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人生

2005-04-29 00:44击维强
西湖 2005年3期
关键词:徐志摩西湖日记

击维强

徐志摩,浙江海宁硖石人,他的故居位于海宁市硖石镇菜市弄32号。民国年间建的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带小花园。

前两年,一部《人间四月天》的电视剧,使徐志摩又一次风靡江南江北。

徐志摩,生于1897年1月15日,卒于1931年11月19日。谱名章垿,字森,小字幼申(一般用“又申”),留美时改字志摩。写作时曾用南湖、云中鹤、黄狗等笔名。现代诗人,文学活动家。

徐志摩本意并不是要成为诗人。他留美,先就学于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经济系读研究生,两年后,离美赴英,原要追随哲学大师罗素,不遇,遂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跟从哈罗德·拉斯基读政治学博士(徐志摩第一个夫人张幼仪的哥哥张君劢尝言:“学政治,在英国。”),但很快徐志摩被在英国的中国师友激起了文艺的热情……以后竟然放弃初衷而入于文艺一途,一生活动,与中国现代文学史发生了重要的关联。

徐志摩,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他文学天赋高,仗义疏财,性情通达,朋友遍天下。胡适赞美徐志摩“其一生是爱之象征,以爱为宗教,以爱为上帝!”叶公超说他对于任何人任何事,从无绝对之怨恨,甚至于无意中亦未曾表示一些憎嫉之神气。陈通伯说朋友里缺不了徐志摩,徐志摩是“我们的连索,他是粘着性的,发酵性的”。徐志摩生于硖石乡绅之家,衣食无忧,怀抱一颗人间的同情之心。他对凌叔华讲过这样的话:

我想我们力量虽则有限,在我们告别生命之前,我们总得尽力为这丑化中的世界添一些子美,为这贱化的标准堕落的世界添一些子价值。

这是徐志摩一生的理想、信念和行事的自注。

王森然写的《徐志摩先生评传》里留下了徐志摩的音容笑貌:

先生在北大不穿西服,或者以为中国服,比洋服诗意较多。……每至上课……并不提黑皮包,仅仅散抱几本书于怀内。先生尝口衔纸烟进教室,放脚于椅上或坐于书桌上讲书,在其蔼善面孔与疏朗音调中时时流露诗意之灵感,刹那间,和谐而宁静浑圆的空气,充满全室。有时使人感觉似在明月下花园中听老者讲美丽故事之神情。讲至痛快淋漓之际,将眼镜摘下,徐徐用手帕拂拭,擦净后再戴上。曾有一次因拭眼镜而述其幼年近视之故事:九岁时(一九 ○七)随其父至上海,为其配眼镜,晚间向空中一望,惊奇至绝,原来乃第一次发现太空中有无数光明闪烁之星星!先生一生喜悦怒放奔腾之雪莱,赞美隽永犀利之大卫斯。盖先生日常讲话与作品,兼此二人之特质而有之也。

徐志摩一生与陆小曼、林徽因的爱情故事,也是人间至美至情至性的故事,这给向无近世爱情传统的传统中国文化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爱意。正如当时英文《中国评论周刊》七卷十一期上温源宁的一篇文章里说的:徐志摩在爱情中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就像雪莱,他爱的是理想美人的幻象。

民国20年(1931年)11月19日,他为赶去北大上课,为了不耽搁学生的学业,从南京搭乘邮机北返,临行前一天晚给林徽因留字:“定明早六时飞行,此行存亡不卜……”(林徽因看到留字,心中放不下,终于打电话给徐志摩,徐志摩说他哪能随便死,“我还要留着生命看更伟大的事迹呢。”),不料竟成谶语:邮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的开山失事……

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死于飞行的太空,也算死得其所吧?——只是徐志摩实在太年轻了,才活了35年。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作别西天的云彩

……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越文化研究所周静女士在她的近著《逝水人生——徐志摩传》(杭州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里坚称与其说徐志摩是“理想主义”,不如用“少年气质”来命名更确切——“……他那最宝贵的少年气质,那是一种对事与物无差别的善意”。

