“照镜子”
《车营叩答合编浅说》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