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又是一位教育家。他的《中国石拱桥》一文属于科普文章,可谓说明文的典范。文章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石拱桥的有关知识,以及中国石拱桥辉煌的历史和令人骄傲的成就,让人读后倍增民族自豪感,进而引发人们献身祖国的热情。下面,从四个方面对本文进行赏赏析。
一、谋篇布局,匠心独运。全文按照从一般到个别,最后归纳的逻辑顺序组织文章。逻辑顺序是人类思维的常规习惯,符合逻辑的东西,自然便于接受和欣赏。总——分——总的顺序,是最常见的思维模式。按这种思路组织文章,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先总说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再分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除具备前二者外,又增加了历史悠久的特点。这和我们祖国的悠久的文明是一致的。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时,先总说其特点,再用两座桥作例子去印证,既避免了空洞,又简洁翔实,说服力极强,然后分析归纳中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思路之清晰,宛如晴天朗月。另外,作者介绍中国石拱桥,先从世界石拱桥说起,再缩小范围介绍中国石拱桥,体现一种层次感,并在其中进行了巧妙的对比,热情赞美了巧夺天工的中国石拱桥以及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由此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
二、选取典型桥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为一篇说明文,作者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这首先得益于作者选取事例时注重了典型性(这一点可说是借鉴了记叙文的选材方法)。
中国石拱桥可谓比比皆是,可选择的范围非常广。可作者却只选取了两座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什么只选取这两座桥,多选一些桥例不更能全面地解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吗?说明文在选取事例时,也一样要追求典型性,而非多多益善。
作者选取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一个独拱,一个联拱,无论从结构、技术还是艺术上都足以代表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独拱的赵州桥,开创了肩拱的先河,彰显着祖先的卓越智慧;并且是建成后一直使用到今天的古桥。联拱的卢沟桥不但因为它的栏杆上石狮子活灵活现以及“卢沟晓月”的胜景;更因着“七七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史实赋予这座桥丰富的人文内涵。二者结合起来就几乎全面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茅以升作为一个桥梁专家,对中国石拱桥可谓了如指掌,选取以上两座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最杰出的代表,可谓独具慧眼。
三、语言简洁,准确严密。介绍赵州桥的概况时,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作者把数字精确到了百分位,体现了科学家的严谨。比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一词必不可少,少了就没有了分寸了感。“几乎”是一个模糊的词语,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横跨”一词,极其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桥的雄伟和磅礴的气势。“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的石拱。”“在当时”强调了时间性,历史地去评价,很客观。而“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这些语言不但把拱桥的形状准确地摹写了出来,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一箭双雕之妙。而“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的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弧度高”等语句简直堪称简洁的典范!用“三字经”(有人巧称简洁的三字句)进行了全面高度的概括。
四、雅俗共赏,精巧质朴。本文通篇大多采用平实说明,可以说极为质朴。但也不乏精彩的描写。把石拱桥比作“卧虹”“飞虹”,美伦美奂,使人赏心悦目。对卢沟桥上石狮子的描写“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通过对比喻排比的巧妙运用,卢沟桥上的狮子简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了。真是大雅不避俗啊!介绍赵州桥的巧妙施工技术时,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藏精巧于朴拙之中,不露痕迹地赞美了祖先的巧夺天工的技术。而在赞誉赵州桥的形式外观时,引用“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加以佐证,使文章在质朴中透着典雅,在读者的眼前展现了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卷。平实中凭添了几分生动,牵引着读者的想像力。
由此可见,茅以升作为老一代科学家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学功底。
(王凤芹 山东大学第二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