这个一生都未脱“少年气质”的天才诗人,他的人生旅程,从海宁硖石出发,从中国到美国到英国,又回到中国……而在这一路旅行中,杭州也曾是他一个主要的驻脚处,他以35年的人间生涯而留下来的日记,居然有两部是关于他在杭州的:1911年的《府中日记》,1923年的《西湖记》。

《府中日记》原由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生于1918年11月27日,卒于2000年3月15日)保存。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陈从周太太蒋定的舅舅,又是陈从周嫂嫂徐惠君的叔叔,故陈从周与徐家有着“双重戚谊”(参见陈从周《记徐志摩》,载《陈从周天趣美文》,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2001年5月,海宁乡贤虞坤林先生前往陈从周先生寓所晤其长女陈胜吾女士,陈胜吾女士得悉虞坤林正在编辑《徐志摩先生来往书信》,遂拿出陈从周先生生前保存的徐志摩早年日记两册(即《府中日记》和《留美日记》)供参考。虞坤林征得陈胜吾女士同意复印了一套。虞坤林归而整理,与徐志摩的其他几部日记合为一册,取名《徐志摩未刊日记(外四种)》,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于2003年11月出版。这是《府中日记》的第一次公开面世(参见2004年4月27日“中青在线”转载新加坡《联合早报》黄涓文章《失踪近一世纪徐志摩日记现身》)。

这部《府中日记》是徐志摩从故乡海宁的开智学堂毕业后到省城杭州府中念书时写的日记。日记起讫时间为:1911年2月18日(农历正月二十日)——7月17日(农历六月二十二日)。共计五个月零二天。记录这部日记的本子,是徐志摩正月二十一日(即徐志摩抵杭州的当日)“夜间到清河坊商务印书馆”购得的“学堂日记”(参见《府中日记》正月二十一日所记,载《徐志摩未刊日记(外四种)》),“上面印有中外名人格言、诗句、日月、星期。假日有自修课程、游览地方、亲朋问候诸目;开学后则有受课细目、预记项目等,颇为仔细实用”(见关佩贞《徐志摩日记失而复得》,转引自周静《逝水人生——徐志摩传》)。这部日记颇能见出当年学校的风气,徐志摩的少年气质、抱负、才华,乃至徐家的育子方法。

杭州府中,即后来杭州高级中学的前身。她的创始人是光绪年间的杭州知府林启。当时学校位于大方伯巷。

这部《府中日记》开篇有一段文字:

惟年辛酉,又申既毕业于高小学堂矣,其将奚适乎?闻之人曰,沪地学校多务名,不若杭州之为实。且学校在租界,则车水马龙不面无[有]分心之虞,固不若杭城之为愈也。遂谋肄业府中校。去岁曾倩[请]燕孙君代为报名,俟考期定后赴考可也。同往者有沈、张二君,则此行亦不虞寂寞。

日记整理者虞坤林加注云:燕孙即潘应升,硖石镇人,此时已在杭州府中念书,故有请他代为报名一事。沈、张二君,即同乡沈拱垣(字叔薇)及张仕章,同赴杭州府中念书。“惟年辛酉”当为笔误,应是“辛亥”。文中“[]”符内字,系整理者更正处。

这段话字迹不像出于徐志摩手笔,虞坤林从行文语气上推测为徐志摩之父徐申如所写。

这短短一段文字,至少可透露两个信息——

一是沪上学校“多务名”,即所谓好弄“新名词”、好翻“新花样”,这也不自今日始,近百年前就有公议。至于杭城学校今天是不是“为实”,舆情似无定论,但当年恐怕还是为民间所肯定的。

二是徐家乃至当年一般较为开明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养成教育。徐申如说“同往者有沈、张二君”,未道及有家长陪同前往省城入学。徐志摩写的1911年正月二十一日的日记里也只说:“……偕沈拱垣君赴车站,吴啸庐君及张仕章君先在,遂买票赴杭……”。吴啸庐,名清,硖石米业小学教员。三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徐志摩那年14岁),离开故乡到省城念书,路上陪同者仅一小学教员,车票都是自己去买的。而今日报刊屡屡报道大学生入学都要父母一起陪了去,其家庭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真不可同日而语了(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考上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浙江嘉兴坐火车去北京念书,路上同行的也仅有去北京出差的我家的一位邻居。那时我们同学考上大学去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杭州、金华等地念书的,几乎都自己前往,极少有家长陪同的,哪知今日会演变成这样的风气)!

