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昨天

2005-04-29 00:44陈映真
台港文学选刊 2005年8期
关键词:战线新文学斗争

陈映真

一八九五年中日战争中清朝战败,在《马关条约》中将台湾屈辱地割让给日本。然而,英雄的台湾人民绝不屈服。除了组建短暂的抗日临时政权“台湾民主国”外,一直到一九一五年,台湾人民以简陋的枪戟刀竿面对日帝最现代化的枪炮,从事反占领的激烈斗争,长达二十年之久!

从二十年代开始,台湾人民改变了反帝抗倭的策略,掀起了以文化启蒙以及社会和政治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非武装抗日”运动,从各自的战线上开展台湾的民族民主斗争。

一九三一年,日本侵攻我国东北,并于翌年成立伪“满州国”,从而加强了对殖民地台湾的政治钳制、经济压榨与文化渗透。台湾人民的抵抗从未终结。三十年代开始,抗日的战线转移到台湾文学界。到了战争末期的一九四三年,以杨逵为首的台湾作家,在艰困的环境下,犹就“皇民文学”问题,就台湾新文学坚持批判现实主义问题,勇敢地与殖民文化势力进行尖锐的理论斗争。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一九四七年爆发二月民变。在三月大屠杀后的第八个月,台湾作家、评论家和旅台进步文化人,以当时《台湾新生报》“桥”副刊为平台,开展为期一年许的“重建台湾新文学”的论议,皆异口同声强调“台湾和台湾文学是中国和中国文学不可分的一部分”,并且系统地介绍了三十年代以降的“无产阶级文学”、“大众文学”等左翼文论。此后不久,便遭致当局镇压,从而开始了台湾漫长的“白色恐怖”时代。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台湾政治环境急剧变化,台独思潮泛起,一些作家转向。面对“去中国化”的浊流,继承台湾新文学史中绵长坚定的爱国主义传统并未中绝,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依然强盛。

在风云激荡的今天,《台港文学选刊》推出“昨天——纪念抗战胜利台湾光复60周年作品专号”,作为一种见证和记录,自有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五年七月十日

猜你喜欢
战线新文学斗争
语言、文学与认同:论台湾新文学的“跨语实践”
隐蔽战线上的华兴人
鲁迅的“立人”与中国新文学“为人生”创作理路
国庆中秋保安全 应急战线不放假
新年战线
扶贫战线上的“老黄牛”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胡适·鲁迅·莫言:自由思想与新文学传统》序
新文学版本第一藏书家唐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