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育:一条通往成功之路

2004-04-30 05:07王翠娟
人民教育 2004年23期
关键词:主体课堂教学课堂

王翠娟

主体教育是以尊重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特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基本理念和实践,特别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从根本上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了成功教育的本质特征。

誠心诚意地相信每一个学生能成功,给每个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是坚持主体性教育原则的根本策略。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带来的愉快是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成功,使之逐步尝试自己获得成功并不断增强其成功感。这是我们进行主体教育实验最终要达到的教育目的。

一、主体教育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有人在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问校长,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和发

展的空间,让每一个人有所成就。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走向成功,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几年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证明,只要进行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都能成功,这是主体教育的真谛。我们进行主体教育实验,首先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需要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赏识促进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因此,我们遵循主体教育的原则,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实施有差异的发展。要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搭建展示自己成功的舞台,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并肯定自我。

这需要改变我们原有的评价观。学习成绩的好坏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评价的全部内容,仅用考试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就会出现“差生”和“不争气的孩子”。如果教师用“另起一行”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用多个评价项目,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就能多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学生。人有千差万别,就有千

万条成功之路。每一个贯彻主体教育的教师,都会感到自己在为生命奠基,在为学生指点成功之路,教师同样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课堂是学生体验成功的主渠道。

教师与学生间彼此情感的交流主要在课堂上,因此课堂是使学生体验成功感的第一场所。课堂之所以是学生成功的主渠道,是由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决定的。学生在校约有三分之二时间在课堂上度过,教师的素质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展现,学生的学习也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因此无论怎样讲,课堂都是成就学生的重要环节。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使学生受益,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现实中,有人把课堂教学实践,简单地概括为一种认识活动。一切都为知识而存在,教师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生为接受知识而学,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几乎主宰了整个课堂。课堂成了货真价实的师生“买卖”知识的“交易所”。这样做的结果,怎么能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呢!

主体教育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强调所有课程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我们感到要建构新型的教学方式,关键是教师观念的更新,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让课堂为学生提供一种“家”的感觉,即熟悉感、亲切感、温暖感、自在感、安全感、依恋感……有了这样的感觉,才能使学生的心灵舒展、开放,才能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只要有助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就应该给学生“一路绿灯”。比如,可举手回答,也可不举手回答;可站起来回答,也可坐着回答;可按教师的指定发言,也可抢答;可顺应教师和教材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质疑、给教材挑刺儿;可与同桌讨论,也可离开座位找他人切磋。这样,解除了陈规陋习对学生的“五花大绑”,使学生找到“家”的感觉,得到心灵的释放,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教师是学生体验成功的智者与伙伴。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以达到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师生关系的转变,会使学生体验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这种朋友式的亲和,并非一种形式,一种硬性规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材这一“媒体”,在共同感悟教材中产生的一种心灵的沟通、一种情感的共鸣。

教师在主体教育中,要摆正自

己在课堂上的位置。打一个比方来反映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即教师是讨论会的主席,任务就是组织好群体的教与学的实践活动。老师在课堂的这种“角色”,使课堂上“教”与“学”处于一种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主体教育的课堂上,教师还应是伯乐,重视学生的天赋与特长的发现与培养,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和表扬。

当然,教师更应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朋友,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切磋,共同进步。这种新型的亲密的学习伙伴关系,使学习过程变成了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使知识建构过程变成了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过程。

教师摆正了师生的关系,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完全平等的位置上,与每一个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样,教师必然会在学生成功的道路上铺就一条闪光的红地毯。

四、合作是学生体验成功的阶梯。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应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自主、合作、探究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教师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学生合作,让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在学生主动参与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高。这是现代教学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课题,也是几年来主体教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建立起一种课堂上学习的集体,是学生体验成功、感受进步的阶梯。在学习小组中,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参

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学生正是在这种交往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进行信息的交流,依靠面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达到心灵的碰撞,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开放式教学格局,通过集体的力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

在承认差异的情况下,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与特长,聘请他们当老师、当组长,不但有职务,也有任务和责任,让他们去施展才华,在教会别人的同时,也能巩固并强化自己。教师还可以出示不同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各尽所能。学生们没有顾虑,也没有压力,自己和自己比,进步了就是成功。即便是能力差的同学,也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奋起直追。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种民主的、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是学生尝试成功的重要条件。就如学习登山时,在沿着一级级台阶往上攀登时,来自学习伙伴的一臂之力,会使攀登者感受到成功的希望。

在实施主体教育实验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能只看成是一种形式的变革,更应看成是主体教育策略的实施。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组建好合作学习的场所,使学生感到顺心,消除顾虑,心情舒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合作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还应该逐步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比如小组发言应该有顺序,要尊重谦让,从而增强小组学习的向心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总之,主体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教育,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实现理想、激发智慧的大舞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体验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感受共同的幸福,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猜你喜欢
主体课堂教学课堂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欢乐的课堂
何谓“主体间性”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