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材建设的若干问题

2006-08-08 06:31黄英铭
计算机教育 2006年7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实训课程体系

黄英铭

1 深入调研,明确目标,准确定位,总体规划,体现地方特色

最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高职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国家技能型高级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明确目标,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科技发展准确定位,力争与市场人才需求保持“零距离”。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必须深入社会各行业进行调研,需要他们深层次的参与。中国人口92%处于中低收入阶层,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据报,近期武汉市一家用人单位打出的招聘毕业生条件:“拥有Java程序员证书者年薪30万元”,但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开设Java课程,更不用说可用的教材了。而广东有家高职院校做得不错:该校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珠三角,原来计算机类专业设置不科学,课程体系较混乱,教材采用普通高校的本科教材,学生培养方向与就业单位需求偏差较大,给学生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两年前,该校组织专家组深入珠三角调研,发现IT企业中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模具CAD”、“游戏、动画制作”、“网管”等人才,于是与三十多家企业合作,改革课程体系,自编适应教材,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实习教学,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教材规划也是教材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教材建设必须以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作为前提和指导进行总体规划。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如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就不一样),教材建设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教材内容、结构必须体现地方办学特色。

2 削旧更新,软硬结合,技术、应用并重

据报道,某高校本学期一开学,就有几名毕业班的学生跑到大一的计算机课堂上去听课。他们说:“几年前我们学的是C语言,现在不实用了,而大一的同学学的是Visual C++,我们来更新知识。”“你到人才市场上去看看,再来看看我们所用的计算机教材,就知道社会需求与我们所学的知识距离有多远了。”计算机技术发展快,更新周期短,计算机教材内容必须反映计算机领域最新的发展、应用、成果、技术、方法和常用工具、开发环境、平台等;必须紧跟时代,软硬结合,突出可视化、面向对象等技术。陈旧的内容必须削减。既要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又要体现实效性、先进性。必须客观、科学地把握IT领域的发展方向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瞻远瞩,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保证教材内容既兼顾培养目标的可持续性发展,又能适用于未来几年的需要。如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有些教材仍采用Windows 98+Office 97作为平台。DOS是老掉牙的东西,只要简单介绍一下就好了,如果还要精讲,就不如讲Linux。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不到最新、最实用的知识,毕业时将被社会所淘汰。

另外,教材的编写、出版周期要尽可能短。考虑到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资格认证的需要,教材的编写大纲还应紧跟各种计算机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如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ITT)、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等。

3 以能力为本位,侧重实训实习,体现高职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计算机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应用性教育,目标是培养软件代码编写、测试、系统维护、技术支持、项目模块开发等方面的高级技能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中应含有较高的技术和智能分量。理论性的内容不必太多,以必须、够用为度便可。要注重上机实训实习、应用技能方面的培养,注重人才在就职、岗位方面的训练,课时安排应突出实训实习的份量。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材的编写必须配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配套典型的项目、案例及实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例如,在Visual FoxPro中,很多命令都带有大量参数(如BROWERS命令就有40几个),而很多参数是很少用的,没有必要一一列举说明。又如,关于Windows操作系统,多数教材都介绍其安装方法,但由于条件限制,大部分学生无法进行实践。所以,学生经常从宿舍里抱着主机到机房请教老师重装系统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今,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电子商务专业,但缺乏实践,学生学到的只不过是一套空洞的理论。如何将上机实践环节体现在教材内容中,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这是高职计算机教材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系统工程。

4 教材要立体化、多样化、多层次、模块化、高质量,少而精

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综合利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是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改革方案。高职计算机教材应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媒体技术作为手段,打破过去单一的纸质教材,向立体化,多样化,多层次,少而精发展,力求建设一定规模的精品教材库。首先,以纸质教材为基础,开发多种形式的立体化教材,如配套的电子教材(包括音像制品、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电子教案等;公开案例代码;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发教学网站、考试系统;开发试题库、素材库;开发模拟实验环境等。这样,才能适应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其次,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各专业要求不尽相同,计算机教学应实施分层教学,采用宽度优先的原则(不强调系统的全面性),教材内容要富有弹性,要有一定的覆盖面,能满足多数专业对计算机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的要求,同时,又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让力所能及的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教师也可动态地根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在课程体系思路之下,按知识点划分模块,并处理好各模块间的关系,确保知识点间的层次性明确清晰。不同专业的师生在选用教材时,可按实际需要出发,对各模块内容有所侧重,根据大纲要求进行合理取舍。第三,教材结构要合理科学,可采用任务驱动法,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提高”模式组织教材结构。根据课程结构和教学大纲,选取最基本和最有用的知识模块作为教材内容。内容口径要宽,台阶要小,设计体系循序渐进,写作风格通俗易懂,案例要丰富精选,理论要精简,该舍的要舍,不要贪多求全。

5 教材内容、结构要与教学方法相匹配

现代教育技术提出的教学系统设计要求:教材要与教学方法相匹配。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以学生动手实操为主,应以计算机作为主要学习工具,以信息资源库为核心,将师生融入到协同交互的教学环境中。首先,教材结构和内容必须充分体现知识的运用过程。课程设置应从相应的职业岗位(群)出发,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循序渐进,设计相应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方案。课程观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转移。科学地重构课程体系,整合教材内容,立足于本专业的实际应用,确定教材编写的内容和范围,防止出现遗漏或重复。其次,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也不断在更新与完善。因此,教学大纲也应不断修改与完善,以反映教学改革的新成果、新方法。新教材的设计必须植根于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上,反过来也可促进教改目标的实现。第三,教材的建设还应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第四,必须组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参与编写工作,必要时可邀请社会企业用人单位有关人员参与;教材的实训内容必须与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环境相适应。

总之,高职计算机类教材的建设,必须在国家纲领性文件指导下,以人才就业为导向,以全面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急需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整体规划,组织有丰富教学、实践和应用经验的人员深入参与,确保编写出适应高职计算机教学的高质量教材。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实训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