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005-04-29 13:37田满良
现代企业 2005年3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高技能技能

田满良 华 峰

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高技能人才是技能劳动者的优秀代表,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化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之一。努力建设一支掌握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操作技能,与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实现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范围内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要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最终是要提高制造者的技能水平。无论是在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中,还是在新兴产业中技术含量高的职业岗位上,都需要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高超技能的人才。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更需要加快培养一大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加强职业培训。

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为我国企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竞争。实践证明,再好的技术发明也要靠技术工人制造成产品,再先进的机器设备也要靠人来操作。先进的科技成果只有通过技术工人的劳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我们既需要高科技人才,也更需要大批高技能的劳动者。在我国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的人数很少,这种状况如不改变,我们的企业怎么能与国际一流企业竞争?我们只有加强职业培训,加快培养一大批技术精湛,手艺高超的技能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层次的技术工人队伍,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得主动。

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而制造业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正面临“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高级技术工人数量稀少、年龄偏大;中年技术工人数量不多,青年技术工人尚不成熟。不少企业只有高薪聘用已退休的技术工人来维持企业的日常生产。要在全球一体化中提高企业竞争力,不仅要有一流的工艺装备和现代化的制造技术,更要有一支过硬的技术工人队伍。全国人大代表、沈飞公司总经理李方勇说:“我们可以引进外资,也可以引进先进技术,甚至可以移植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我们不能引入大批的技术工人,中国的技术工人队伍还得靠我们自己培养”。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必须加快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劳动者和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发展经济关键在人,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资源和无形资产。站在时代的最高点,看当今世界各国,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要求已经由标准型、质量型取向模式之后,正在塑造复合型取向模式。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特别是技能水平已刻不容缓,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过去传统和僵化的体制下,存在一种带倾向性的弊端,人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一业终身制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社会现象。这种单一的人才模式和社会从业模式,显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很不相适应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要发展经济就必须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五、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保证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创新能力不仅仅是科学家、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而且也是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要解决好劳动者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的问题,一是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企业的作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经验,把职工培训工作纳入企业经营者考核内容,推动企业重视和加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形成群众性的在职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和技术攻关、创新、创效等活动。二是指导企业依法建立职业培训制度,健全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规划,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三是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和走企校联合办学的典型经验,引导大中型企业探索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规定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享受的待遇,调动起企业职工钻研技术岗位成才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人力资源战略的选择

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企业的培养,但数量有限;二是学校集中培养(主要由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由于不少职业技术学院正陷入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不充分——无法吸引高水平师资——缺乏办学特色——生源日益匮乏的困境,导致我国企业中高技能人才奇缺。此外,高技能人才在企业中待遇低,而使他们缺乏学习技术和钻研技术的积极性。一些企业只是把工人作为工具,没有考虑他们的学习问题,在人才培训方面不舍得花钱,怕培训后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这种用人制度的不规范,对初、中、高级技工界限不明确,简单地实行同工同酬,高级工的价值体现不出来,积极性也很难调动起来,造成了企业即使拥有高级工但他们的才智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高技能人才是人力资源的骨干力量,企业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配置技能人才,并在培训上创造条件,使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一份投入可以换回几十倍的效益。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动员全社会的教育培训力量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职业培训体系。激发广大技能人才学技术,比技能的积极性,鼓励技能人才立足本职、岗位成才。

七、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优化政策,加大投入

1、更新思想观念,形成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氛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坚决摒弃旧的、狭隘的人才观,树立新的、科学的人才观。明确地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坚持重能力,重创造,谁能够出成果、出效益、做贡献,谁就是人才。

2、加强政策导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保障机制。推行“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加速建立职工凭职业资格原则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使用待遇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福利制度,实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与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对有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要给予奖励。

3、加大企业培训力度,加快培养速度。实施“3年50万新技师培养计划”的主体是企业,在企业普遍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行业、企业集团应建立高技能人才业务培训和进修制度,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完善师傅带徒弟的措施,为高技能人才搭建发挥作用的舞台。要发挥老技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基地作用,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果。

4、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加快建立以职业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要突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促进高技能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高技能人才地待遇,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地社会环境。

5、积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和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为企业和社会高技能人才成长提供服务。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企业单位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用的高技能人才认定制度。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为技能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职业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键的问题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企业领导者要积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领导要增强服务意识,帮助职业培训机构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企业上下要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发展,通过培训使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和特点,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企业和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事情来做,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领会文件精神,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中,使企业职业培训工作真正起到为企业培养人才、为企业服务的作用。

(作者单位:彩虹集团公司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高技能技能
高级技能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秣马厉兵强技能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拼技能,享丰收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