徐家是海宁世家,徐申如也是目光远大、理财观念极新、创业本领极强的海宁大富翁,他除了承继先人留下来的传统产业,还开办了硖石第一家钱庄、投资沪杭甬铁路……家业不断兴旺。但纵然有钱,他也不娇宠徐志摩。从《府中日记》可知,徐志摩到杭州念书,寻舍租房等事,都由徐志摩自己料理,如正月二十一日所记“预记事件:明日拟租顾姓市屋……”,当天徐志摩则寓居同升栈。

《府中日记》记录了徐志摩的功课、课外书阅读、社交以及游山玩水等等,颇有趣味。

在功课方面,《府中日记》除了记录当时的课程之外,还记录了各科考试的命题,如“文课”作文题《西湖风景多矣,春日晏游更饶乐趣。试各举其所最赏心者》、《茅容杀鸡供母而与客以蔬食论》(见“三月三十日”日记),徐志摩做了前一个题目;“修身”课的考题是《〈易〉言自强,〈老子〉贵柔弱,试言二者之得失》(见“四月十一日”日记);“历史”课考题是《秦启岭南至汉初而绝,武帝复收入版图,试综举而著之篇》(见“五月廿四日”日记);“算术”课考题有三:一,自某国输入货物一宗,按则例应纳税25%,但其中已损坏20%免税,尚须纳银四百六十二元,问原价若干?二,鸡犬共头五十,共足一百六十,问各若干?三,有ABC之三角形,BC为AB之五倍,AC为AB+BC之3/4,周围长1890丈,问各边长若干?(见“五月廿四日”日记)……硖石东山中学教师、海宁乡贤顾永棣先生《写在徐志摩未刊日记之前》一文(载《徐志摩未刊日记(外四种)》)评说当时的这些试题道:“……试题是综合性,思考性的,很能启发学生的才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些考题对当今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有启迪作用的。”顾先生是教育工作者,三句话不离本行,我很同意。但我还要补充的是,仅仅取这样的题目还不够,还要有允许学生独立思考的氛围和空气,不然的话,题目是取出来了,答案或结论却还是“统一”的,则无论如何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谈不上启发学生的聪明才智。

《府中日记》记录了徐志摩在府中看课外读物的一些情况。如正月廿二日(徐志摩到杭城的第三天)所记与沈、张出游清河坊,购回“《新三国》、《新西游记》各一”,并在当天的日记里简要记录了读后体会:“阅《新西游记》三册,颇具讽意,此书非无益小说可比,以有言外旨也。”正月廿四日记“晚膳后,阅小说数页……”正月廿五日记“晚膳后,……阅小说。……(借潘君小说书三册)。”二月廿二日记“阅《民立报》片刻”。二月廿三日记“阅《西湖报》、《民立报》”。三月初五日记“阅小说《三名刺》一册”。四月初一日记“阅《鲁滨孙飘流记》数页”。四月初五日记“今阅报章……”。四月初七日记“向三年〖级〗生江世澄君借得《小说月报》二册阅。载有各种小说,若《香囊记》则言情也;《汽车盗》则侦探也;《薄倖郎》则哀情也;其中情事曲折动目,至膳时始释卷”。尤其值得书上一笔的是,徐志摩在日记里数次记录阅读谦本图的书,还在这部《府中日记》之后以十几页篇幅抄录其中四篇北美游记:《尼亚哥拉》,《仙都——加利佛尼亚》,《落机山之奇观》,《大湖》。谦本图的书汉译全称为《谦本图旅行记地理读本》,这部书由美国谦本图(F.G.Garpenter)著,孙毓修译述,商务印书馆1908年5月初版,1911年2月再版。14岁的徐志摩不仅阅读这部书,还手自抄录其中华章,这既表明少年徐志摩的世界情怀,少年徐志摩的眼界,似也可稍窥当日新兴的美利坚新大陆在中华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似也可稍窥当日中华国民对新大陆所代表的一种自由、进步、刚健有为的精神的向往。

