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后

2006-05-30 18:12:12吴木銮
南风窗 2006年19期
关键词:渔船渔民台风

吴木銮

虽然近年来地方灾情侧重地方领导活动的报道在逐年下降,但人们已经习惯性地将灾情的准确描述看成只是气象台的事,传播机构没有把更大的精力投放在这里。

桑美之后的“台风”

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东南新闻网的台风“桑美”专题中,曾有一篇转载较多的文章——《桑美之灾拷问媒体良心》。这篇文章引用了救灾第一线的年轻战士的说法,批评部分媒体和记者“这些不负责任的报道,用意何在?良心何在?”

文章提到: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龙安村是“桑美”台风的受灾区,台风刚刚过去,在短短三四天时间里,就有省内省外、中央地方多批媒体、几十人次来到这里,有的还是由社长带队。这其中有些记者不与当地党委政府联系,道听途说,一味夸大灾情,编造耸人听闻的细节,发表了大量严重失实的新闻报道和内参。群众说,这些记者明明看到政府的救灾点免费发放矿泉水和方便面,却在报道中说政府不管灾民死活,灾民没有水喝、没有饭吃;明明看到解放军武警官兵在积极进行搜救和打捞工作,却在报道中说搜救和打捞工作都是由遇难者家属自发组织的,政府没有任何作为。

这篇评论随后引来一系列的“评论之评论”,余波未了。争议的焦点在于台风造成的死亡人数和政府的作为。

中央电视台8月20日在《经济半小时》播出的“福鼎海难:避风港为何变成死亡港”节目中认为,台风过后死亡人数成了敏感话题,统计出现分歧,当地政府涉嫌瞒报死亡人数。之后新华网播出了《不敢报告真相是比超强台风更甚的人类灾难》等一系列文章。

而《人民日报》的文章用9个“第一时间”来肯定当时政府的作为。在第一时间,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台风发展情况和《福建省防台风工作预案》,先后发出了16份明传电报、31份汛情快报,指挥部署全省防台风工作。在第一时间,省民政部门储备了2万床棉被和2.5万顶救灾帐篷供调拨使用,各级民政部门储备救灾棉被约5万床、衣物30万件、大米2000吨、快速食品10万箱和救灾应急资金1500万元。在第一时间,组织崇武以南的所有海上作业渔船3.6万艘全部就近回港避风,做到不漏一艘;渔排上所有人员于9日12时之前全部撤离上岸。在第一时间,新闻媒体全面启动,滚动播出台风信息,做到家喻户晓……

类似的分歧和争议也曾出现在2005年“龙王”台风袭击福州之后。两次台风引发的一些争议,至今没有权威的解释版本。

福建一名电视媒体记者在回顾了两次台风后的争论,感叹现实中存在着三个不信任:百姓对地方政府不信任,政府对媒体不信任,而部分媒体也丧失了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感。媒体不信任政府又强化了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灾难时期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的不对称和理解方式的差异,在灾难中造成的分歧格外明显。

许多渔民坚持,台风来临的消息并没有做到“家喻户晓”。灾前的信息传播最大的考验是传播的有效性。对城里人来说,报纸和电视随处可见,但对渔民,特别是那些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渔船上的渔民来说,这种媒介与他们的生活比较疏远。更为致命的是,许多渔民无法听懂普通话和看懂汉字。

虽然近年来地方灾情侧重地方领导活动的报道在逐年下降,但人们已经习惯性地将灾情的准确描述看成只是气象台的事,传播机构没有把更大的精力投放在这里。特别是基层的传播更为薄弱。许多村落的广播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地方基层干部还是采用官僚的方法履行通知义务,而没有考虑实际成效。

