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春燕
在您创刊55周年华诞之际,送上我,一个阅读着您成长起来的忠实读者的真诚祝福!20年的缘分,我们由相识、相知到相守,彼此不弃不离的真情,铭刻在我的心中!一切都仿佛发生在昨天,那样清晰,那样动人!
最初的几年,我读您,心里总有一丝神秘感。您的每一篇文章,在我看来,都是那么的“高不可攀”。每一次开会,校长总要从您中间找出一两篇文章组织教师学习,《人民教育》———在教师心中是“神圣”的。即使后来我调到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现在为院),老所长也不止一次地说:全所教研员,无论是谁,只要能在《人民教育》上发表文章,所里都将给以重獎。作为一份由教育部主办的杂志,您宣传国家的教育政策,秉承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介绍最前沿的教改经验……较长一段时间里,对您,我都保持着一种仰望的姿态,在仰望中,想象教育的百花园里,春天将会有多么的美丽!
走近您,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您刊登了介绍魏书生教学经验的文章。朴实的语言,仿佛还带有泥土气息的词句,却折射出像早晨草叶上露珠儿一般晶莹耀眼的真理的光芒。读到魏书生的教学经验,不论是“六步教学法”,还是“教给后进生自学语文的方法”,我都感觉是那样的亲切。结合自身特点用之于教学实践,效果相当明显。1986年《人民教育》第7期上,您又让我读到了顾泠沅老师的文章《上海青浦县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认识》。文章中把青浦实验的缘起、过程及主要经验作了介绍,对他从大量的调查中筛选出的四条有效措施“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处理教材,组织好课堂教学层次、序列;改进方法,在讲授的同时辅之以尝试性的活动;效果反馈,及时调节教学”,给了我极大的启示。于是我在进行数学教改实验中,让学生自学思考,反复讨论,尝试练习,及时反馈,大胆尝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是您让我结识并走近魏书生和顾泠沅这样一批名师,使他们成为我的导师和朋友。
1991年6月,我离开了一线教学岗位,调到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新的工作,需要到基层学校作指导,您仍然是我的每月必读。由于您让我不断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我提供素材作为研究的案例,我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后来到外地讲学报告的时间逐渐多起来,在我的报告中,融入了大量的取自于您的材料,正因为反映了理论前沿,加之事例丰富、贴近教师,所以每到一地,听众的反应都还不错。您,成为了我科研事业中制胜的“法宝”。走近您,就走近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温馨!
读您的时间多了,也熟悉了您的“品格”,慢慢地也有了向您投稿的举动。
1997年秋天,“九五”研究课题———“学生学习矫正与指导”结题了,效果还不错。但新的研究如何开展、如何深化又成了摆在我面前的难题。您连续几期在介绍了学生学习方法与几所学校创新实践的事例,经过反复、长时间思考后,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学习法研究在我的脑中形成,于是有了“创新学习”研究的初步构想。
1998年初,我撰写出文章,并与很多专家进行研究,请他们提意见。在申报重庆市教委课题时,我“不敢”用“创新学习”这四个字,而是名为“学导式教学模式区域化推进研究”,隔了几个月开题时,题目才加了“创新学习”几个字,即“学导式教学模式(创新学习)区域化推进研究”。此时,专家们又提出了若干意见。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大家质疑是应该的,也是自然的。我一方面用从《人民教育》中读到的文章观点或前沿思想进行阐述,另一方面认真听取意见并加以整合。为了使创新学习的研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我常穿梭于实验学校,并广泛搜集素材,整理您近几期上关于“创新”的典型经验与案例,并与合作者一起,对您刊载的文章进行仔细学习、相互讨论、互相切磋。经过不知多少次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争论,创新学习研究的体系终于逐步建构起来。然而,创新学习研究的路非常艰难。
1999年初冬,我应邀去“北大荒”深处的兴凯湖农场,和700多名教师交流“创新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报告刚一结束,前来参加会议的《人民教育》记者张新洲便和我交谈起来,虽然是初冬,北大荒已下起重庆罕见的暴风雪,但有关创新学习的话题却越谈越浓……
2000年元月3日,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久雨的重庆突然放晴,《人民教育》副总编辑翟福英和记者张新洲便飞抵重庆。还没有歇一会儿,他们就在下榻的宾馆召开了“创新学习座谈会”,一些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实验区县的教研室领导、教委领导参加了会议。我在会上作了一个总体的介绍,实验学校领导、教师争先恐后发了言。
紧接着,《人民教育》2000年第3期刊发了《创新学习:21世纪的学习观》这篇对我而言的重要文章后,引起了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为创新学习的发展铺设了全新的平台。为将“创新学习”研究推向深入,同年5月,人民教育编辑部又在重庆召开了“全国创新学习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教师云集重庆。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在大会上说:“创新学习研究意义重大,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人民教育编辑部总编辑傅国亮对我说:“创新学习是全国教育改革领域内的一面旗帜,它从理论上解读教育创新,从实践上回答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年,您在第7~8期合刊上又用7万字的篇幅报道了重庆市创新学习研究的经验(合刊中有关创新学习研究的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或转摘十余篇),“创新学习”研究再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后来,连续两年,您还开辟了“创新学习”专栏,宣传“创新学习”研究的新成果和广大教师的实践经验,为创新学习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2年,我们的课题“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获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项目并给予了经费资助。近两年来,我先后应邀赴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讲学。记得有一次在香港教育学院讲课,一位教师就拿着刊载有我的文章的《人民教育》让我签名。他告诉我,他最早是从《人民教育》上接触到“创新学习”的课题的。我当时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20年的缘分,读着您,我走向自信、走向成功———我从一位普通的教师、教研员,走向特级教师……
为了人民,您那么执著地呼唤着教育的春天!也许我尽一生的努力,只能为教育春天的到来增添一片绿叶,但是,我仍要热情地拥抱您———《人民教育》,用我的爱,我的拥抱,表达对您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