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 用金融杠杆缓解产能过剩

2006-04-29 00:44
中国商界 2006年3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管制传导

产能过剩问题的产生既有体制因素也有经营因素,在以内需替代外需的大趋势下,除了通过扩大内需积极消耗过剩产能、促进结构调整和优胜劣汰等措施外,从金融角度进行反思很有必要。

首先,在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严重依赖银行的格局没有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宏观经济大起大落、个别行业严重过剩可能产生的成本,最终在相当程度上可能还会由银行来承担,这表现为银行不良资产比率的上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可以减缓这种趋势,但是可能还难以改变这种趋势。

因为银行体系仍然是主要融资渠道,对产业领域的信贷政策应该反映出银行在贷款定价上的能力,以合理的风险承受能力、信贷管理能力和资金定价能力来获得溢价,如果银行的这些基本风险管理素质缺失,就会恶化金融资本在产业领域配置的信号。

总体来看,运用金融杠杆缓解产能过剩压力的核心在于形成市场化的、更为灵活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更好地识别风险,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定价,推动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从而推动投资的健康增长。

其次,从金融角度看,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是形成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在投资决策上,只要投资项目的边际回报水平高于资金成本,就可能吸引资金流向这些领域,当前宽松的货币环境客观上使利率水平维持低位,只有使利率水平真实地反映金融资本的价格,才能得到合理配置。

这一思路的前提是,资金定价即利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和富有弹性,从而真实反映产业投资的需求,以及一个经济周期波动范围内的风险波动状况。

第三,改革投融资体制,放松对于垄断行业的管制,理顺价格关系,也是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在2006年产能大幅过剩的行业,往往是经济扩张时期利润率最高的行业,有不少行业是存在严重管制和审批的行业。

在上述关键领域,因为管制等原因,价格的传导并不通畅。从上游到中游、下游的价格传导是否合理,这部分取决于上游与中游和下游的谈判能力,如果通过体制上的改进形成顺畅的价格传导机制,则上、下游的供需平衡能得到有效改善。

2005年12月末中国境内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133.6亿元,比年初减少5176.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6%,比年初下降4.2个百分点。

从大致走势看,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形成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是在1991-1993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从1990年的10%上升到1993年的20%左右,其中包括商业银行承担了不良的企业债券的损失。第二个高峰是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再次急剧上升。

在一些银行分支机构调研时发现,有的银行尽管不良资产比率下降了,但是从五级贷款的分类分布看,第二级的贷款(关注类贷款)占比迅速上升,第二级和第三级的贷款虽然只有一个级别的差异,但是三级贷款就是不良贷款,就要统计到不良资产的口径中。这种特定的贷款分类结构,可能隐含着不良资产上升的潜在压力。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管制传导
神奇的骨传导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管制硅谷的呼声越来越大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放松管制
不良率农行最高
药价管制:多元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