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明 德
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以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为己任,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事业的寄托和希望。通过不懈努力, 学校德育生机勃勃。连续十多年, 全体在校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率为100%,学校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先进集体”。
与时俱进、思维活跃、知识面宽、好学上进、团结争先是当代青少年的主流特点。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电脑网络的出现, 由多元经济结构生成的多元价值取向和生活形态, 给青少年尚不成熟的心灵造成强烈撞击, 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具体就我校而言, 部分学生身上也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原来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寄宿在校以后,独立性差,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有的一贯调皮捣蛋、成绩差, 甚至受过处分或进过工读学校, 在被其他学校“抛弃”后来到我校, 他们在家中常被打骂, 心灵扭曲, 意志薄弱, 厌学、逃学; 有的以同乡为纽带, 称兄道弟, 结成团伙, 他们自控能力差, 稍遇刺激即爆发偏激行为; 有的因为家庭条件好, 吃高档, 穿时尚, 讲排场,生活放纵;还有一些学生情绪压抑,少言寡语,无端地紧张、焦虑, 其中多数为单亲家庭子女。
但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 我们都始终坚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 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科学有效的管理,使之有了很大的进步。多年来, 洋思中学不择生而教,創造了一项又一项骄人成绩, 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人格是教育的桥梁, 信心是“半个生命”。人格和信心是开启学生潜能宝库的两把钥匙。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信心, 是我们实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重点。
首先, 编班、排座位讲求均等。有些学校分快慢班,其好处是一个班的学生整齐划一,但弊端是一旦处理不好,慢班成了受歧视的“垃圾班”, 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我校一直不分快慢班, 只是在初一学年初,由学校和班主任将学生按成绩平均分到各班。同时, 各班也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平均分到各学习小组, 并按身高、视力和特定规律分布座位, “后进生”与“优秀生”同桌, 使学习小组之间综合实力相当。这样,学生心理平衡, 教师感到均等, 便于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迅速、准确地获得学情反馈, 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公平竞争,更有利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与考核。
其次, 建立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德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教育, 教师的人格、信心、智慧、教育艺术等, 都会对学生个人意识、才智及能力的和谐发展以及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师生 互爱的氛围能激发学生潜能的释 放。因此, 学校规定师生人格平等, 把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班主任 竞争上岗的条件之一, 作为任课老 师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的必备条 件, 以促进教师不讲条件、千方百 计地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全方位营造“没有教不好的学 生”的氛围。学校坚持“抓小, 抓 实, 抓情, 抓活”, 走进学生的内 心世界。我们在校报、班报、广播、学 校电视台、画廊开设“没有教不好的 学生”专栏; 学校每月给每位家长 发一份问卷调查,征求教好孩子的 意见和建议, 请家长当考评学校办 学质量的“主裁判”; 在学校里, 每 个学生都有当值日生的机会,每周 末各班学生自我总结, 民主评议, 给遵守规范的学生发红旗, 月月给 遵守规范、品德好的学生家长寄喜 报; 学校、班级、学习小组不定期 召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演讲 会, 校长讲, 老师讲, 学生讲, 用 身边的人和事鼓舞学生的士气。每年秋季开学, 学校都组织“迎接新 同学”即兴演讲活动, 让高年级学 生谈切身体会, 学生们排着长队, 争着上台演讲, 热烈的场面,滚烫 的话语, 让新同学迅速融入温暖、 亲切的学校大家庭中, 也使学生格 外珍惜学校荣誉,热爱自我。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在挖掘 各学科的德育资源进行有机渗透的同时, 学校围绕“提升学习品质”,唱响德育主旋律, 在反复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不竭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的决心以及强烈的竞争意识,等等。
