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末期毛泽东提议访美的前前后后(下)

2005-04-29 00:44翟文亮
当代世界 2005年11期
关键词:社论罗斯福共产党

翟文亮

毛泽东为什么这个时候提出访美

毛泽东、周恩来早有与美国政府领导人直接接触的意向,但正式提出来是在1944年年底和1945年年初。为什么此时提出访美要求,其主要原因有:

1、对罗斯福政府抱有希望。罗斯福1933年当选美国总统,以后连任三届,长达12年之久。二战爆发前后,对内推行“新政”,对外主张“睦邻政策”,反对德意日集团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罗斯福在如何对待日本的问题上虽有过动摇,但总的看来他还是希望中国能拖住日本。而要拖住日本,一是蒋介石要坚持抗日,二是不能反共发动内战,由此,罗斯福希望中国要统一和团结。

毛泽东和罗斯福本属两个阵营的领军人物,在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的共同斗争中走在一起,他们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共同的语言。早在1937年冬天,美国海军陆战队情报官员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到延安和山西八路军总司令部访问。此人曾任罗斯福总统卫队的副总指挥,是总统的心腹。毛泽东在延安接见了卡尔逊,两人“一直谈到深夜”。1938年,卡尔逊回美国后,向罗斯福介绍了中国情况,特别是边区和毛泽东的情况,使罗斯福对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对毛泽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1938年2 月,毛泽东与合众社记者王公达谈话时说:“美国民主党的赞助国际和平,罗斯福总统的谴责法西斯,霍华德系报纸的同情中国抗日,尤其是美国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国抗日斗争的声援,这些都是我们所欢迎与感谢的。”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罗斯福于2月致函蒋介石,希望国共继续合作,并委派代表居里到重庆会见周恩来,表示美国赞成中国统一反对日本,不愿内战扩大,并询问蒋介石有没有投降日本之倾向以及皖南事变真相等。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明确指出日本是非正义的,美英是正义的。中国与美英及其他抗日诸友邦缔造军事同盟,实行配合作战。

1942年2月24日,罗斯福召见斯诺,谈了一个多小时。罗斯福说,我看过你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后来罗斯福又两次召见斯诺。斯诺对毛泽东等国共领袖的介绍,使这位“轮椅总统”早在40年代就预见到有朝一日,美国与中国共产党将建立某种关系的可能性。

1943年12月,罗斯福当面告诫蒋介石夫妇:“你们必须设法和共产党合作,美国不准备卷入中国的任何内战,我们希望中国一致抗日。”

罗斯福的表现赢得了毛泽东的好评。1944年3月2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拿环境来说,今年比去年好,磨擦仗大概是不会打了。罗斯福不赞成我们中国打磨擦仗,那位蒋委员长也不想打,我们更不想打,大家都不想打,自然就打不起来,所谓‘和为贵。边区现在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面。”

同年6月14日,为纪念联合国日,毛泽东亲自给《解放日报》撰写社论,指出,1942年罗斯福总统发起以每年今日(6月14日)为联合国日。我们在中国纪念联合国日,不要忘了苏、美、英人民的艰苦奋斗,不要忘了斯大林元帅、罗斯福总统与丘吉尔首相的英明领导和他们所指道路之正确。

6月20日,受罗斯福的指派,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抵达重庆访问。华莱士在华期间,迫使蒋介石同意史迪威的建议,美军可以派观察组到延安。华莱士积极主张国共加强合作。他坦率地告诉蒋介石:“罗斯福总统认为,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党员终究都是中国人,他们基本上是朋友,朋友之间总有商量的余地”,“应该让北方的力量(指中共)充分发挥用途”。

7月4日,为了庆祝美国独立160周年纪念,毛泽东特地指定《解放日报》撰写社论。社论写好之后,毛泽东亲自提出修改意见。这篇社论高度评价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寄予希望,指出罗斯福总统、华莱士副总统的外交主张,美国的外交路线不仅符合于美国的利益,而且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社论表示:“深望罗斯福总统和华莱士副总统的这个外交路线,能够成为美国长期的领导路线。”

8月15日,《解放日报》发表经毛泽东重新改写的社论《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社论表示:我们欢迎美军观察组诸位战友,不能不想到美国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光辉成绩,和美国人民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社论说,在我们中国的抗日战场上,美国亦直接和我国人民并肩作战,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在这个欢迎美军观察组朋友的时候,我们向美国政府、人民、海陆空将士及其英明领导者罗斯福总统,表示衷心的感谢。

10月10日,毛泽东在与谢伟思的谈话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愿冒险和美国发生摩擦,因而愿意与美国政策‘步伐一致。”

1945年4月1日,国共谈判明显告吹之后,中共领导人依然表示了同美国合作的愿望。毛泽东在这一天接见谢伟思时强调指出:“共产党对美国的政策,现在还是将来仍然是,寻求友好的美国支持,在中国实现民主和在对日作战中进行合作。不管美国的行动如何,无论他们是否得到哪怕是一门炮或者一粒子弹,共产党人将用对他们来说任何可能的方式,继续寻求和进行合作。”毛泽东说:“假如美军登上或进入共产党地域,他们将会看到一支彻底组织起来的、渴望对敌人战斗的军队和人民。”“共产党人将继续寻求美国的友谊和了解,因为中国在战后建设时期需要它。”

以上种种事实表明,在当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对罗斯福本人和他的政府给以很高的评价,寄予很大的希望,真心实意地谋求与美国的合作,试图与罗斯福直接见面,以便取得罗斯福的理解与支持。

2、绕过赫尔利直接与罗斯福会见。1944年8月,罗斯福任命赫尔利为总统特使来中国。行前,罗斯福指示他去中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中国的崩溃,并促使中国军队继续参加反抗日本侵略的战斗。罗斯福命令他:“你要直接向我汇报”。9月6日,赫尔利到达重庆,11月7日抵达延安。当日,毛泽东等即与赫尔利举行会谈,并提出五点协议草案,赫尔利也在草案上签了字。

