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驾着阳光在春风中飞翔

2005-04-29 13:37常智奇
现代企业 2005年3期
关键词:王宜振诗人儿童

常智奇

在天地接壤的黄土高原,在传统与现代相融的长安古都,有一位激情飞扬、想象丰富、诗性勃发的儿童诗的歌者,他三十年如一日,坐在校园绿茵茵的草坪上,横笛而歌。他晶莹、透亮的诗心驾着和煦的阳光,穿过浩荡的春风,越过枫林、山峦、村庄、小溪,飘过田畴、鲜花、露珠、明月,伴着燕子的呢喃、帼蝈的轻弹、国旗的猎猎舒展、新世纪的钟声,歌唱长江、黄河,歌唱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歌唱红领巾的渴望在燃烧,歌唱青少年探索与奉献的人生目标……

这是一个心中装满阳光与春风的歌者;这是一个用圣洁的艺术美的甘霖滋润青少年心田的歌者;这是一个在传统审美道德基座上,用真、善、美雕塑现代青少年心灵的歌者。他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古典诗词和民歌相结合的道路,走向现代新诗创作的茂林深处。他在田园牧歌式的自然情调中融入了当代青少年的审美意绪和感情,在人生、人情的江河中放飞社会性、革命性的航船,在童心、童趣、童稚的湖水中映显人生旅途上的柳绿花红。他在简单、明了、重叠、复唱、排比、拟人、递进的艺术形式中,追求诗情表达的鲜活、生动、形象、细腻、晓畅、明快,追求诗境在音乐节奏感中的激越、爽朗、清新、通达,追求想象和联想给诗美插上形象的金翅膀,让她自由、奔放、舒展、风流的展翅翱翔在儿童心灵世界的万里蓝天。他自己表白:“要把沙土吟唱成金粒/要把播种吟唱成收获/要把理想吟唱成现实/要把笑声吟唱成花朵。”“唱出民族的振兴/唱出中华的辉煌/唱出一条中国龙/就从这里翱翔……”感受他诗中的决心,我们会被一种爱国主义的激情所振奋。感受他诗中的情意,我们会被他热爱劳动,热爱土地,创造生活的坚定信念所鼓舞。读着他诗中那感人肺腑的诗句,我们不难体会到他用自己滚烫的热血,把诗境擦洗得那么的净美与温馨。他的诗是从真诚的心窝里放飞出来的春歌。他的诗是引导孩子们走向阳光,走向欢乐,走向幸福,走向成熟的诗。他的诗,清新、明亮、健康、向上,在儿童晶莹、透明的心灵世界获得巨大的反响,为孩子们所喜爱。他——就是王宜振先生。

王宜振,1946年生,山东省东平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少年月刊》杂志主编。1976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一直辛勤耕耘在儿童文学的百花园里。出版有《秋风娃娃》、《献给少男少女的诗》、《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少先队之歌》、《笛王的故事》、《绿太阳》等著作多部。曾获陕西省蓓蕾文学艺术奖,第八届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共青团中央第五届、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一等奖,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第三届蒲公英奖,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等多个奖项。多篇作品被选入大学、中学、小学正式教材。

当历史跨入21世纪大门的时候,他又为孩子们奉献出了《21世纪校园朗诵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2003年6月第2次印刷),《21世纪校园抒情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这两本晶莹、透亮、纯洁、芬香的诗集,集中地体现了诗人的美学追求。这是两本诗意盎然,诗情沛然,诗性纯然,诗境超然,诗美斐然的佳作。2004年10月,中宣部,精神文明办、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团中央联合向社会推荐100本图书中,王宜振先生的《21世纪校园朗颂诗》就是其中的一本。认真阅读和分析他的诗歌创作,对于我国目前诗歌整体发展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朋友,当你走进我的诗歌/你会感到春的暖风在懒洋洋地吹拂/当心这暖风会把你的发丝变得碧绿/当心这暖风会把你的细胞变成花朵/朋友,当你走进我的诗歌/你会感到春的雨点在心田静静地飘落/当心这雨点的银丝像琴瑟一样轻轻弹拨/把星光弹成一地的草莓在心上闪烁/朋友,当你走进我的诗歌/你会感到春的阳光在漫天的芬芳里穿梭/当心这阳光会浇灌那些早就枯萎的歌谣/让它们在一年一度的春风里再度复活/朋友,当你走进我的诗歌/你会享受到春的鸟语烹制的一盘喜悦/当心这喜悦会注入你的小小的脉管/在你小小的脉管里流淌着小小的快乐/朋友,当你走进我的诗歌/你会发现春的脚步踩绿三月/抓一把阳光,抓一把雨露吧/快在三月的枝头酿造幸福的蜜果”(引自《朋友,当你走进我的诗歌》)。在宇宙间点染诗的心灵意象,在心灵最柔软的情感深处,开掘诗意的纯洁清泉,是这首诗的审美特征。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诗人创作思想的艺术表达。他要用诗性之美让人的生命绽开朵朵春花。他要用诗性之美给人的精神生活以无限的欢乐。读着这清新、明丽、畅晓、自然,而又充满瑰丽多姿的想象,充满生动感人的诗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王宜振先生浑身生命的每一个细胞都跳动着诗性的节拍。把一种艺术审美价值投向的理性观念能表达得如此的形象、生动、鲜活、自然、熨贴、恰当,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