少年徐志摩并不安分于课内知识的学习,他在府中的同学郁达夫,后来写的《志摩在回忆里》一文中说徐志摩和徐志摩表兄沈叔薇:

他们俩,无论在课堂上或在宿舍里,总在交头接耳地密谈着,高笑着,跳来跳去,和这个那个闹闹,结果终于会出其不意地做出一件很轻快很可笑很奇特的事情来吸引大家的注意的。

而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那个头大尾巴小,戴着金边近视眼镜的顽皮小孩(维强按:即指徐志摩),平时那样的不用功,那样的爱看小说——他平时拿在手里的总是一卷有光纸上印着石印细字的小本子——而考起来却总是分数得的最多的一个。

少年徐志摩可以轻轻松松地对付功课,所以周静的《逝水人生——徐志摩传》也说“很难得出结论说他(维强按:指徐志摩)是一个刻苦勤勉的学生”。徐志摩可能不是一个刻苦勤勉的学生,但他肯定是属于有比较强的自制力和比较好的自我反省能力的孩子,他在三月十四日所记的日记可以为证:

……多日戏嬉无所事,置读书于度外。今日上课反觉倦而不振,闲之为害也。功课多失落,同学告余曰,今礼拜六,地理小考之期也,下礼拜三考历史之期。余闻斯言,不觉嗒焉若丧。盖自开校至今,地理、历史两科曾未尝寓目焉,今考期已迫,其将奈何!嗣今以后,苟能攻心于各科学,少事嬉戏,则又何患乎。又申其勉旃。

徐志摩功课可以拿第一,天赋和余力使他能参与课堂以外的社会文化活动,关心课堂以外的大事小事。三月廿二日日记称:

昨闻四年级中合购一球,今日一年级中亦以招股,组织一球会,以余与徐元琳、徐钟琳、张士章诸君为发起人。徐钟琳兼会计员,不及一刻而认股者以及五十一股……

班级球队建立,则踢球、比赛……虞坤林《整理后记》(载《徐志摩未刊日记(外四种)》)据此云:这也“初步表现出他(维强按:指徐志摩)的组织能力(可称为社交能力强)”。如果说徐志摩日后在现代中国文化界于组织社团、编辑杂志诸事有很强的粘合能力,是不是可以从他念书府中组织球会一事见出端倪呢?

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和文化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这是中国社会和文化变革的一个非同寻常的时期。14岁的徐志摩感同身受,不能不形诸笔墨,见诸日记。“今闻世界大演说家安狄先生来杭”(四月廿八日日记);“向宝庆医局乞得入场券两纸。今日午后四时半系演说‘中国现势之缺点。明日为‘将来之希望”(四月廿九日日记);“听美人爱狄演说,一时可惊、可警、可耻、可憎之心齐起于脑中”(五月初一日日记)。在五月初一日的日记里,徐志摩继续写道:

可惊者,所说中国之弱点,一至于此;可警者,闻其奴隶瓜分之说,彼外人与我漠不相关,犹几声泪俱下,乃大声曰,青年之人,尔知爱国乎!我国人闻之而不知发愤者,无人心也;可耻者,聆其诚实清洁之说,讥我笑我,然我国之人奚有?此事性质,彼以中国人尊德、诚实、清洁则国强矣。闻其说而羞耻之心不生者冷血也……

这几则日记所录,可稍知当日杭州与外界交通之风气,也可知少年徐志摩的心志、视野和思维的力度。

在徐志摩其他的几则日记——如二月廿三日、四月初二日、四月初四日、四月初五日等——都有对时政的扼要记录和评说。徐志摩最初留学美英,专攻于政治经济,也未始没有个人的抱负在里面,这也可从他轮船过太平洋时写下的洋洋千言《赴美分致亲友书》里见出。而他的父亲徐申如希望他留洋学习的,除了金融,便是政治。这儿显然有家教在里头,但也未始没有徐志摩的个人志向。而这份心志,在他就学于杭州府中时便已有了很充分的流露。