渔民们强调,“渔排上所有人员于9日12时之前全部撤离上岸”并不是事实,救灾物质民政部门虽然作了充分准备,但是灾民也确实没有在第一时间收到实物。新华社的文章说,南镇被当地领导干部称为“受灾最重”的地方,可是直到灾害发生后的第六天,政府组织的第一批饮用水和大米才发到村民手中。台风破坏了当地的自来水系统,村民无法从其他地区调水,购买瓶装矿泉水成本又太高,村民只好饮用坑里积存的雨水。部分渔民还一直耿耿于怀,记者居然来得比基层的政府官员更早。

而对政府官员来说,他们对这种指责感到不公平。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杨志英说,“桑美”的破坏性大大超出了常规性的抵抗能力,因此要求全部渔船上的人员撤离上岸。台风来临前,150匹马力以下的中小渔船上的人员已转移上岸,但150匹马力以上船只的部分船工,根据有关条例坚持留在船上开机顶风;同时,还有一些外地船只上的人员,虽然当地政府几经动员,仍不听劝阻坚持留在船上;另有一些已被转移上岸的渔排人员又私自返回渔排。

福鼎市的部分官员则直言不讳,有些渔民“要钱不要命”。一个细节是,台风的威力曾经一度下降,许多渔民返回渔排去保护财产,20分钟后更猛烈的回南风到来,于是造成了更多的死亡。

福鼎地形较复杂加上灾害造成的路面损坏,客观上延缓了救灾物资的发放。福鼎市蔡梅生副市长说:“由于交通中断,救灾物资无法很快下发,从市里到镇里需要时间,从镇里到村里也要时间。”

而对于灾前的预警,按现在的官方报道,福鼎市曾组织了大量预警宣传。有线电视台、市中心大屏幕电视全天候播放“防汛抗台特别节目”,同时采取发布台风紧急动员令、告全体市民书电视讲话、手机短信、宣传车、广播等多种形式发布了超强台风警报。

根据当地官员介绍,包括书记、市长在内的福鼎市所有干部都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很多人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福建省的主要领导那几天生活状态也大体相似。因此,在官员们自认付出极大努力,并处于极端疲劳状态下,这时候如果有不同的声音出现,确实会引发较大的情绪冲突。

而灾后的信息传播也非常重要。例如死亡人数是否要沿用村报数字给镇、镇报数字给县、县报市、市报省这种模式,值得探讨。或许可以建立像战时一样的死亡名单公布制度,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在当地报纸和村落的布告栏公布名字,便于发放救灾物品和资金,也有利于消除民众的疑虑。当然,也有必要建立对伪造数字、故意迟报死亡人数等行为的行政问责机制。

识“时务”的撤退

2005年8月28日,飓风“卡特里娜”即将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南沿海登陆,当日,新奥尔良市政府正式下达了强制撤离命令。布什在得州农场通过视频会议参加了联邦、州级和地方官员举行的“卡特里娜”应急筹备会议,敦促“所有居民把他们自身及其家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迁移至安全地区”。虽然事后人们对政府的指责仍然不少,但是没有上百万人的事先撤离,死亡的数据无疑会更高。

在“桑美”台风的袭击下,连福鼎地方政府配备的抢险救灾船只也在台风中遭受重创,因此根本无法及时履行救援任务。

因此,撤退成了“人定无法胜天”的时候,更理性的选择。

“是否可以建立一种强制撤离制度?不仅要求渔民从渔船上撤离,同时还要求海岸附近的居民撤离。可以考虑由省一级的行政长官发布强制撤离命令,同时省长发表电视讲话。此外,还要利用当地有执行力的部门实施撤离方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彦琳教授说。

其实在2001年“飞燕”台风登陆福建之后,福州市已经建立起一套类似的制度。市长发表电视讲话,地方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渔排上和渔船上渔民全部撤离。同时,沿海的福州市公安边防部门还逐户上船检查,如果发现有人滞留船上,就强制带下船。福清市(福州市下辖县级市)南青屿公安边防派出所所长郭麟说,每次台风影响福清时,政府都会发布相关的行政命令,他们就派出警力协助执行撤退令。经过多年实践,这项操作制度已日渐完善。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官员介绍,上世纪90年代农业部发布了《渔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与船员职责》,其中规定,台风来临时,150匹马力以上船只的1/3船工为防止船只碰撞应留守,船长应建立值班制度等相关内容。福建省也有类似规定。而此次沉没的渔船中,150匹马力以上的有63艘。因此,该局现正牵头福建省防汛办、省气象台、海事局等单位对《福建省渔业防台风工作预案》进行研讨,提出加入12级以上超强台风的应对内容,提出了修改稿:“在12级台风到达3-6小时,或当地政府认为必要的情势下,应撤离所有渔船人员。”