儿童的审美心理是明澈的、透亮的、单纯的、想象的。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是晶莹的、清丽的,简单中寓丰富,想象里蕴理趣,娱乐中有引导。王宜振的儿童诗创作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的诗意、诗眼、诗心、诗魂、诗核、诗质往往是植根于阳光、春风、母爱、乡情之中。他的诗趣、诗乐,诗美往往是融汇在童心、童趣、童稚的情感爆发点上。不是吗,你看那阳光下的乡村,“给我们的生活安上黄金的翅膀”;那“高原上的向日葵”,“黄金般的情感/是怎样书写着秋天的诗篇”;那“六月的鲜花”,“采集太阳的颜色”,“分外妖娆”;你看那春风中的小鸟,“五彩缤纷的花朵/是它亮丽的羽毛”;“蜜蜂钻进花苞/蝴蝶翩翩舞蹈/小小的鸟儿,饮一瓢阳光,啄一勺星光/去跟春天拥抱,引领春天在大地上奔跑”;你看那洗衣石旁的母亲,“取出岁月反复搓洗/惟恐岁月留下半点污渍/母亲取出日子漂了又漂/她不允许日子沾染一丁点儿灰尘/天上的星星打呵欠了/林间的夜鸟也早已入睡/母亲站起,掬一捧黎明的汁液/把一颗心灵浣洗得鲜亮、清纯”;你看那从浓浓的乡情中走来的爷爷、祖母、父亲、村姑、老石匠、来客,“身后有两行浅浅的脚印盛满阳光/她站起身来,走进一片春天的林子/她想看看幸福可在悄悄地发芽成长。”当你读着这些诗句,你仿佛走进阳光下一片坠满童心、童趣、充满儿童想象的硕果林园,那新鲜、红润、鹅黄、泛着清新之光的累累果实的芬芳,溢满艺术的天地之间。你倘佯在这芳香四溢的诗境,会被这宁静而又恬淡,新鲜而又清纯,明丽而又温馨的艺术之美所陶醉、融化。王宜振的诗作中不灌注一丝一毫的灰暗色彩和生活的杂质。他在用人类纯洁、明亮、清丽的情感浸泡和洗刷儿童的童心世界。他在努力用真、善、美的乳汁哺育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这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历史转型期,市场经济使人的欲望之火熊熊燃烧。金钱、情欲、暴力、凶杀,充斥在生活的各个角落。王宜振捧在儿童面前的是一片阳光照鲜花,飞鸟鸣白云的纯净天地。这是难能可贵的。只有一颗善良、纯净的爱孩子之心,只有具备一种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才能这样坚持和固守。只有具备一种终极关怀的良知和道德的作家,才能这样的执着和坚韧。这里的纯净是一种用人类之大爱荡涤一切污泥浊水,用人类的智慧之性浇灌和培育人性中的文明之花。这里的明亮是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引领儿童健康成长的一种审美价值投向。这里的清澈是用艺术之美永葆人类情感世界中的那一泓照日照天的清泉,使其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不断校正伪文明的错误和弊端,确保人类健康发展的人性之源。

人类是自然之子,儿童是自然之子的子女。儿童时代在人的一生中,其生命的形态和意义更多的带有自然属性。这里的自然,更多的带有天然、纯真、稚嫩、淘气、朴野的本能。儿童往往是通过生命形式的直觉思维,整体性的感知和把握客观外界的物事。这种直觉思维的整体性往往是“以己度人”、“以己度物”,把自我的情感外射、涂抹在客观外在的物像上,在自我心灵的对视、对位、对称、对等的形式中寻求自我的认同,在自我的认同过程中参照父母的表情感应来修改和校正自己的行为方式。王宜振的儿童诗歌正是遵循了儿童认识事物的这种特征。他的诗歌创作基本上是从“小小的心灵”出发,从“以己度物”的情感外射形式出发,从稚嫩、朴野而又天真、烂漫,充满诗意的想象、幻想出发,谋篇布局,结构章节。他诗中的那种丰富的、瑰丽的、多姿的、神奇的联想与想象,使他的艺术表达在浓郁诗化的理想天国自由驰骋。