首先,把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自学、实践的过程。我们探索形成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先学”,即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就做上记号, 教师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自学情况;“后教”, 即学生自学结束后, 对疑难问题,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互动式学习, 通过讨论、质疑、交流,自行解决, 让学生真正懂得“为什么”,教师提问、板演、做实验,都重点关注“后进生”;“当堂训练”, 即每堂课下课前, 用至少15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 通过一定量的训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其次,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练习中的错误, 教师引导学生再讨论, 让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兵”教“兵”更多地体现在课后,我们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 开展“一帮一”活动,学习好的学生成了“小老师”, 既解决了“后进生”的问题,也促进了“优秀生”的提高, 密切了两者的关系。
另外,全校共开设了320多种实践性很强的选修课,包括影视、音乐、写作、书画、器乐、舞蹈、体育项目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充实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和精神世界,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充满朝气。
由于德育支撑了课堂的教与学,课堂又深化了德育内容,校风、教风、学风为之一新。
生活是一本书, 也是一门课程。生活的浪花体现学生的精神风貌。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增设了生活课程,自编了《生活指南》、《“四会”读本》、《初中生安全常识问答》等校本教材, 通过讨论、开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生活科学,同时在严格训练中逐步使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学校不仅把生活习惯列入“三好生”评选条件,而且用极其细致的管理规章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比如, 我们的“文明餐桌”标准有4条: 分菜公平、桌面整洁、无剩饭剩菜、不讲闲话。我们还要求值日学生在分菜时, 要先人后己,不厚此薄彼;要求学生吃饭时,先多吃饭、少吃菜, 再少吃饭、多吃菜, 最后喝汤, 保证不剩一粒米。
再比如,我们要求学生在早晨起床铃响后, 先醒的同学必须叫醒同室其他同学, 然后上铺的同学先整理床铺,后到水池洗漱, 下铺的同学则反之。这样, 两千五百多名学生在20分钟内都能整理好床铺, 洗漱完毕, 准时到操场上做早锻炼。
还有, 学校规定寄宿生的零花钱都存在生活老师那里, 需要时向老师支取, 但要说明用途, 且无特殊需要, 一次支取不得超过10元。
这些规定似乎有点琐碎, 有点苛刻, 然而就是通过这样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的生活锻炼和熏陶, 使学生培养起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管理中, 渗透着我们对学生平等友爱、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讲求效率以及科学理财等思想观念的教育。这些细节性的要求环环相扣, 形成了一条生动的教育链,真正把生活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改革开放之初,承包制给中国 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洋 思中学也将承包制引入学校管理, 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办学思想的引领下, 学校建立责任体系,以灵 活的机制促进学校德育的开展。
在承包制的形式下, 育人责任 层层落实。校长负责学校全部工作 的争创一流, 包括德育工作创优、 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体育达标、学校 的安全稳定、青年教师的培养等;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保证学生巩固 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达标, 负责“后进生”转化和学生德、智、体 协调发展;食堂工作人员要保证食 物安全卫生、菜谱科学合理,使师 生准时吃到热饭热菜、菜肴烹制味 美可口; 宿舍管理人员要保证宿 舍、浴室内无打闹、欺侮小同学、 失窃等现象, 让学生按时作息。
承包制营造了竞争环境。学校 每个年级设两个分校, 定期评选最 佳分校, 予以表彰奖励。六个分校 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比活动中得 奖多,比一日常规扣分少, 比学生 进步人数多, 比工作拖拉马虎现象 少, 比教改步子迈得大……
承包制极大地激励了教师爱岗 敬业精神的发扬。他们正确处理了 学校这个“大家”和个人“小家”的关 系,以自己的形象、精神、爱心、贡献 感染人、鼓舞人、凝聚人, 形成特别 能战斗的集体。领导成员立标树杆, 要求教师、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 做到,让自己的身影成为师生的一 面镜子。校长蔡林森一身正气, 两 袖清风, 他的生活中没有节假日, 只有工作日, 对学校有割舍不开的 深情,在学校有做不完的事。校长 的身教起了连锁反应。为了教好每 一个学生,洋思中学没有一个教师 搞有偿家教、没有一个参与赌博、 没有一个有生活作风问题, 个个爱 岗敬业。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尚品 德, 成为最真实、最有力的榜样, 激励着每一个学生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