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中
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然而,我们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是必然的,绝对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不存在的,我们常说的会计信息客观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笔者就会计信息的相对客观性及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等方面的问题作一论述。
一、会计信息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什么是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会计信息的客观性是指会计信息的来源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都是客观存在的,它要求会计行为主体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如实反映企业在商务活动中的一切内容及其数量关系。也就是说,会计信息的客观性是会计信息的内容与其反映的客观经济对象或事物之间的一致性。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的经济成果。”以上的概念包括两个要点:第一,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以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的凭证为依据。从这一点分析,会计核算必须完全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的凭证进行,完全按照历史成本原则核算,不运用其他会计核算原则,那么,会计核算的结果应该是真实的,不包含会计核算人员个人的因素,而且任何一个会计人员做出的结果应该是完全一致的。这是我们常说的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以说由此得出的会计信息是绝对客观的,是会计信息客观性的绝对性。第二,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规定。从这一点分析,企业的会计核算除了要以原始凭证为依据外,还要以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为依据,如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性原则等,这就意味着会计信息是经过会计核算人员的加工处理得出的,其中包含着会计核算人员个人的因素存在着差异,那么他们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存在差别。因此,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又是相对的。会计信息相对客观的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
1、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影响。会计核算受到会计假设及会计原则的影响,这些影响综合地表现在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会计确认、计量的影响上。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在确认收入时,应符合配比原则,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既同“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有关联,又同权责发生制相联系。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面:(1)会计要素的确认受到人们主观评价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确认时间的弹性上。这是因为,由于经营活动的连续性,伴随经营活动形成的物流、资金流的非同步性,收入与取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可能提前与滞后。(2)会计要素的计量受到会计操作方法的影响。在对应计、递延、摊销和分配额进行计量时,往往采用预计、推断和估算等会计计量方法,包括材料、工资、制造费用等在不同对象间的分摊;折旧费用的提取;预提和待摊费用的列计等都是如此。所以,按照会计核算基本假设和原则,只能够近似地说明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成本效益原则是会计信息提供过程中的一个有普遍性的约束条件。归集和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不得高于使用该信息所能产生的效益,否则,该信息就不值得提供。重要性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但从会计目标出发,主要是为了通过会计报表提供对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会计信息,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对那些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情况下,则可以简化会计核算手续,采用简便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合并反映。而对于经济业务重要程度的判断,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对事物的认识水平。
3、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数据的影响主要是计量模式的改变增加了要素确认与计量的不确定性。各国公认的会计报表的目标是决策有用性。按照这一观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有助于向现有的或潜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难以担此重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类似于物价变动、自创商誉等现象的存在,使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存在下列缺陷:(1)资产价值难以准确反映。(2)收益难以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3)资产负债表中与物价变动和自创商誉等相关联的数据缺乏现实解释。因此,从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出发,就要引用公允价值来作为这类要素的计量属性,而且会计计量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长期并存。但用公允价值对企业的会计要素进行列示,不可避免地带有近似性质。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只可能作近似的、相对准确的反映。这是由于这些事项的市场价值本身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但从相关性角度考虑,对会计要素按历史成本反映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会计信息的作用,甚至会扭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是相对的,原因是在按历史成本核算时,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的实际数据与会计计量所生成数据之间的差异。以及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由于市场价格的不断变化对会计要素计量和反映的相对准确性。那种一味强调真实性,无视相对性的存在是不切实际的。只有正确认识相对性的必然性,才能合理利用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进行准确的决策。
二、会计信息客观性的相对区间及披露
1、会计信息客观性的界限确定。会计信息客观性是相对的,这是不容置疑的,但相对的范围是不是可以无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参照经济学中关于币值稳定及充分就业等的做法,只要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不超过一定的范围,就认为是充分就业和币值稳定的。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也应该有一个这样的界限范围,如果会计报表对企业经济信息的反映偏离度在这个范围内,就应该认为会计是客观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是会计信息失真。但对于会计信息客观性的范围区间,我们不能像经济学中的问题简单地计算出一个比率,因为会计信息提供的过程及会计报表本身,也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同时受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而物价变动率及会计环境等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中。所以,会计信息客观性的变动范围只能由一个标准确定,那就是会计信息目标。会计信息的目标是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会计信息对使用者而言,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会计信息必须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提供,对信息使用者是有用的。使用者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能对企业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判断,并做出准确的经济决策。因此,只要会计信息不影响使用者的决策,不对使用者产生误导,尽管有时偏离了实际,也应该是客观的。
2、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会计信息的相对客观性,不仅是要我们理解相对性的必然性,更重要的是必须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把握住企业一定时期会计信息相对性的程度,以便准确、合理地理解企业的经济信息,在经济决策中加以应用。这就要求在会计报表披露中,既要在主表中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要在附表及附注中提供企业的会计环境等相关内容。从目前的条件分析,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中,应该增加以下几方面内容:(1)会计核算人员的组成状况。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核算中将出现更多的会计事项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做出判断,并进行确认、计量。初级资格的会计人员和高级资格的会计核算人员对同一事项的判断和结果是不一样的。公示会计核算人员的组成状况,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核算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2)不同时期企业主要资产的物价变动指数。物价变动对企业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使得在物价变动条件下,资产减值准备额发生变化,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正常条件的损益;物价变动引起企业的生产成本、销售额等变化,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所以,物价变动指数可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及损益变动,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作者单位:延长油矿管理局青化砭油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