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与人名

2005-04-29 00:44
寻根 2005年3期
关键词:名号浙东图腾

采 诗

尽管遥远的图腾崇拜早已沉埋于不可复现的岁月里,我们还是可以从上古的史料里发现国人以图腾命名的迹象或事实。

楚国君王之名多用“熊”字,如其祖先有鬻熊、熊丽、熊狂、熊绎、熊艾……成王名熊恽。自鬻熊至成王25世,为何都以“熊”字为名?这一文化现象将何以解释呢?

姜亮夫先生在《楚辞学论文集·楚文化与文明点滴钩沉》中,是这样解释“熊”字的……

自鬻熊至成王二十五世皆以熊为号,而史明言季连为芈姓,熊绎仍姓芈,则熊号不更为姓氏至明。此熊必为一种吉祥之别称。除以为图腾外,无他可释。又诸王用熊号,多于即位称王后乃改名,如平王本名弃疾,即位为王乃改名熊居,是为平王,可证。且往往就原名之上加一熊字,俨然为一种尊称。如:熊严长子伯霜,即位乃名熊霜;霜弟徇立,是为熊徇……为王而后冠以熊,则熊显为吉祥或尊称无疑。除释为图腾外,实无以解此密。又不仅此也。成王太子商臣,以宫卫兵围成王,成王请食熊蹯而死,杜预曰熊掌难熟,冀久将有外救之也。按:此说非也,凡子孙忌食图腾,成王以随袭弑其兄杜敖,而代立,故以食熊自杀。此亲族仇杀之事,至为宗神之所难容,故以食之至死以有愧于其先也。熊掌为美味,孟子之言可证;齐东不以熊为宗神,故邹人赞之盛于鱼;而楚人食之以殉其宗,则其为图腾之制已消失,而楚独多异;自居于蛮夷者,亦以故习为不雅。此亦得为旁证也。

姜先生的解释委实超越前人而切中要害,且为我们通往神奇的图腾世界打开了一条通道。首先我们可以确认的是,楚王之熊非姓氏,而是属于名号范畴的一种特殊的尊号;其次,这一文化现象,是姓名学中的一种特殊名号,仍有公名的嫌疑,倒很像后世的“字辈”。也许就是姓氏与名号之间的过渡名称。

《左传·宣公四年》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若敖氏娶郧国女子为妻,生下一个儿子叫斗伯比,若敖氏死后,斗伯比随母亲住在郧国,长大后与郧子的女儿私通,生下一个孩子。郧夫人认为很丢脸,就把这个孩子丢在云梦泽中。岂料却有只老虎喂孩子奶吃。后来郧子出去打猎,无意中看见了这孩子,吓得跑了回来。郧夫人就把实情告诉了斗伯比,斗伯比派人把这个孩子领了回来。楚国人把吃奶叫“谷”,把老虎叫“於菟”,因此就把老虎喂养的这个孩子命名为“谷於菟”。显然,“谷於菟”这个大名,正是以他个人图腾来命名的。一般专家总认为,以图腾命名乃是古老的宗教信仰,近、现代人早已摈弃了这一古老的命名规则。其实并非如此。这里我试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即:鲁迅先生的原名周樟寿。浙东人舒代在《<中国人的命名习俗>拾遗》中说:

旧时浙东民间迷信,怕孩子养不大,往往去拜一株古树为干娘,希望得到树神的保佑。拜了树娘以后,得取一个与这株古树相关的名字。如果是株樟树,孩子就取名樟生、樟根、樟喜或樟寿。如果是株榧树,就取名榧生或榧根。我是拜过榧树的,所以小时候有个名字叫榧才根。

至于鲁迅小时到底拜过“樟树”没有,或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证明,鲁迅原名樟寿的别一层含义正是沿袭了浙东命名的习俗,当是肯定的。这也是以图腾命名的遗风而已。惟有这般解释,那个“寿”字才能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名号浙东图腾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阿基与乌龟之全部都一样
我是无名之辈! 你是谁?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浙东沿海地区台风脉动风速时程模拟研究
I’m Nobody! Who Are You?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沐浴喷头坏了怎么办
浙东“大文学”思想的综合探究
———评郭庆财博士《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