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2005-04-29 00:44冯凤麟
现代企业 2005年5期
关键词:服务育人高校后勤后勤

冯凤麟

在当前形势下,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企业社会化程度必定不断增强,社会竞争力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也必须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要凸显现代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创造性、多层次网络性、学习性等。这些特性决定了后勤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

一、以“服务育人”作为根本宗旨。高校后勤服务的宗旨是“三服务,两育人”。离开了服务育人,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就失去了特征,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不成为高校后勤企业。不管后勤社会化改革如何发展,“服务育人”宗旨不能变,要不断提升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变“有求才服务”为“主动寻求服务”。同时,在服务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素质去影响熏陶服务对象,发挥“育人”的功能。因此,服务育人这一理念应成为后勤企业文化的基础。

二、以“服务效益”作为终极目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后勤服务部门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服务实体,企业成本核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讲求。对于服务型的后勤企业来说,必须以服务效益作终极目的。计划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服务存在种种误区:检查式服务、被动式服务、浅层次服务、政治式服务、花架式服务、简单化服务、单一化服务、秋后服务、诉后服务、服务水平不到位、服务效率不到位、服务功能不到位、服务规范服务诚信不到位、服务理念不到位等等。后勤服务必须走出误区,确保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向“服务”要效益,以“服务”创效益,让后勤服务企业成为服务对象的绿色通道和温馨家园。后勤企业文化必须适应这一转变,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后勤经营服务活动结合起来,使员工情操和素质在优质服务中得到陶冶、净化和提高,使广大师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愉悦和实惠,企业就能在优质服务中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以现代管理作为重要手段。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把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引入到高校后勤的管理和服务中,练好内功,壮大自我,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是摆在高校后勤人面前的迫切任务。国务委员陈至立曾说:“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又坚持为高校服务的新体制,是摆在全国高校后勤实体面前的新课题。”未来的高校后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以人为本,以法建制,规范运营,岗位定责,考核奖惩”的现代管理模式,制定岗位责任制、员工责任制、岗位管理规定等制度,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实现持续发展。要使管理上水平,高校后勤应从两方面抓起:一是大力推进智能化管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使管理信息化、便捷化,提高管理的迅速性、准确性;二是大力引进质量管理体系,使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四、以创新求变作为发展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后勤以创新作为经营服务的龙头,不断造就新的市场需求和生存空间,创新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强大推动力。一方面,后勤社会化改革不仅要着眼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要从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评判标准等后勤文化意识形态上进行转变,以真正实现其解放和发展高校后勤生产力的目标。另一方面,还要以主动创新、积极求变的态度去适应日益表现出的管理人性化、运行灵活化、文化多元化态势的校园总体环境。要根据学校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师生员工的需求变化,以及后勤企业本身所具备的条件,对后勤文化建设做出科学预测和精确把握,适时建立健全后勤文化建设的创新机制和体制,努力创建学习型、探究型的后勤企业文化氛围,在不断学习中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把握创新求变的能力。

五、与校园文化融合,共同发展。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管理与教学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化形态。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指在管理、服务、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化形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培育“四有”新人为宗旨,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宗旨,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后勤企业文化应该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体现出共同的教育背景,体现出深刻的人文特征和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在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按照服务产品零缺陷、思想沟通零距离、行为规范零失误的“三零”方针,尽可能满足学校在教学、科研、生产、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尽可能满足师生员工在生活、工作方面提出的各项服务,以更加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作为保障。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

猜你喜欢
服务育人高校后勤后勤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健康科普推进医疗服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洛阳师院:坚持以人为本 精心打造管理服务育人文化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高校服务育人的内容和机制研究
后勤服务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