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韶山毛氏族谱》

2005-04-29 00:44邹华享
寻根 2005年3期
关键词:毛氏氏族谱生子

邹华享

“族谱”纂修情况

清乾隆二年(1737年),毛尔达、毛彝生诸公创修韶山毛氏族谱,因代远年湮,惜未存世。其后,族众有志续修,多因意见不合未果。震、瑞、鉴、深四房先后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分修房谱。除鉴房外,其他三房房谱已残缺不全。直到光绪七年(1881年),才由毛祥纲等人续修《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宣统三年(1911年)三修,毛奇广、毛鸿宾等人主修;民国30年(1941年)四修,毛泽钧主修,毛宇居(泽启)总纂。凡四修,有文录七卷、齿录十五卷,共二十二卷。所谓文录,乃笔者对谱中的序跋、传记、族规、家训、典制等文体以及墓图的统称。齿录,即世系表,湖南家谱多称齿录。《辞海》解释是:“科举时代同登一榜首,各具姓名、年龄、籍贯等,汇刻成帙,称齿录。”湖南家谱中的齿录显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词意的翻用,可以理解为:按家族辈分、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撰修家谱、族谱之风慢慢盛行开来。韶山毛氏族裔,更因韶山冲出了旷代伟人毛泽东而自豪,也积极筹备续修族谱,以“凝聚阖族,光照后昆”,“郁郁乎山高水长,巍巍哉云蒸霞蔚”。经过长时间的准备,《韶山毛氏五修族谱》终于在2001年告竣,毛远俊主修。是谱考虑到旧谱存世不多,且四修族谱之时,正是烽火狼烟、关河阻隔、音讯杳茫,家族材料难以收集,为了保持家族历史的连续和完整,因此重刊和增补了旧谱。重刊旧谱,对文录、齿录某些部分作了集中处理,凡1941年以后去世的,其殁葬情况直接补人四修齿录的卷九、卷十中。四修齿录的卷十一至卷十五未重刊,而是经过重新改写和增补后在五修中列卷,录至二十五派“承”字辈。

韶山毛氏世系源流

清光绪七年《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载《源流记》云:“吾族派接西江,自宋工部尚书让世居三衢,生子休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出守吉州,迎尚书让公就养,占籍吉之吉水龙城,家焉。二十一世传至伯温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考据西江宗人,执谱相访,实属西河的[嫡]派。而始祖太华公位下,书载元至正年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娶(妻)育子八。明洪武十三年庚申,携长子清一、四子清四官楚,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后,清一、清四复卜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之七都七甲韶山,开种铁陂等处,编为民籍。”《凡例》云:“源流遵照老谱,上奉太华公为始祖,以始迁为大宗,崇本也。”上述已经明确说明韶山毛氏始祖为毛太华,洪武十三年由云南澜沧卫“官楚”,做什么官,谱中无任何交代。初修主修毛尔达撰《会宗说》,称“吾祖太华公元至正年间避陈友谅之乱由江西吉州仙茶乡迁云南,因与乡人蔡姓者共垛澜沧卫。乱定后,洪武十三年庚申奉朝廷招募之令,偕蔡及子清一、清四来湘乡北门绯紫桥”。既是“奉朝廷招募之令”,那就非“官楚”,而是来楚垦荒置业。元末明初,经陈友谅、朱元璋在湖广的拉锯战,今湖南一地,哀鸿遍野、十室九空。朱元璋取得政权后,从全国各地,主要是江西一带,看来也包括云南,招募民众来楚垦殖。不管是“官楚”,还是“垦楚”,毛太华为韶山毛氏始祖,经韶山毛氏口耳相传,应该是可信的。

毛太华是从云南澜沧卫来湘乡的。澜沧卫是今云南省澜沧卫拉祜族自治县,还是丽江地区的永胜县,以前说法各异。现在有了比较统一的看法,即永胜县,业经韶山毛氏族人认可,并已写入《韶山毛氏五修族谱》。永胜县的简开良先生对毛太华进入澜沧卫和内迁湖广湘乡县的时间与《韶山毛氏族谱》的说法存在分歧。他在《李讷永胜行》(《云南日报》1997年7月25日)一文中说:洪武十四年(1381年)八月,朱元璋亲自部署,以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帅,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副,率兵征战云南。二十八年九月,调云南中卫于北胜州,置澜沧卫。毛太华在元末明初投奔朱元璋,随傅、蓝、沐的军队来到云南,二十八年进入澜沧卫,以百户长军屯10多年。后因年老,明永乐年间解组迁湖广湘乡。关于与《韶山毛氏族谱》记载有异,简先生解释:因为初修《韶山毛氏族谱》是清乾隆二年,距明洪武十三年差不多过了五个世纪,族谱是靠后人世代口耳传闻,时间误差在所难免。这样的推论不无道理,即使毛太华是明永乐年间来楚,时间上也不会出现矛盾。二修族谱齿录中第十代毛朝巍下注明生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从毛太华到毛朝巍,时间过去了二百年。问题是简先生推论的前提和根据是什么?是从哪里“考证”出来的史事?是否即族谱上提到的毛太华从云南“澜沧卫”来,“以军功拨入楚”,由此引发出丰富的联想?我们使用族谱资料,应该本末兼察,务以征信为的,不能用族谱中的只言片语去穿凿附会。这已经给毛泽东家族史研究造成了混乱。