《我是大西北一块土地》在情感溢满天地,心灵拥抱宇宙中抒发“天人合一”、“物我同心”的主观感受,在春风化雨中呼唤对未来美好生活理想的实现。移情于客观外在的物像,把大漠、高原诗化成开放、豪放的人格力量。《今夜很好》在细腻、轻盈、明亮的情感抒发中捕捉和组合夜间那动人心弦的意象:小萤虫提着灯笼、叩响门环,送去快乐;夜鸟的歌象一只小小的手,把日子摸出芽儿,又绿了谁的生活。在儿童好奇心、疑问心中回环往复地低吟浅唱。《教师节的祝福》,在敏感与好动的感激心意中,寻找童心世界中情感与自然、社会物像“异质同构”的对位与叠合:砖石砌起大厦,河海托起航船,太阳融化冰雪,春风催开蓓蕾,蜂蝶把鲜花依恋,我们送去爆竹一串。颂,在歌的激情中动跃着欢快的节奏。赞,在心的诚挚中流淌着热情的旋律。一颗单纯、率性、童真的心在无遮无拦、无掩无饰地表白着。《少年诗心》着眼于启迪和开发儿童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着眼于培养青少年自觉走上用诗意的情怀面对人生和社会。审美的、诗意的面对自然和社会,自然和社会对人会发出审美的、诗意的微笑。这种态度是乐观的、旷达的、率真的人生态度。这种观念是积极的、进取的、自然人格化、社会人情化的生活观念。诗心,是童稚之心,天真之心,幻想之心。诗心是一种物我两忘、“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情怀。诗心“骑在一条小河的脊背/和浪花玩耍/跟小鱼戏水/同青蛙唱歌/听小虫低吟/诗心也会钻进一片小小树林/听鸟声在树上滴落的声音/诗心会捡回几粒脆脆的鸟声/夹进心爱的书里制成标本。”把一种理性的生活观念,能用如此鲜活、生动、形象的诗意,表达到这样美的境界,真使人佩服之至。在诗人的生活观念中,他始终引导孩子们向前看。《拥有明天》,是他的这种人生观念的艺术对象化。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明天。他们是晨曦中含苞带露的花朵。他是飞往蓝天的雏鹰。诗人在用美好的前途和理想激励青少年用青春和智慧开创自己人生辉煌的明天。明天,是光明的万里蓝天;明天,是新的太阳冉冉升起的一天。诗人紧紧地抓住太阳、火炬、点燃,灿烂、播种、鲜花、青春,激情、翱翔等明亮、清纯、鲜活的意象,用“把握机遇”的殷切期盼和希望的情感,浇铸成照彻心灵的诗境。在诗人的生活观念中,他始终教导孩子们要真诚。他无限深情的为孩子们弹奏着《拥有朋友》之歌。呼唤人的理解,心的相守;呼唤友谊、交流、相依、相扶、再上层楼。“拥有朋友,就使心灵拥有丰收”。这里,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对位,心与心在互相理解中求同。在诗人举日托月的笔下,面对沧桑岁月的坚定奋斗,自信的追求,是他给孩子们的谆谆忠告。《微笑之歌》在眉宇瞬间捕捉人生的永恒,在青春少年多变的可塑心理阶段,寻找诗化生活的无限魅力。面对成功者,他们追星;面对富有者,他们羡慕。青少年人人都要跨越从不自信到自信的门槛。王宜振从这里打开笔管,让孩子们用微笑、自信面对生活。“困难面前我们报以微笑/信心就像卷紧的发条/胜利面前我们报以微笑。”人生在理智的控制不断追求更高。“微笑是寻求信任的钥匙”,微笑是走向“春天的大道……”

