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与会计政策选择

2005-04-29 00:44李建斌周映群
现代企业 2005年8期
关键词:道德风险委托人代理人

李建斌 周映群

会计本身固有的人为主观因素,使得披露的会计信息不可能精确。而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来看,由于会计政策选择主体(代理人)的目的不同,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委托人)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侧重点不同,且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常存在非对称性信息,于是在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隐藏行动及隐藏知识等行为,从而影响企业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笔者认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研究信息经济学与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克服上述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完善会计准则或政策的制定,同时这也是会计研究特别是资本市场会计问题研究中一个崭新而又重要的课题。

一、信息经济学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

(一)会计政策选择是信息经济学在应用上的体现。在现代企业中,由于两权的分离导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作为经济合约履行的基础,它的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会计要素本身具有性质、数量不确定甚至难以计量的特性,都无不表明了通过会计和确认计量的会计信息与会计要素本身的性质和数量特征之间难以达成完全的吻合。这不仅在于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已经加入了人们认识程度的主观因素,也还因为会计要素本身的特征是模糊的、变化的,这里必然存在一个弹性空间。会计确认和计量的这种弹性空间表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难以用客观性来描述。一旦加入了人的主观判断(也必须有)这时就只能用公允性来描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然而职业会计师的职业判断与政策制定者的立场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是任意的或者说弹性空间也存在一个可容忍的界限,这个界限是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或者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信息经济学理论在此处的应用便表现为通过双方或多方博弈而形成关于会计政策一致的合约安排。

(二)信息经济学是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后,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经理人的机会主义与道德风险增加,股东出于维护自身利益来监督经理人履行契约的难度就会增加,由此导致契约监督成本很高。鉴于会计收益在契约中的重要性以及会计政策本身的契约特性,企业选择不同的方法也就会导致不同的代理责任和代理绩效,为了管理和协调委托代理关系,避免某个利益集团产生有损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就产生了如何进行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在制定企业的契约条款,以及在监督这些条款的实施过程中会计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企业经理报酬契约中、在企业经理与银行签订债务契约时往往都用会计指标定义契约各方的责权利。由于会计数据在契约中的重要性及会计政策本身的契约特性,企业管理当局的会计政策选择对委托代理关系会产生较大影响,从会计学的角度看,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就是怎样为企业代理契约等契约关系的确立和考核提供公平合理的衡量基础。因此,基于上述分析,信息经济学(契约理论)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一)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与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即在双方签约之前,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因而信息是不完全的)。在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企业经理(代理人)对企业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比投资者(委托人)具有更多的信息或知识,此时,虽然投资者(委托人)不可能像保险公司(委托人)那样为了避免投保人(代理人)的逆向选择行为所带来的风险而与其签订合约(契约),但事实上,会议政策本身就是一种契约,于是企业投资者与经理人往往通过借助于形式多样的会计政策选择与博弈来实现对于自己有利的经济后果。

(二)信息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和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即在双方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因而是完全信息),但签约后,由于代理人在执行合约的过程中较委托人容易获取企业信息或知识,此时便又产生了不对称信息,于是代理人仍可以选择最大化自己效用水平的行动,而对于委托人来说就存在代理人隐藏信息(知识)道德风险与隐藏行动道德风险。上述这些情况在会计政策选择过程的表现为:由于会计政策本身就是一种合约,虽然一般会计原则也要求企业的具体会计政策(如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由于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化,对于某些交易或事项可以有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尤其是当某些交易存在不确定性时,会计准则针对企业所选择的核算方法并没有作硬性规定,此时,由于企业经理(代理人)掌握着比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委托人)更多的信息(知识),因此,仍旧具有选择于己有利的会计政策的余地,这种决策行为反过来又损害了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从而产生了会计政策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西方实证会计研究的结果证明,企业往往通过借助于形式多样的会计政策选择与博弈实现对于自己有利的经济后果。其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主要表现在:(1)若其他条件不变,对管理者实施红利方案的企业,其管理者更有可能把报告利润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如果企业发生亏损,管理者就会试图把未来所有可能的亏损提前至本期确认,以减轻未来扭亏的压力,尽可能地提高企业未来的获利水平,从而提高管理者未来的报酬。(2)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企业的负债权益率越高,管理者便越有可能选择可将会计利润从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的会计政策;企业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报告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紧密相关,管理者便越有可能选择可增加当期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规模越大的公司,其管理者就越有可能选择那些能将当期会计利润递延到未来期间的会计政策,以降低或迟延税负等政治成本。

(4)为避免政府和市场管理机构的关注,规模较大的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平滑收益的会计政策,以使各期收益保持相对均衡。

2、另有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利用包括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在内的手段操纵会计利润的现象。(1)配股现象。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最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的配股资格线,不惜代价采取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力保10%,出现了耐人寻味的“10%现象”。(2)微利现象。已经有一年或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免受特别处理或摘牌的处罚,采取种种手段使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哪怕0.0001%的微利水平。(3)重亏现象。对于无法做成盈利或是首先加入亏损之列的上市公司做成重亏,可为下年扭亏留一手,以免第二年连续亏损而被特别处理;对于无法摆脱被特别处理命运的公司,则可以做大亏损清洗以前年度累积的包袱,为下年扭亏逃脱摘牌厄运埋下伏笔。

以上种种行为,无不是在非对称信息下,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道德风险行为的体现,这种行为结果主要又以会计报告形式呈现在信息使用者面前,从而将影响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等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亦即会计准则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规范,不同的会计准则及会计政策选择将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到不同利益集团的经济决策利益分配,包括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受损失。

三、结论与启示

(一)无论是宏观会计政策选择抑或是微观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由于会计政策选择主体与信息使用者之间信息的非对称性,以及会计政策选择者的有限理性,从而决定了会计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根据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与契约理论,会计信息使用者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使用后的决策风险,必然会敦促会计准则或政策制定机构逐步完善现有的会计准则或政策(契约)。

(二)自从人类有了会计活动便产生了会计选择问题。一部人类会计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会计选择的历史,当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其选择的制度安排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因此,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及信息化社会中,我国会计政策制定及选择主体应不失时机地把握所传递的信息并予以敏锐地甄别,且在保证绝大多数相关方利益的前提下,为选择最合适的会计政策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云南财贸学院)

猜你喜欢
道德风险委托人代理人
找到那间格格不入的房间
委托人介入权的制度困局与破解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推荐的2018年第四期诉讼代理人名单
去哪儿网服务供应链道德风险约束机制模型
跟单托收委托人与代收行法律关系的界定
2016年第一期诉讼代理人名单
博弈论视角下的建筑工程外包道德风险
医患诚信视野下的乡村医生道德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