毛太华以上世系,《源流记》说考据西江宗人所执之谱。清康熙年间,江西吉水有毛氏族人执毛氏族谱来韶山寻亲,邀约韶山毛氏家族派人去江西认祖归宗,但韶山毛氏族人以路远年荒为由婉拒,却认可韶山毛氏“派接西江”。《源流记》上所述毛太华以上世系与江西吉水的《龙城毛氏始事录》完全吻合,足可证明韶山毛氏与江西吉水龙城毛氏在族源上的认同。可《韶山毛氏族谱》为“存实信”,对毛太华以上世系“直削不录”,倒是一些研究毛泽东家族史的专家学者热衷于替韶山毛氏溯源系流,追认先贤为祖。如《毛姓史话》(毛炳汉编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根据《韶山毛氏族谱》提供的线索,实际上是江西吉水《龙城毛氏始事录》提供的线索,向上一代一代追溯出“陕西华县是毛泽东家族的祖籍源头,华县是河南宜阳毛氏的祖籍,宜阳是河南原阳毛氏的祖籍,原阳是浙江衢州毛氏的祖籍,衢州是江西吉水毛氏的祖籍,吉水是湖南韶山毛氏的祖籍(中间毛太华在云南永胜若干年,留下清二、清三等后裔)”。韶山毛氏受姓始祖是“周文王之子毛伯(郑)”。毛伯岂止是韶山毛氏的受姓始祖,天下毛氏都是毛伯的后裔,差不多毛姓人都是如此认为。不知道这种繁琐的追溯,其作用和价值究竟在哪里?笔者茫然不解。

自清一、清四两公卜居韶山,宗支繁衍,而庐壤星散,流离转徙,至第四代,“惟震、瑞、鉴、深四公衍庆独厚”。另有毛全山一支,全山之父命传公与太华公同籍江西吉水,同徙滇,后以军功拨入湖广湘潭县三十九都,今之七都五甲石塅毛家湾(见《会宗说》),“会宗”为石房。《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遵老谱,“上奉太华公为始祖,以始迁为大宗,崇本也。中奉震、瑞、鉴、深、全山五公为族五大房祖,以分房为少宗,明干也。下推震公房分竹溪、彬溪、介溪三公三支;瑺公房分立重、立相二公二支;鉴

公房分泉溪、高溪二公二支;深公房分立暌、立明、立场、万才四公四支为小宗列枝也”。韶山毛氏瓜瓞绵衍,螽斯衍庆,遂为湘潭望族。

二修族谱载“原定派系”(从第七代起派):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续订派系: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

毛泽东家族世系

始祖(始迁祖、一派祖):毛太华,携清一、清四迁韶山;二派祖:清一,生子有恭、有信。三派祖:有恭,生子震、铎、瓒。四派祖:震,生子从文、从武、从昌。五派祖:从文,生子珊。六派祖:珊,生子立尧、立舜、立继、立雍、立熙。七派祖:立尧,抚弟立舜次子显旸为嗣。八派祖:显场,生子楚荣、楚汉、荣顼、荣理。九派祖:荣顼,生朝岳、朝巍。十派祖:朝巍,生子士翔、士翊、士翰、士翱、士翅、士翮。十一派祖:士翱,生子文邦。十二派祖:文邦,生子方淳、方潜、方沛、方洙。十三派祖:方淳,生子运遂、运选、运逵。十四派祖:运选,生子际耀、际彩。十五派祖:际耀,生子祥焕、祥麟、祥彦、祥玙。十六派祖:祥焕,生子祖人。十七派祖:祖人,生子恩农、恩普。

祖父:恩普,字寅宾,号翼臣,行四,以号行世。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四月二十七日生,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十七日殁,葬韶山滴水洞虎歇坪。配刘氏,生子贻昌。父:贻昌,字顺生,号良弼,以字行世。清同治九年(1870年)九月二十一日生,民国八年(1919年)十二月初三日殁,葬韶山南岸楠竹。配文氏(文七妹),清同治六年(1867年)正月初八日生,民国八年八月十二日殁,葬合夫冢。生五子,长、次殇,三泽东,四泽民,五泽覃。女三,一、二殇,三泽建(养女)。