诗人妙想迁得的机智,常给读者以浓郁诗意的醇厚享受。初春,“伸出一双小手/撕去小河白净的封条”/“昨夜,蛋壳里跳出一只小雏鸡/唧唧叫着,吹着春天的小号”。“昨夜,花儿伸出一些舌头/吐着春天喷香的味道”/“昨夜,春天投来淡绿的眼神/发痒的小树长出一身羽毛”。“春天赤着脚丫在大地奔跑/只有露珠给它拍了一张小照/瞧吧,春天在小小的露珠里微笑”。想象在诗性的大地上,能培育出如此瑰丽多姿,神奇芬芳,亦真、亦幻,令人如醉如痴,心旷神怡的诗花,实在是神妙之笔。这里的每一句诗,都是从感性的沃土中发出的芽,在形象的春风中开出的花。用纯真的瞳仁看待初春的天象万物,用青春的情感映显宇宙的云卷云舒,生命的复苏,是这首诗的美学追求。《雨后》在清新、明丽、洁净、纯真的感觉中,抒发心灵“倾听大自然的音籁”,人的生命、情感与“原野的颜色融合在一起”的顿悟。《钓竿儿》,《鸟巢与大树》、《摸亮》等等,都是这方面成功的佳作。在这里,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出创作主体对实利生存原则的精神超越,对艺术探索的积极追求。想象,是诗人个性自由的精神禀赋,是诗人综合性的艺术创造形式,它不仅可以自由地挣脱理性的约束,而且能够打通理性的方阵,在感性的促使下,进入社会、历史、人文的精神领地,重构一种人性深处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秩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王宜振儿童诗的创作,对目前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缺乏想象力的现状,有一种补益和呼唤的意义。

王宜振是一个穿过历史的岁月,历经人生的沧桑,仍保持着一颗童真之心看世界的诗人。这种诗意的目光,不是儿童情感世界的微妙写真,亦不是成人情感世界的体验描绘,他是界于这二者之间,把成人的情感体验融汇在儿童情感世界之中,入乎其内,超乎其外,站在儿童的情感之上和世俗的成人生活情感体验的描绘之上,以深居浅出,自然、简约的形象表达方式,给孩子以美育启迪的艺术创作。“寓教于乐”是他创作的基本思想,稚拙中求诗意是他不懈的艺术追求。有些儿童文学家重“趣”,是在形象性的故事描写与编织中给孩子们以乐的享受;有些儿童文学家重“情”,是在纯洁感情的渲染与烘托中给孩子们以善的启迪;有些儿童文学家重“幻”,是在魔幻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中给孩子以真的求索。王宜振的诗作重“理”,他是在优美抒情、温馨动人、可读性中启迪儿童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引领孩子们自觉地走上追求真、善、美的茵茵芳草地。有人把他的这种重“理”说成是一种“隔”。我个人认为:诗人与常人不同之处就在于能用一种“隔”着的眼光看世界。王宜振先生这里的理性与诗性在感性表达形式上的“隔”,是一种人对自然的改造或主宰,这种改造和主宰带有社会意义的抒发和描绘。例如:把“春天”“撕开”;“撕开春天/你会发现那支走调的歌谣/撕开春天/你会发现那篇稚嫩的诗稿”“瞧,冬天留下的那道伤口/已被春的小手悄悄缝好”。正是这种理性与感性在表达形式上的“隔”,才使王宜振与别的诗人区别了出来。这种“隔”是一种诗性在具体诗人身上的表现。这种“隔”是从真走向美的途径,是一种人的智性在形象的表达过程中,走向“自然人化”的另一种方式。这种“隔”是人类之爱在形而下的层面上,点染和融通世俗的生活物象和情感体验,走向“诗意的栖居于大地”的灵性之旅。

王宜振诗作中的“理”,是一种蕴含在作品中的亲合力和感染力,是一种形象排列与组合的内在凝聚力,不是抽象概念的标签,亦不是生硬概念的图解。这种理往往是他诗化生活的“粉碎机”和“加工厂”。在他的创作中,这种理性的认识往往是他感性的表达情感的深层逻辑层次。他的可贵之处是在于:能把这种理诗化成形象的、感性的、童趣的、稚拙的艺术形式。具体在创作实践中,我个人认为,他是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

一是:从个人的情感体验出发,走向人类的大爱。例如《母亲的爱》、《母亲的信》等类诗,都是这种艺术追求的范例。诗人在歌颂老师、父亲、母亲、小鸟等对象时,从生理到心理,从小我到大我,从珍惜爱到思考爱的本质,从爱我到我爱,从母爱的无私奉献到我要学母亲那样,把草儿酿成雪白的乳汁,用汨汨的爱流去灌溉我们的生活。这种重视个人生活体验的情感表达,在“理式”的牵引下,有一种艺术的亲切、真挚、大气和高远,有一种以小见大,浅中寓深的丰富内含;有一种人生的体验被造化,生活的感觉被提升,人性的本能被启蒙的智性力量。

