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贤顺
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意味着我国将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由资金供求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作为一种全新的利率运行机制,利率市场化将对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和经营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给金融体系和经济社会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如果应对不力,利率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很可能是致命的。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
1、利率变动时,因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不一致,会导致利率收益风险。利率上升时,若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少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则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减少;利率下降时,若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多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则银行的净利差收入仍会减少。这样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不匹配,在利率波动频繁的情况下,当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对称,或者资产与负债的利差波动不同步时,商业银行将遭受很大的利率风险。
2、利率变动会引起借款人提前偿付借款本息和存款人提前支取存款的潜在选择权风险。由于名义利率的变动往往会对人们产生一种利率幻觉,因此当利率上升时,存款客户会提前支取定期存款,然后再以新的较高利率重新存款;而当利率下降时,贷款客户将以该期低利率获得的新贷款提前偿还该期以前高利率获得的贷款。利率上升或下降的结果往往会降低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客户在不同程度上的选择权风险。
3、利率变动引起企业高利率借款蕴含着道德风险,可能会增加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近年来我国出现银行“惜贷”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效益不好,贷款风险过大,而且在利率管制条件下,贷款的高风险并不能相应带来贷款的高收益,所以银行不愿意冒险。但放开利率后,银行就有可能去冒高风险以获得高收益,而有些效益不好的企业就有可能本着借款不还的思想,利用银行获取高收益的心理申请高利率的贷款,这就可能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进一步增加。
4、存款方面的竞争引起的基本点风险会降低银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之间吸收存款的竞争也会激烈起来。这种竞争可由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工具间利率水平差距缩小来体现。对于金融市场还不完善和发达的我国来说,存贷利差收入在银行收入中依然占很大比例。因此,不难想象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差的缩小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
5、贷款价格制定权蕴含着金融腐败的风险。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只有贷与不贷的权力,而只有中央银行才有贷款价格制定权,但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有了贷与不贷权和贷款价格制定权两大权力,这时,有的金融机构不严格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行合理定价,而出现“人情利率”、“关系利率”等现象,这其中就蕴含着金融腐败的风险。
6、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除了以上一般性的利率风险日益突出外,不健全的银行体制使得我们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全面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在组织体系上存在着制约,商业银行并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尚未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行业的内控机制不健全,风险与收益不对称,这就很难让商业银行主动介入到利率风险管理中去,从而在客观上加大了利率变动的体制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及成因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从内部管理机制还是外部管理环境而言,都存在许多不能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问题。
1、利率风险衡量、评估和规避机制尚未建立。该机制是指,通过建立风险指标体系,衡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度,评估利率风险损失值,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及时调整,以规避风险。但目前各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一是由于各商业银行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技术等手段运用上缺乏资产负债期限、数量结构等详细的基础数据支持。二是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率风险评价系统,对利率风险的识别、测度不能进行正确的衡量、分析。三是潜在的利率风险报告机制、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应对风险的发生。四是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补偿机制,利率风险损失抵补的操作工具几乎没有,各商业银行附加的一些保护性条款也未真正实施。五是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避险工具。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衍生市场更不发达,客观上阻碍了商业银行利用金融市场进行资产业务创新。
2、缺乏完备高效的利率管理机构。一是利率决策机构缺位。二是利率确定和执行主体错位。三是利率体系构成中重要决策因素缺失。
3、利率风险管理观念的滞后和人才的匮乏,制约利率风险防范技术的发展。由于受长期利率管制的影响,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动反应较为迟钝,对利率风险较为陌生,虽然存贷款竞争已从过去单纯追求规模扩张上升到追求效益,但对价格等深层次经营管理方面竞争的认识,还十分肤浅。同时,具备利率风险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较少,不能很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
三、商业银行防范利率风险的对策
1、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制。建立利率风险管理必须的组织结构,发展相关组织结构实际发挥的作用,是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西方商业银行设有专门的决策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来管理利率风险,并设置专门部门(通常为资产负债管理部)负责利率风险的日常监控。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还不够完善,即便公司化改革领先、组织建设较好的银行内部职能分工也未完全明晰。一些银行直接以信贷管理部、资产风险管理部等部门替代资产负债管理部,以信贷风险管理作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心。针对这种情况,应成立专门负责银行利率风险监管的部门,建立一套符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利率风险监管体系,尽快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利率政策,实现利率风险监管的规范化、法制化。各商业银行内部也应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管的控制部门,制定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控规程。
2、建立细致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贯穿于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全程,可称是利率风险管理的核心部分。西方商业银行都以发展有本行特色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为利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尚处于资产负债管理的起步阶段。各项比例指标从保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角度制定,不能有效控制利率风险。商业银行要循序渐进的发展资产负债管理技术,应以发展缺口管理为突破。在明确银行各项资产负债的敏感性后,统计出银行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规模及两者差额,即敏感性缺口的大小。比较理想缺口状态,从而确定缺口调整的方向。然后,商业银行就可以调整資产负债表内不同利率敏感度的资产负债比例,改变资产负债表的缺口大小。
3、建立起高效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科学准确预测利率。科学准确地预测利率是有效进行利率险管理的前提。一些西方商业银行专门设立利率风险管理委员会或利率风险管理小组,预测市场利率变动走向,分析利率变动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以及选择最佳的规避风险措施。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没有相应的部门可以发挥国外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利率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关于利率预测的工作更是一片空白。银行相关部门一方面应加强宏观经济的研究,从多种渠道收集反映经济情况、货币政策的信息,加强经济前景的预测与分析,另一方面应摸清本行的利率水平与结构,以及各相关因素对利率的影响程度,建立利率的预测模型,当外界环境或内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利率水平。
4、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商业银行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利率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9月通过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规定,商业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基本原则包含四个方面内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要对利率风险实行妥善监控;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科学的风险计量和监测系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接受独立的外部审计。我国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银行应积极主动地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尽快建立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地辨别、测算、监控利率风险。结合发达国家的基本做法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内控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各级管理层对利率风险的监控力度。二是实现利率风险管理程序化。三是建立科学的风险计量和监测系统。四是为确保商业银行各项工作良好运行,必须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并接受独立的外部审计。
5、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以人为本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精髓,要造就一批既懂电脑技术又懂金融理论,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是我国商业银行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的根本。在西方商业银行中,利率管理专家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对经济问题具有较强分析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利率风险管理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技能和方法的高素质的利率管理队伍,是我国各商业银行一项紧迫的任务。对利率管理人员应采取以能力和素质培训为主的新型培训方式,培训的目标不在于仅仅教给学员一定的利率管理知识,而在于根据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需要,培养学员自觉和持续学习现代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并用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能力。
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告诉我们:主要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自身管理机制的健全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主动顺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认真加强对利率市场化及其对银行经营影响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并积极主动从多方面加强对利率风险的防范措施,将有助于充分把握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各种发展机遇,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
(作者单位:招商银行厦门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