“族谱”在几个方面的特色

1.坚持“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

《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至四修,纂修时间在清末和民国,这一个时期,湖湘一地,民间修谱最为盛行。修谱的目的是“尊祖、敬宗、收族”,注重家族世系的记录。笔者经眼湖南家谱两三干部,大都炫宗耀祖,为的是显赫门庭,表示家世簪缨,因而妄自攀附先人,托宗造祖,编造世系,把本姓历代帝王将相、名儒圣贤全部纳人先祖范围,既诬先代,又诳后人。能坚持“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修谱原则的家谱、族谱乃凤毛麟角,《韶山毛氏族谱》堪为代表。“二修”的“凡例”开宗明义,奉太华公为始祖,太华公以上“直削不录,存实信也”。“老谱载自太华公以下至八代诸祖,有仅书名、仅书字者,诸祖妣姓氏、茔域多无所载者,不敢妄增。”创修主修毛尔达(文伯)、毛彝生(文柱)是太华公十二代孙,往上追溯到曾祖,这几代是靠家族内部口头传承的世系记忆,可信程度高。韶山毛氏家族,从明到清至民国,几乎与官场绝缘,大都务农为生。纂修者能循实记载,置诸阙疑,确实难能可贵。

2.高度评价毛泽东三兄弟

1941年《中湘韶山毛氏四修族谱》在“齿录”中,对毛泽东的赞语是“闳中肆外,国尔忘家”,评价甚高。“闳中肆外”联系下一句“国尔忘家”,不可能仅指毛泽东文笔豪放,而是指毛泽东从事民族解放大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领袖风采。对毛泽铭(民)的赞语是“琳蚧齐名”,喻毛泽民为晶莹剔透的美玉。卷七载有《毛泽覃先生行状》专文,对毛泽覃为人、为学、为革命不惜牺牲称赞有加。现在对毛泽东三兄弟的评价,特别是对毛泽东的评价,再高也不会引来什么危险。而在当时,虽是国共合作时期,但国民党政府仍视毛泽东为“眼中钉”、“肉中刺”,欲置死地而后快。写上“闳中肆外,国尔忘家”是要勇气和胆量的。老同盟会会员、陆军中将何海清“赠序”中云:“毛氏族姓如咏芝昆仲辈,现服膺主义,声名遍天下,其昌炽而光大,正未可限量。”这几句更会遭当局切齿痛恨。不过,蒋介石也奈何不得,何海清资历过高,在乡间又深孚众望。

3.重视发挥家谱的道德教化功能

家谱、族谱大多载有“族规”、“家法”、“家训”之类的内容,是为达到“敬宗、收族”所必须安排的内容。《韶山毛氏族谱》不仅有“族规”、“家训”、“家戒”,且内容宽泛,篇幅冗长,每一次续修都考虑到变化了的社会现实,修改其内容和体裁,使其更容易为族人所接受。“二修”中有《家规十八条》,包括孝父母、友兄弟、尽妇道、别长幼、睦亲邻、训子弟、祀祖宗等,还有管理公项银谷、封山育林方面的条款;《家训十则》是培植心田、品行端正、孝养父母、友爱弟兄等;和睦乡邻、教训子孙、矜怜孤寡、婚姻随宜、奋志芸窗、勤劳本业;《家戒十则》是戒游荡、赌博、争讼等。“族规”、“家规”是以惩罚作为手段来规范族人行为,维护宗法秩序和家族统一的;而“家训”、“家戒”之类是以说教和训导的方法来实施其教化功能的。“二修”还用大量篇幅刊载为人为学、立身处世、治家立国的格言。“三修”有毛鸿宾撰的《百字铭训》:“孝弟家庭顺,清忠国祚昌。礼恭交四海,仁义振三纲。富贵由勤俭,贫穷守本良……”“四修”载《家规》8条,简明扼要;《家训》用口头语言,合辙押韵,通俗易懂,最后总结为8个字:诚、信、仁、厚、勤、俭、谦、卑,对每个字作了训释。“家规”、“家训”、“家戒”的内容不少是“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三从四德”的封建卫道士的说教,也有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起积极作用的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社会环境下,大力提倡和宣扬用具有积极作用的传统伦理道德来治理我们每一个家庭是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治国兴。毛泽东从小接受《韶山毛氏族谱》关于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他能去芜取精,既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又是传统伦理道德精华的“卫道士”,孝父母、尊师长、友兄弟、教子女、睦亲邻、恤孤寡、崇俭朴、戒奢侈等方面,无疑是当代中国人的楷模。毛泽东当上国家主席后,国事纷繁,日理万机,仍对他的亲属子侄、老师朋友、族人邻里,凡是给予过他帮助和支持的人,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在纂修体例上,二、三、四修联为一体

