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生前于1979年在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报告摘要。今天重读周培源的这篇纪念文章,仍可以给我们以许多启示。
爱因斯坦所以能在科学上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一方面由于他坚持实践,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他的哲学批判精神。他从小爱好哲学思考,13岁开始读康德的著作,在伯尔尼的最初三年(1902-1905),他同两个青年朋友经常晚上在一起学习、讨论各家哲学著作,谈论哲学和科学的各种问题。这种学术活动,使他眼界开阔,思想活跃,能够比同时代的物理学家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从而能够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取得一系列根本性的突破。
爱因斯坦所以要研究哲学,主要是为了解决物理学中的矛盾。他说:“物理学的当前困难,迫使物理学家比其前辈更深入地去掌握哲学问题。”并明确地宜称:“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他的哲学主导思想可以说是唯理论的唯物论。正是这种思想使他不苟同于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哲学解释,并且同他们,开展长期的论战。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个正直的、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他深切体会到一个勤恳的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对社会要负怎样的责任。他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要成为祸害。他一贯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为人类的进步进行坚决的斗争。凡是他所经历的重大政治事件,他都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凡是他所了解到的社会黑暗和政治迫害,他都要公开谴责,否则,他就觉得是“在犯同谋罪”。这突出地表现在20年代到30年代同德国纳粹的斗争和50年代同美国麦卡锡分子的斗争。一个在自然科学创造上有历史性贡献的人,对待人类社会问题又如此严肃、热情,在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爱因斯坦致力于恢复和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相互谅解的活动,访问了很多国家。1922年11月,他赴日本讲学,来回途中两次船过上海共停留了三天。当时正是“五四”运动过后不久,他目睹水深火热的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引起了深切的同情和强烈的不平。爱因斯坦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的名字对中国广大知识分子来说是熟悉的,并且是亲切的。我们不会忘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再向全世界各国呼吁,要用联合的经济抵制的办法来制止日本对华军事侵略;也不会忘记1937年他为“七君子事件”嘶作的正义声援。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怀着对法西斯危险和战争危险的深重忧虑离开了人间。他对个人生死问题的态度十分超既。遵照他的遗嘱,他去世后,骨灰被秘密保存,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的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但他永远为人们所纪念。
爱因斯坦一生的科学成就是极其辉煌的,他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只有哥白尼、牛顿和达尔文等可以相比拟。但是,他从来不固步自封,永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果,永远虚怀若谷地不断向前探索未知的真理。他经常用来勉励自己的是德国启蒙运动者莱辛的名言:“对真理的追求要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他辛辣地嘲笑那些自以为有权就有真理的人;说“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里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
爱因斯坦从青年时代起就自称是社会主义者;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时,他被人们看做是一个“极端社会主义者”。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尽可能“把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沟通起来”。虽然他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论点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但其中有不少见解是切中时弊、十分有价值的。比如他在1949年发表的论文、《为什么要社会主义?》的结尾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计划经济还不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可能随着对个人的完全奴役。社会主义的建成,需要解决这样一些极端困难的社会—政治问题,鉴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员变成权力无限和傲慢自负呢?怎样能够使个人的权力得到保障,同时对于行政权力能够确保有一种民主的平衡力量呢?”经历了林彪、“四人帮”的残酷摧残之后,我们痛切地感觉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它也正是马克思和列宁所以要提出和强调“巴黎公社原则”的原因,确实是一切要进行社会主义的国家所必然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爱因斯坦离开我们已将近四分之一世纪,但是他的科学研究的成果,他的思想的光辉,他的道德的力量,依然活跃在人间;他所开创的科学的新纪元对整个人类生活的深远的历史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我们今天隆重纪念他,就是要继承和发展他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学习他不怕艰难险阻,不畏强权暴力,甘为真理和正义而自我牺牲的崇高品德;学习他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旧传统,服从真理,实事求是,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他在科学道路上永不固步自封,永不自满自足,始终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学习他崇尚理性,关心人尊重人,反对偶像崇拜,反对专断的民主精神)学习他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坦白胸怀;学习他为追求真理和为人类谋福利的目标始终如一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