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唱主角”

2006-05-30 01:35羊彩霞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2期
关键词:记忆作文教师

作文课主要以学生的写作为主,学生的活动时间较长,似乎很能体现“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其实不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否占主体地位是不能简单地以活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关键要看他在活动中是否有自主的意识。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现象,现在学生的写作更多是被动写作,他们没有强烈的写作愿望,不明白自己该写什么,不关心写出来的作文怎么样,该怎样修改以求更好等,写作不是他们真正的需要,所以说他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能真正地唱主角。

怎样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唱主角呢?

(一)给学生多增加“营养”

1.教学主体的素养是他能在教学中唱主角的保证。

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 确实,学生“今天”的作文离不开“今天以前”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今天以前”没有丰富的积累,作文时就无话可说。因此要注重学生写作之前的“积累”,这是给学生增加写作的“营养”。“营养”的积累包括写作技巧手法的积累,生活内容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等。随着生活积淀的增加,知识的增加,思想的深入,语文写作技巧的积累等等,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话可说,知道怎样进行写作。学生的积累越丰富,写作的素养就越高,写作的自主意识就越强。因此说,教学主体的素养是他能在教学中唱主角的保证。

2.如何在给学生增加“营养”?

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做以下的一些事情:

(1)课前两分钟演讲。每节课都由一两个学生在上新课前背诵成语、名句、诗歌,或朗诵名著的精美片段。而这些成语、名句、诗歌、名著等,可由学生自己在课前通过查阅准备好。

(2)帮助学生“悟”出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即便书读得很多,如果不求甚解,那么是连“掉书袋”也做不成的。可以让学生对感兴趣的文章,做一点评论,不求长篇大论,三言两语也可以;将课文做范文,适当的对课文进行模仿训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熟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地去探索。”让学生在评论中、模仿中探索出一些技巧。例如教《江南的冬景》(苏教版),可以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对比和引诗文入散文的写法,让他们学习在自己的文章中运用起来。

(3)让学生多写写日记,周记,注意生活的积累。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却常常找不到材料,原因就是平时曾经有过的生活没有在脑际留下很深的印记。教育心理学者研究“痕迹理论”所得出的结论指出:“凡是已经识记过的事物都有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间记忆和短时记忆经启发,引发联想和回忆后,就容易转化为长时记忆。平时把发生过的事情、一点感触等随时记录下来,记录的过程实际就是转化为长时记忆的过程,到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到大脑的信息库中调出。老舍也曾经说过:“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生活,经常积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写作不仅仅要临时观察,更需要随时留心,随时积累。”

另外,多写多练,也是写作技巧、经验等的一种积累,郭沫若就曾经说过:“应该时常练写作。开始不必一定图巧、图妙,应该尽力求其正确。把自己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东西,正确地写出来。这是很必要的事情。写得多了,写得久了,自然也就会巧起来,妙起来。”

(二)给学生更多的写作空间

1.作文题目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备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考虑到学生年龄、心态等,设计训练题目。作文训练题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多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多写限制少的题型,如多写话题作文,因为话题作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想象的空间,文体的不限更有利于他们能力的充分发挥。作文形式和内容上的要求宽松,可以让写文章的过程真正成为他们情感抒发的一种需要。如果每次写作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痛苦的折磨,那么作文课中学生是不能真正站到主角的地位的。

2.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写作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见识也许比我们多得多,深刻得多,我们在评价作文的时候不能用老眼光去看,该接受一些新的东西,对学生写出的所谓“另类作文”,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况且教学本来就是教学相长的,教师对知识没有绝对的权威性。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作文中值得称道的东西。并且还可以鼓励或者帮助他们多在网络、报刊等上发表他们的作品,增加他们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三)让学生参与批改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慨:辛辛苦苦地把作文改好,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只是看了一下分数就扔 于一边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没有因为我们辛苦的批改有多大提高。叶圣陶先生早已经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要让学生增强主人翁的意识,重视写作后的工作,就应该让他们参与到其中来,让他们参与批改。

让学生参与批改要注意做好这几个工作:

1.保证有平等宽松的评改氛围。

教师要有平等、民主的意识,对学生要尊重,多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平等宽松的评改氛围是学生能积极参与批改的保证。

2.让学生评改有依据

教师在让学生自己评改之前,要先做示范,让学生明白评改的方法,重点。评改时候可以将评改的要求、重点等列于投影。评改有依据是学生能做好评改工作的条件。

3.制定好评改的具体措施

评改可以先分小组活动,四至五人一组共同批改一篇作文,分别推一个小组长负责执笔写旁批、眉批、总评语,并且发言。互相交流后,由学生自改。

4.要有信息反馈

分小组批改以后,教师可以抽几个学生代表谈谈批改的过程,感受。学生批改过的作文,教师必须再看一遍,重新打分。学生的批改和教师的批改如果出现较大差异的,教师要和批改的学生交流。

把文章修改的权力还给学生,不仅仅让学生明白了如何提高写作的质量,而且对唤醒学生写作的自主意识也有很大帮助,因为评改激发了学生评判作文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在下次的作文中努力地去发挥。

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唱主角是不是不要教师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水平,表现为学生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儿童能够独立地解决一定的智力任务),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它介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教师的作用就是促使学生的发展,让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质的飞跃。课标更是直接指出了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从上文也可以看出,无论是让学生积累,还是给学生更多的写作空间,还是让学生参与批改,都与离不开教师的作用。那么教师怎样做好引导和组织工作呢?首先要努力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提供有效的资源;其次要做到作文整体训练的系统性,每次训练的针对性。等等。

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我们一直都在探索着,笔者认为让学生在作文教学活动中真正站到主体位置,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主意识,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关键。

(羊彩霞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

猜你喜欢
记忆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记忆中的他们
记忆翻新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