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扭曲的人格

2004-04-29 00:44:03刘小林
大众健康 2004年7期
关键词:马加爵云南大学人格障碍

刘小林

马加爵杀人案发生后,几乎所有人都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杀人?作为一名接受了四年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怎能仅仅因为同学怀疑他打牌时作弊,为这样一点点争执和不满,就做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极端行为?3月19日昆明警方再次审讯,马加爵供出了他杀人的真正动机:“我做人太失败了,这次吵架时我发现,在同学心中我竟是这样的形象。我想了很多,觉得很绝望,然后就决定杀人了。”马加爵的回答更令人震惊。

从目前媒体披露出来的马加爵的杀人动机和有悖常理的作案过程来看,马加爵存在明显的人格的扭曲,即人格障碍。

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在社会与生活环境中一贯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脾气,对人对事有一套处理与表现的方式,长期固定成型,称为个人的“性格”,即“人格”。有的人可能没有精神上的疾患,没有心理上的症状,但是在人格上呈现显著的违常特点,长期地影响个人适应环境时,心理学上称此种人有“人格障碍”,或人格异常。马加爵就是这种情况。

他在小学时就表现出异常性格,同学们向他请教问题时,他都很紧张,很少参加课外的游戏。在父母眼里,儿时的马加爵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但内心的逆反性格也让人吃惊:他的日记本写着15岁时,听见父母争吵,就想把父亲杀死;还有一次,马加爵与奶奶一起看电视时,因与奶奶看哪个频道的意见不同,便对老人产生了怨恨心理,并在日记本上写了“恨!恨!恨!”

人格障碍者虽有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但其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学习。马加爵读初中时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高中时马加爵对世界的看法开始发生变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学习,并迷上武侠小说。当意识到自己高考希望渺茫,在高三那年情绪出现了巨大波动,有一次突然出走。后来经拼命苦读,他又如愿考上大学,他的成绩掩盖着他性格上某些缺陷。

人格障碍者缺乏自知力,以致不能从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有时虽然能察觉自己人格缺陷所造成的困难,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但自控力差,不能以正确的认识来有效地改造自己。刚进云南大学时,寡言少语的马加爵试图改变自己孤僻的个性,融入大学的文化氛围。看其他同学幽默地开玩笑,他有时也想表现一番,结果往往弄巧成拙,反而让大家觉得他很可笑,情况越来越糟糕。他开始怀疑一切,变得有些神经兮兮,而且脾气越发暴躁乖戾。

人格障碍者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不关心他人,不考虑别人的需要。因而导致环境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在云南大学,有时其他同学在宿舍说笑,马加爵就认为笑声中包含对他的嘲弄,为此少不了动怒、吵架、摔门。逐渐,他说话越来越少,发脾气的叫声却越来越大。伴随时间的推移,他同寝室室友之间的积怨越来越深,严重时他甚至动手打人。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人格障碍者不能检讨自己的行为,而总是归因于外界因素。马加爵每次同别人闹不愉快,他从不反思自己,总认为是别人找他麻烦。

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后就比较恒定,不易改变。据马加爵的大姐回忆,弟弟的性格一贯内向、好胜和自卑。早在上初中的时候,就总是和她探讨人生、交友等问题。从那时起,她已经发现弟弟的心里有许多不平衡。马加爵肇事后,他姐姐才意识到,弟弟曾经咨询过她的问题依然是他心里不解的心结。

追溯一下马加爵整个成长的心路历程,人们看到,他畸形的性格,使他不能妥善处理生活、学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导致他与同学之间的积怨一点点加深,以至由“打牌”冲突点燃了“导火线”,酿成了惨剧。

猜你喜欢
马加爵云南大学人格障碍
云南大学作品欣赏
大众文艺(2024年2期)2024-02-18 11:40:56
是不是太自恋,一测便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论文版权授权确认书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评选优秀学术论文
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简介(续)
马加爵案:引发家庭教育大讨论
方圆(2019年19期)2019-10-18 05:02:48
DSM和ICD诊断体系人格障碍诊断的最新进展
智慧健康(2019年27期)2019-01-29 19:43:55
大学生人格障碍研究进展
亲密的“敌人”
百科知识(2012年14期)2012-04-29 19:33:07
请不要再拿马加爵说事
中国记者(2011年6期)2011-12-23 17: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