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刀
微型小说好读。特别是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人眼中,微型小说作为一种省时而又养眼养心的“精神快餐”,以其独具的魅力而大受青睐。
微型小说似乎也好写。至少在有些人的眼中,微型小说是好写的。编一个小小的故事,抖一个小小的“包袱”,不就成了一篇微型小说?
果真是这样吗?绝不!凡是那些把微型小说视为“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包袱”的人,可以肯定地认为,他们不懂微型小说。作为小说四大家族之一,微型小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不僅具备小说的特质,而且更具有自身独特的本质特征。好的微型小说,应该洞察人情世故,高度关注人的心灵世界,充满人文关怀,给人心灵按摩,具有悲天悯人的思想深度;好的微型小说,当然不排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包袱”,但这种出人意料的情节安排,不应该只是耍小聪明,而应该蕴含大智慧,具有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的智慧高度;好的微型小说,固然要有故事情节,但绝不能只停留在故事层面,而应该通过情节中的人物活动,透露出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某些信息,具有振奋人心的精神向度;好的微型小说,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篇幅短小的特征,正所谓浓缩的是精华,微型小说的构思更应独具匠心,要有“螺蛳壳里做道场”之能,要有“尺水兴波澜”之妙,要有瑞士名牌手表一般的构思精度。
以上“四个度”,决定了微型小说难写,更难精!
但是,在微型小说创作的道路上,从来不乏艰难跋涉、孜孜以求的人。本期集中推出的10位湖南微型小说作家,他们从微型小说创作的不同侧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让人对微型小说的前景充满乐观。农民作家伍中正,一直坚持在湖南常德农村默默耕耘,去年出版了微型小说集《翻越那座山》。在当前林林总总的农村题材微型小说中,伍中正的微型小说是最能准确把握当代农民心态的,这得益于他真正的农民身份和切身深入的农村生活。他的作品,在风格上大多呈现出一种水草般柔美的含蓄内敛的特质。这篇《苏梅》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伍中正以脉脉温情的笔调,描绘了苏梅喂猪的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场景。喂猪的全过程,也就是年轻农妇苏梅从单纯脆弱走向成熟坚强的过程。尽管生活充满辛酸,但苏梅是热爱生活的,伍中正也是热爱生活的。热爱生活的还有秦俑,这个出生于湖南涟源的年轻人,缘于对微型小说的热爱,毅然放弃自己多年寒窗苦读获得的“铁饭碗”,到郑州百花园杂志社当了一名编辑。编创的双重体验,使他的微型小说更显功力。这篇《分手定律》叙述得张驰有度,直击现代人情感生活的迷惘与无奈。在湖南的微型小说作家中,还有一对亲兄弟刘卫平和刘卫华引人注目。刘卫平的这篇《寄给蓝天的信》,充分体现了微型小说“留白”的艺术特征。全篇通过讲述一对失去贤妻良母的父子放风筝的故事,不仅逼真地刻画了父子两个人物,而且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始终没有直接露面的“女人”的形象,这个“女人”隐藏在故事的背后,引人无限猜想和遐思。但作品透露给我们的信息却是清晰而振奋人心的:世间自有真情在,世上还是好人多。刘卫华作为一名新秀,近年发表了不少作品。这篇《爱情有时是一种美丽的病》,深刻地剖析了人脑子里那种一成不变的思维痼疾,发人深省。王琼华的《心经》,描述了在欲念诱惑下,主人翁阿汶凭借纯洁高尚的母子情,战胜邪念,完善自己的心路历程。李健的《悬空的匾》是篇厚实之作,主人公袁柱,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鄙薄名利,视人生价值和人间真情为至高无上。李性亮的《饕餮》把官场中饕餮之徒的丑恶嘴脸描绘得活灵活现。三位女作者刘绍英、胡志英、刘朝霞的作品,对人生的体验灵敏而独特,好读耐读。
《金山》曾在今年第2期推出过湖南作者专辑,这次又侧重推出好几位新作者。事实证明,湖南的微型小说作家队伍,是一支正在微型小说创作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前进的队伍,是一支可以期待、大有前途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