日记所载也可看出,徐志摩固然有志向,而更具备对人事的观察力。譬如二月廿六日所记的他随父亲在昭庆寺参加为铁路所开的会:

十下钟始开会,到场约一、二千人。公举史伟深君为临时议长,所议事为筹款总理诸问题,各股东互相讨论辩驳。自开会至闭会绝无精妥之方法,惟举临时查账员四人,父亲亦在被举内,五时半始散会。……

一个14岁的孩子,能把这么大这么复杂的事看得这么清清楚楚,记录得这么简明扼要,除了家庭熏陶的因素,就该是他本人的天赋了。而徐申如常带徐志摩出入这样的场合,显见得为父一片苦心,深寄厚望。徐志摩后来在人生事业诸大事上,有违父教,徐申如的痛心和失望也就可想而知了。

14岁的徐志摩,浑身洋溢着少年人的活力和好动好玩的天性。在他的日记里多有他游玩西湖山水的记录,他几乎走遍了游遍了西湖山水。如正月廿六日所记:

……午后无班(维强按:指无课),回寓。三人同至西湖游顽。乘船往游孤山、访林君之遗迹。时值早春,湖光明媚,梅花灿烂,诚仙人之乐地也。既出孤山,至唐庄,复至岳坟瞻仰忠臣之遗范,不觉令人肃然。游兴未赊,而日已将西下,爰即鼓棹而归。

寥寥数语,真如优美隽永之小品。

又如四月廿四日所记:

……复至玉泉。泉长三、四丈,宽丈余。数千百之鱼家其中也。黄者、红者、青者、黑者为数最多,而绿、而白则所仅见者也。至长者约七、八尺,鱼之奇者,体作三弯状,无以名之,名之曰弯鱼。市馒头投池中,群鱼奔赴,相争不下,有若世人之趋利者然。其内又一小池,面积仅二丈余,虾蟹游其中,水深不及尺,地流泉之一种也。以足蹴池畔石,水泡自地底而上,状珍珠然,故名之曰“珍珠泉”。……

这一段文字,给我们留下了当日玉泉及玉泉鱼类之多于今日的一个文字记载。颇有唐人柳宗元记写永州山水的趣味。而其状物写生,也可见出少年徐志摩观察之细锐和观察力之强,足见近代科学精神对他的影响。

徐志摩记游山水,也偶或记述游玩中所历世态人情。如四月初九日所记:

……再至西湖,人拥挤甚,几无容足地,以小洋四角唤得小舟一只,至岳墓,船家乞洋一角作饭资。后游毕而出,船已远飏,茫茫大湖竟无觅处。噫!滑头世界果然无一非滑头矣。彼舟子年逾半百,尚刁狡若是,世情不可问矣。……

我粗粗统计,这部《府中日记》记录徐志摩自己游湖山的近20处。日记里也未见父亲徐申如对徐志摩游山玩水有何教训。也许开明绅士徐申如也是赞同的,作为商人,他肯定不希望徐志摩死读书。大概徐志摩游玩确实太多,所以日记中有“家中祖母谆谆以少游险陉为训”之句(见五月初五日日记)。

这部《府中日记》记到1911年7月17日(农历六月二十二日)为止。然后是暑假,接下来,到了秋天,辛亥革命爆发,杭州府中停办,徐志摩休学回硖石,直到1913年春,杭州府中改名杭州第一中学重新开学,徐志摩才在中断学业一年半后得以重回校园。

徐志摩第二部记他在杭州活动的日记为《西湖记》。《西湖记》最早结集出版是在民国36年(1947年),由晨光公司付印,陆小曼所编。关于《西湖记》的写作日期,陆小曼写明是“一九一八年九月七日——十月二十八日”。但虞坤林考释陆小曼所定日期有误,当为“一九二三年九月至十月间的日记”(参见虞坤林“编者按”,载《徐志摩未刊日记(外四种)》)。虞坤林所考定的日期应该是对的。徐志摩写《西湖记》时,已是他留学归国的第二年。