但是,撤离之后渔船怎么办?渔民条件反射式地反问。现在有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就是渔港大多处于失修状态。福鼎的沙埕港的防护堤算是比较牢固的,因此吸引了周边的渔船来避风。福建许多渔村根本就没有防护堤,渔船就直接暴露在狂风之下。“飞燕”台风中,许多渔民在驾驶船只开往大港口中被巨浪卷走,这次“桑美”中也有类似的案例。“防护堤有点类似于大海上的灯塔,这种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提供。”马彦琳教授认为。

此外,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屏障近几年也在逐步消失,这也构成当前防台非常不利的一面。福建龙海市的红树林是一片如原始森林般的防护林。1958年,12级台风在厦门登陆,随之产生的风暴潮几乎席卷了周边沿海地区,而一岸之隔的龙海却受损不大。因此,红树林被当地渔民视如“圣物”。而在其他的海岸线上情况不容乐观,不要说种植这种有很好防台风功能的防护林,部分海岸就连普通的木麻黄都被砍伐得所剩无几。

风雨中的船与屋

“桑美”台风中沉没的渔船,小型渔船(150匹马力以下)与大型渔船的比例是14:1。许多木质渔船在台风中被打成碎片,尸体中居然还有人握着木船的驾驶舵。台风来临前,沙埕港的渔船是用绳子绑在一起,但是与《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情节相似,风像火一样迅速击溃了渔船的“联盟”,甚至因为碰撞的缘故,渔船之间贴得越紧损失越严重。

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秘书长孙颖士认为,总体上讲我国渔业船舶的科技含量不高,尤其是一些乡镇小船厂和沙滩船厂建造的小型船舶,安全质量问题更多,但对这些船舶一直缺乏整体的安全性能评估和设计指导。因此,需要对渔船和生产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加大科技投入。

而许多渔民抱怨正规船厂的价位太高,因此私下制造小型木质渔船的风气并没有消除。

在总结去年“龙王”台风的教训中,福建省委的官员认为,多数居民死亡是因农村住宅的“不堪一击”。福建的农村基本还保留着传统的建房方式,泥瓦匠做主力,亲戚朋友辅助,一座根本没有施工设计图纸、就地取材的房屋往往在数十天内建成。因此,在大风大雨中容易出现倒塌。而且,还有许多外侧墙面没有粉刷的“赤膊屋”,外墙一旦被雨水浸泡,墙体结构强度降低,倒塌往往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发生。但更高的建筑成本,农民又“吃不消”。

福建一直在考虑推进农村住宅的标准化建设。据福建省建设厅的官员介绍,福建从2004年开始编制推广符合农民建房需求的设计通用图,该设计图由建筑设计专家设计,通过专门的评审,然后将设计图纸免费发放到农村建房村民手中。

福建省建设厅副厅长王知瑞对记者介绍,已有上万户村民免费使用了《福建省村镇住宅通用图》。他说图纸考虑了福建多台风的特点,在结构上增强了抗台风能力,因此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渔船渔民台风
渔船
台风过韩
环球时报(2022-09-07)2022-09-07 17:16:40
千舟竞发
廉政瞭望(2021年15期)2021-08-23 04:55:22
台风来了
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3:46
台风爱捣乱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商周刊(2018年19期)2018-12-06 09:49:41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8 16:31:42
台风来时怎样应对
渔船惊魂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大社会(2016年4期)2016-05-04 0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