湖南家谱在编纂上,一般是连续列卷。每一次续修,前修的内容大多要在续修中重复反映,只是序跋、传赞、族规、家训、捐款、领谱名目有所增删、修订。世系图、世系表、墓图是完全接着下来的,一次次续修,一次次重复,内容愈来愈多,谱书愈来愈厚,动辄几十册、上百册、一百多册。《韶山毛氏族谱》在编排体例上有所突破。首先把族谱内容分为两大块,“齿录”算一块,“齿录”以外算一块,笔者以“文录”名之。续修不重复前修的内容,只是增补前修没有的内容。“文录”、“齿录”分别列卷,二修文录是卷一至卷五,三修为卷

六,四修为卷七;二修齿录是卷一至卷四,三修是卷五至卷八,四修是卷九至卷十五,致使二、三、四修是一个整体,共二十二卷,其中文录七卷,齿录十五卷。

四修族谱存在的问题

《中湘韶山毛氏四修族谱》(1941年西河堂木活字本)中有关毛泽东及其亲属的记录,有的失实,其原因完全可以理解,传主离籍,其直系亲属或离世,或奔走革命在外,与家乡人杳无联系。纂修者只是根据他人口传以致失载和失实。对失实之处有必要给予纠正。

其一,毛泽东三兄弟的“字”,用字不准确。谱载:毛泽东,字咏芝;毛泽铭(民),字咏莲;毛泽覃,字咏菊。世人只知道毛泽东,字润之,正确的说法是润芝,芝与莲、菊联系在一起,都是美丽的植物名,三兄弟取字是衔接的。为什么是“润”而不是“咏”?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字。取字是极其讲究的,名与字相表里,谓之表字。字是对名的一种解释和补充。“毛泽东,字澜芝”,这里用“润”释“泽”,“润”、“泽”同义互训,用“咏”就不好解释。1918年8月,毛泽东为母亲来长沙治病,写信给舅舅文玉瑞、文玉钦,说“(母病)如不愈之时,到秋收之后,拟由润莲护送来省,望二位大人助其成行也。”这里毛泽民的字“润莲”非“咏莲”。何时由“润芝”改为“润之”的,大概是毛泽东1914年到长沙师范学校读书时改的,毛泽东有深厚的古文修养,对取名取字是精通的。“润芝”有点土气俗气,“润之”,则很大气文气,还十分豪气。

其二,“继配杨氏,随夫在外,生殁候归录。子四:长远仁,次远义,三远智,与夫元配罗氏为嗣,四远怀,出抚弟泽铭承祧”。杨开慧是1930年11月14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被敌人杀害,湖南报纸作为重要消息给予了报道。此前一个月,即10月份,湖南省省长何键派人到韶山挖毛泽东的祖坟,断毛泽东的“龙脉”,可谓恨之入骨了。杨开慧的牺牲,韶山毛氏族人应该是知道的,不至于“生殁候归录”。“远智”,谱上注明字岸立,应为岸龙,“与元配罗氏为嗣”。罗氏,在清宣统二年(1910年)去世,17年后,岸龙才出生,韶山的祖父母早已去世,父母又都在为革命奔波,谁把岸龙过继给了罗氏名下?只能是纂修者自作主张。“四远怀”,确有其人,却非毛泽东、杨开慧之子,是毛泽民的原配妻子王淑兰收养的烈士遗孤,原姓王,后改姓毛,谱名远怀,现名毛华初。1938年被王淑兰送往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湘潭县委书记、湖南省档案局副局长、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1951年,毛泽东数次召见毛华初夫妇及子女,以叙天伦之乐。毛华初之所以在谱上被写成是毛泽东、杨开慧之子,有可能是王淑兰带毛华初回韶山,不敢向韶山毛氏族人告诉其真实身份,谎称是大伯的孩子,承祧毛泽民,并取派名远怀。

其三,失载之处很多,难以枚举,产生的缘由已如上述。在引用四修族谱时,要审慎取舍,切忌凭空索隐。

2001年出版的《韶山毛氏五修族谱》是在四修基础上续修的,从十八派(恩字辈)开始重新改修,详实程度远远高于四修。因此,毛泽东家族和《韶山毛氏族谱》的研究者们在使用二、三、四修族谱时,最好再浏览一下五修族谱,不要使已经纠正的错误又出现在各种书刊上。

(作者单位:湖南省图书馆)

猜你喜欢
毛氏氏族谱生子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投身革命的毛氏英烈
处暑
清明
卫所、藩王与明清时期的宗族建构——以韶山毛氏为中心的考察
>> 聊城市东昌府区档案馆举行清代李氏族谱捐赠仪式
迁琼《海氏族谱》研究
“毛氏书童”王文祥:胸中有沟壑 笔墨自生香
清代“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时间考证
毛新宇江山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