如果说,写《府中日记》时,徐志摩还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他对时政的横议也还带着少年的激烈、冲动和稚嫩;那么,写《西湖记》时,他已经有了政见和政治的思想了。他在英国曾随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导师拉斯基的夫人,到某个选区为当时的工党领袖麦克唐纳挨门逐户游说拉选票,他的民主政治观念在那时形成,他把英国的政治模式作为一种理想的国家政体(参见周静《逝水人生——徐志摩传》)。1923年的冬天,徐志摩应张君劢之约写了一篇政治宣言式的文章《政治生活与王家三阿嫂》,他在文中说:“英国人是‘自由的,但不是激烈的;是保守的,但不是顽固的。自由与保守并不是冲突的,这是造成他们政治生活的两个原则;唯其是自由而不是激烈,所以历史上并没有大流血的痕迹(如大陆诸国),而却有革命的实在;唯其是保守而不是顽固,所以虽则‘不为天下先,而却没有化石的僵。”(转引自周静《逝水人生——徐志摩传》)这恐怕也可看成是徐志摩本人的社会政治思维和社会政治主张的表述。

《西湖记》写于1923年9月7日-10月28日,是他慈爱的老祖母病逝后所记,主要活动的地方则在硖石、杭州和上海。在上一年的11月初,徐志摩已违父教,在《新浙江·新朋友》上两次登报刊布《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通告》。他心中早已深深爱恋着思念着的是林徽因,林长民的长女,一个在他留学英国时就已走进他心中的容颜清丽、个性活泼、才气逼人的女孩。但林徽因这时已跟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恋爱了,“他想离林徽音(即林徽因——编者按)更近,但事实上,林徽音离他更远了”(周静《逝水人生——徐志摩传》)。而跟陆小曼相识相恋,则要等到1924年。1923年的秋天徐志摩在感情上是波动非常大的,归国后人生事业的无起色,也使他感到焦虑。而疼爱他的老祖母的病故,更令他触景生情,悲痛万分。所以《西湖记》里有这样的话:“今天的十月十五日——今天呢?老祖母已做了天上的仙神,再不能亲见她钟爱孙儿命里命定非命定的一切——今天已是她离人间的第四十九日!这是个不可补的缺陷,长驻的悲伤。我最爱的母亲,一生只是痛苦与烦劳与不怿,往时还盼望我学成后补偿她的慰藉,如今却只是病更深,烦更剧,愁思益结,我既不能消解她的愁源,又不能长侍她的左右,多少给她些温慰。父亲也是一样的失望,我不能代替他一分一息的烦劳,却反增添他无数的白发。我是天壤间怎样的一个负罪、内疚的人啊!”(《西湖记·十月十五日回国周年纪念》,载《徐志摩未刊日记(外四种)》)

但跟朋友们在一起时,徐志摩还是快乐的。他与胡适结为知交,也是在这一年的夏秋,在杭州的西湖山水间。有人讲过这样的带点儿玩笑的话:胡适是没有说不清的道理,徐志摩是没有表达不清的感情。10月13日的日记里徐志摩写道:“与适之谈,无所不至,谈书、谈诗、谈友情、谈爱、谈恋、谈人生、谈此谈彼:不觉夜之渐短。适之是转老回童了,可喜!”胡适在1923年的夏秋养病小住于西湖边烟霞洞,正与表妹曹佩声(诚英)作婚外之恋。《西湖记》记写与朋友的交游花去了不少的笔墨,今拣与杭州相关者稍作摘录。譬如10月1日,与任叔永(鸿隽)、沙菲(陈衡哲)、朱经农、汪精卫、胡适、曹佩声、陶知行(行知)等同游海宁斜桥观潮,晚归杭州——

过临平与曹女士看暝色里的山影,黑鳞云里隐现的初星,西天边火饰似的红霞。

楼外楼吃蟹,精卫大外行!

