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语文家叶圣陶在总结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体系——导学自学教学思想,其核心内容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该思想继承了我国古代教育理论的优秀遗产(孔子和《学记》的“启发”思想,孟子的“自得”之道等),融会了当今世界先进的教育理论(如“学会学习”、终身教育、通识教育等),一定程度上革新了我国的教育教学思想,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怎样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目标呢?叶圣陶说:“教就是引导学生学”,最终达到学生人人不需要教而能够自学的目的。叶圣陶遵循这一思路,做出了关于一系列教学方法的论述。他认为,语文教学应包括四个阶段:“预习—讨论—练习—考查”,教师根据这一程序,合理安排教学,就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1.预习。叶圣陶明确指出:整个教学过程中,“预习是训练阅读最主要阶段”,在预习阶段,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他们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在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立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做比较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因困惑没有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励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可以说,预习是语文阅读教学得以成功开展的保证。2.讨论。讨论,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围绕学习内容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项交流和合作研讨,使学习得到深化的阶段。叶圣陶强调,预习之后,“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论,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应当讨论的都讨论到,须待解决的都得到解决,就没有别的事了。”通过讨论,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的状态,相互碰撞,容易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形成独到的见解。同时,他们的主体性在互助和研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3.练习。可以说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阶段。这个阶段教师不能对学生撒手不管,任其率性而为,还需要提醒、督促和个别辅导,但只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譬如孩子学走路,起初由大人扶着牵着,渐渐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拦着,替他规定方向,防他偶或摔跤”。使学生经过独立或半独立的实践,最终养成自学的兴趣和能力。否则,如果教师干涉过多,必然使学生不知所从,思维僵直,丧失独立自学的兴趣和信心。4.考查。这是教与学的双向反馈和调整阶段,考查前,叶圣陶说:“ 在学习的过程中,匀出一段时间来温习以前读过的,这是个很好的办法。”考查中,要让学生采取正确的态度,“尽其所知所能,认真对付”。考查后,要让学生积极的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在这个环节,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考查后的归纳、总结,除了对优秀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赏外,还要给不及格的学生个别指导,并为新的教学计划和行动做各种准备。这种方式与传统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考试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叶圣陶强调,在进行“引导自学”教学时,不能“空穴来风”,还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主要有:1.激发兴趣。叶圣陶认为,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仅靠他们自学是学不好语文课的。因此,必须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自学需要,一要“善于利用科学本身固有的趣味”,“让学生完全了解这个功课是什么,有什么用处”,“让学生喜爱这个功课,觉得其乐无穷”;二要“在指导学习之中使学生受到鼓励”,这一点有助于兴趣的保持,也有利于个性的张扬。2.启发诱导。叶圣陶认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无论教什么,都要让“学生先思考一番”,未必一味的讲解,主要是“领导他们共同讨论”,开动脑筋。另外,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提问,把握好一篇材料的问题关键所在,“问这问那问个不休,不一定都具有启发作用。”3.因材导学。学习的主体不同、材料不同,学法自然也就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形进行学法指点。一是从总体入手,“鸟瞰的讨究”,接触学习的内容之初,先总的指点一下学法,“譬如走路,先经指导,免得东转西回”。二是随机点拨,使学生在指点中得到领悟,“亦即于不知不觉之中学会遇到任何书籍文篇,宜如何下手乃能通其义而得其要”。三是从教材入手,使学生得到“必要的范例”,“最要紧的是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一是课文,‘三是自己阅读东西。自己能不靠老师阅读书报,得到正确的理解与体会。” 4.学以致用。首先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这样学生才真正具备自学的能力。而“养成好习惯必须实践”,必须学会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师在“引导自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加强实践环节的组织和引导,“运用种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有诸己),能够‘躬身实践”,学以致用,持之以恒,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5.正确评价。“引导自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必须实施正确的评价,才能促成目标的实现。评价要有专门的机构和部门,要全面,除了正常的课程考查外,要把评价重点放在实际的学习、活动和生活中,看学生是否能够“把所学的东西真正消化”,而不是光看老师设计的考试方法是否正确有效。评价教学,“要看老师是不是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要看效果如何,学生是不是真有所得”。这样的评价,才有利于教师积极地去追求“引导自学”,才有利于学生“向自学方面不断进展”,培养“处置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耿红卫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