二是:从童心、童趣出发,努力贴近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例如:《上学的小路》、《风很幸福》、《小河的游鱼》、《蝉歌》等,都是这方面的好诗。这类诗,寻找童心、童趣在客观外界的对应物,在鲜活的自然、自由的生命形式与物像中寄于诗人的美学追求。诗人在清新、明丽、快乐的情感意绪中,拓展恬淡、宁静、清纯、隽永、俏丽、明亮的诗境。

三是:从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出发,营造艺术美的诗意境界。诗人把自己的创作看得非常神圣。他认为:这是经国之大业,育人之盛事。诗人想让他的每一个意象都能点亮孩子们的眼睛,想让每一个字儿都能照亮孩子们的心灵。他千方百计地打磨每一个动词,想让它在孩子们的欢乐世界中灿灿发光。他夜以继日地锤炼每一个名词,想让它给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带来春天的芬芳。他用忠诚和挚爱的汗水和热血,浇灌孩子们的信念和理想。他的文学观念是塑造儿童纯洁、善良、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

这三个途径最终归依于人性的文明提升。人性包括两个方面: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儿童文学的价值投向是社会属性,但必须充分地开发人的自然属性,在自然属性的激情与本能的沃土上,种植和培养想象、联想、幻想的艳丽之花。让想象、联想、幻想的百灵鸟展翅翱翔在充满阳光与春风的万里晴空,让这只百灵鸟驾着人类文明的五彩之朵,飞向真、善、美的理想王国。王宜振的作品具有这种美学品格。他是在人类终极关怀处思考儿童文学的价值投向。他的许多作品不但是儿童们喜欢读的佳作,也是成年人喜欢读的好作品。这种深浅不同,老少兼宜的审美效果,不是儿童文学家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正因为他在人性的文明提升处构思、锤炼自己的诗篇,所以,他的作品诗味长,诗意高,诗情浓,诗境阔。

平静而寡言,善良而温和、朴素而真诚的王宜振先生之所以在中国二十一世纪诗坛的星空闪光发亮,引人注目,这是中华民族审美精神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需求。当今的中国诗坛,是一个多元并存,诸家蜂起的诗坛。艺术上的多方探求是必要的、自然的、合时的。但是,把诗美的价值投向功利的、世俗的、物化的、情欲的、感官的、阴暗的、潮湿的峡峪,人们是不满意的。人们不满意于世俗生活的患漫抒情。人们不满意长久的沉溺于情欲刺激的生理效应。人们不满意于被暴力、凶杀所震荡。人们不满意诗歌创作越来越趋向于世俗的、情欲的、物质的享受走向。面对企业破产,工人下岗,我们的社会生活福利保障还未完善等诸多矛盾,人们希望有一种精神的灿烂阳光穿透心灵的阴霾。人们希望有一种新的道德力量能使人与现实生活中的暴风骤雨拉开一段心理距离,使心灵获得一种慰藉和复苏。人们需要一种清新、明亮、高尚、纯洁、美好的精神、情愫、品格来鼓舞和激励自己生活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人们需要一种伟岸、挺拔、英雄主义的气质、风度、襟怀来鞭策自己。人们渴望从一种艺术美的诗意、诗境中感受到纯真性、神圣性、超越性。人们的这种精神情感是对人性、人生、生命的一种敬畏感,神圣感。这是人之灵慧性之使然。这种时代的必然要求选择了诗人王宜振,王宜振的诗歌创作也应合了这种历史发展的时代要求。时代要求,我们今天的儿童文学的创作,一定要有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儿童文学家奉献给孩子们的作品,一定要强调“担道义”的人性之思,人道之义。这是一件关系着祖国的发展,民族未来的千秋大业,绝不能等闲视之。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在文学走向边沿化、世俗化、商业化、市场化、情欲化、自我化的今天,已经跌入了令人担忧的低谷。王宜振的创作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崇高、伟大、纯洁、真诚、善良、美好永远是儿童文学千古不变的永恒主题。在今天强调未成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社会条件下,我们更应该把对3 .67亿少年儿童的前途、理想、仁爱教育放在首位,用形象思维的艺术表达方式,为孩子们奉献精美的精神食粮。

(作者单位:陕西省作家协会创联部)

猜你喜欢
王宜振诗人儿童
蓝蝴蝶
选择十二个月
我在看一本书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真正的月亮躲了起来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