11月10日,赫尔利回到重庆。18日、19日,赫尔利连续与蒋介石进行长谈,蒋介石拒绝中共提出的五点协议草案。赫尔利见风使舵,回过头来劝说毛泽东接受蒋介石的三点方案,毛泽东对赫尔利出尔反尔大为不满。他对包瑞德说:“赫尔利将军说,我们要是放弃了自己的主张,就能得到全世界的承认。假如我们被蒋委员长捆住手脚,那世界的承认就没有什么用处了。”毛泽东说:“11月10日,赫尔利离开延安之前,他和我在我们起草的、并由他建议作了某些修改的条款上签了字。”“或许在某个时候,我们应该把这份有着签字的文件公布给中外的报纸,虽然我们并不喜欢这样做。”

对赫尔利来说,与共产党谈判,只不过是为了支持和巩固蒋介石政权,防止出现一个倒向苏联一边的共产党政权。他起初还能说一些共产党的好话,国共谈判破裂后,就公开站在国民党一边。故此,中国共产党试图绕过赫尔利和蒋介石,开始寻求与华盛顿的直接接触,与罗斯福直接见面。

为什么毛泽东访美的愿望没有实现

毛泽东、周恩来提议出访美国面见罗斯福总统是真情实意、满腔热情的,着实想实现这一愿望而取得美国的支持。但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终未能如愿以偿,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赫尔利从中作梗,暗中使坏。1945年1月,毛泽东向克劳莱姆少校表示访美的愿望之后,克劳莱姆少校于1月9日将毛泽东的这一提议“密电”转达给魏德迈在重庆的总部,并对毛泽东的要求作了解释。这份“密电”到达重庆后,因为恰巧当时魏德迈不在重庆,而魏德迈和赫尔利之间事先又有代为拆信之约,这样,毛泽东、周恩来的提议就落到了赫尔利手中,暂时扣压在他那里。从此,赫尔利得知毛泽东和周恩来背着他策划直接面见罗斯福。他还知道了魏德迈、麦克鲁、包瑞德背着他试图与中共搞军事合作。这两件事对一贯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赫尔利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刺激,使他恼羞成怒,但表面上他仍装得若无其事、实际上在处心积虑地谋划着反措施。

1945年1月14日,赫尔利致电罗斯福,提到了上述两件事,并警告罗斯福抵制与中共进行“交易”。他对罗斯福说,国民党是能够治理中国的惟一力量,中共势单力薄,不成气候。他建议罗斯福不要与中共进行任何对话。他诬蔑共产党拒绝同国民党公开地达成解决方案,这是由于“不忠实的美国人加入了共产党的一个反蒋和反罗斯福的阴谋集团”。

2月28日,赫尔利特意飞回美国,以争取罗斯福对他的支持。在他尚未回到美国的时候,一份由美驻华使馆全体政治官员联合签名的电报已先期到达罗斯福手中,呼吁罗斯福认清中国形势,当机立断,修改对华政策。而赫尔利见到罗斯福后,坚持其反共立场,攻击共产党,美化国民党,并发誓向罗斯福保证,只要美国坚持不承认共产党的政策,到4月底,他就可以迫使共产党屈服。

其次是罗斯福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出发,将其政策由“压蒋联共”改为“扶蒋反共”。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盟国之间出现利益均摊的问题,形成东西方次冷战局面,苏美争霸方兴未艾。在美国的世界政策中,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罗斯福认为,在美苏冷战中,中共将站在苏联一边。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是苏联在华势力的代表,因此他不愿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中国增强。到了1944年底和1945年初,日本失败是确定无疑的事了,在中国存在着对立的两方面的政治势力,一方是中国共产党;另一方是中国国民党。罗斯福政策的核心是扶助国民党,限制共产党。美军观察组到延安后写了那么多报告,说明中国共产党是独立的,是不受苏联控制的,但是这些都未能改变罗斯福的基本政策。罗斯福委派赫尔利来中国,其政治方针是在政治上支持蒋介石,竭力保住蒋介石在中国的领袖地位。1944年9月6日,赫尔利到达重庆,10月19日史迪威被赶出中国,前后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一事件是罗斯福政策由“压蒋联共”走向“扶蒋反共”的开端。以后赫尔利的所作所为,都是围绕罗斯福的中心政策而进行的。

开始,赫尔利在中共提出的五点协议草案上签了字,并向罗斯福报告说,五点协议草案“几乎所有的基本原则都是我们的”。后来,蒋介石拒绝接受中共与赫尔利商定的五点协议,提出了对国民党有利的三条协议,让共产党服从国民党,赫尔利调转头来支持蒋介石,同意蒋介石的三条协议。赫尔利调停告吹的消息传到美国之后,罗斯福对斯诺称,这是“很令人失望的消息”。罗斯福的既定方针是在中国建立一个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为主体的“统一、稳定、亲美”政权,这是他最理想的。赫尔利调停失败说明罗斯福理想没有实现。在这种情况下,4月2日,赫尔利在美国举办记者招待会,大肆攻击中共领导下的军队“是中国统一和民主的障碍”,叫嚣“美国政府支持和承认的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而不是中国任何武装的军阀和武装的政党。”至此,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逐渐形成。这样,毛泽东、周恩来的访美愿望就不可能实现了。周恩来说,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为中共和美国关系的门“开了一条缝”。中国共产党试图打开这扇沉重的门,但是美国政府却向相反的方向用力,甚至把门缝也给堵死了。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

猜你喜欢
社论罗斯福共产党
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获奖名单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与戴高乐的恩恩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