湖心亭畔荡舟看月。

三潭印月闻桂花香。

堪称很美妙的笔记文学。

《西湖记》描写西湖和西溪的文字,也颇可一观。譬如10月21日所记的,其中写湖心亭——

我们第一天游湖,逛了湖心亭——湖心亭看晚霞看湖光是湖上少有人注意的一个精品——看初华的芦荻,楼外楼吃蟹,曹女士贪看柳梢头的月,我们把桌子移到窗口,这才是持螯看月了!夕阳里的湖心亭,妙;月光下的湖心亭,更妙。晚霞里的芦雪是金色;月下的芦雪是银色……

其中写阮公墩——

阮公墩也是个精品,夏秋间竟是个绿透了的绿洲,晚上雾蔼苍茫里,背后的群山,只剩下轮廓!它与湖心亭一对乳头形的浓青——黑青,远望去也分不清是高树与低枝,也分不清是榆荫是柳荫,只是两团媚极了的青屿——谁说这上面不是神仙之居?

在这一天的日记里,徐志摩比较了北京西山和杭州西湖——

我形容北京冬令的西山,寻出一个“钝”字;我形容中秋的西湖,舍不了一个“嫩”字。

我曾客居京华5年,西山四季都去游过,冬天西山以“钝”作形容,徐志摩一字千金。

这一天的日记还记录了西湖和西溪的芦花、花坞的景致——

西溪的芦苇,年来已经渐次的减少,主有芦田的农人,因为芦柴的出息远不如桑叶,所以改种桑树,再过几年,也许西溪的“秋雪”,竟与苏堤的断桥,同成陈迹!

在白天的日光中看芦花,不能见芦花的妙趣;他是同丁香与海棠一样,只肯在月光下泄漏他灵魂的秘密;其次亦当在夕阳晚风中。……

……

花坞的竹子,可算一绝,太好了!我竟想不出适当的文字来赞美;不但竹子,那一带风色都好,中秋后尤妙,一路的黄柳红枫,真叫人应接不暇!

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收藏和整理的陈子善先生,在给《徐志摩未刊日记(外四种)》写的序里说:“徐志摩的‘纯粹性灵,徐志摩的浪漫主义情怀,以及徐志摩‘浓得化不开的散文笔调,在他这些日记中全部真实呈现,袒露无遗。”这个评语应该不是虚言。徐志摩本人是非常看重自己的这些日记的,日记几乎成为他每天必做的“功课”。他在《留美日记(1919年1月26日——12月21日)》7月10日所记里有过这样的表露:

日记竟一荒永荒真不应该。人之异于禽兽,以其有智慧,能思想,思想最空淼,亦最奇妙。综前映后,层出不穷。然非讨切记述以杂其缘索,而理其源流,则罔为无所归宿,精金宝石一等烟云有足惜也。惟学问少所臻诣,思路必不纯洁,故难于著专篇而宜于著随笔。日记有百利,而无一弊。……

这是徐志摩对日记的认识,所以他一生往前走去,一生未停笔日记。不仅徐志摩,现代中国的文化和文学家,都很看重日记这个体裁,虽然各自的着眼点有所不同。教育家、文学家夏丏尊说“日记文学,是实际生活的记录,可以打破一切文字上的陈套”(《文章作法》);徐志摩杭州府中的老同学、文学家郁达夫认为日记文学“能使真实性确立”(《日记文学》);文学家周作人也认为日记文学“是文学中特别有趣味的东西,因为比别种文章更显明的表现出作者的个性”(《日记与尺牍》);文学史家阿英还区分新文学中的日记为记游日记、社会观察日记、私生活日记和情书日记四大类,加以讨论(《日记文学丛选·序记》);思想家、文学家鲁迅《马上日记之一》里对日记的言谈,是被经常引用的,他以为“日记的正宗嫡派”当属“写给自己看的”那一类,无须摆“空架子”,“可以看出真的面目来”。徐志摩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府中日记》、《西湖记》等日记,确像鲁迅所言。而其中所含的教育、文学、历史、社会民情、旅游和乡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我们今日读来,还觉得意味隽永深长。

猜你喜欢
徐志摩西湖日记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花牛歌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偏 见
小评《徐志摩论》
当西湖遇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