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酒店业集团化经营的优势日益凸显出来。特别是入世后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贸易壁垒的取缔、原有经营管理理念的差距,都要求必须重新审视我国原有体制下的集团化经营和股份制改造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集团化;股份制改造;连锁公司;特许经营权
酒店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的史前洞穴,在中国,最早的饭店设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或更古的时期,尔后在唐朝、明朝和清朝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因此可以说酒店业是个前途无量的古老产业。它建立在古老传统的基础上,并伴随着不断变化和意想不到的曲折而不断发展完善。
酒店业经历数千年的变化,通过调整其服务形式及种类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而最终兴旺发达起来。今天的酒店,是从我国的驿馆、中东的商队客店(路边歇脚处)、古罗马的棚舍(小酒店)、欧洲的路边旅馆及美国的驿站马车客栈演变而来的。酒店业正是在这种厚重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并在社会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今天酒店业已成为全球旅游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商业全球化发展的主力军。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的这一大环境下,我国的酒店业如何面对世界浪潮的冲击?国人能否把握住新千年所赋予我们的机遇?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虽然各种良方层出不穷,各擅胜场,但当下呼声最高的无疑要数集团化一途。
一、对酒店集团化的透视
酒店集团(Hotel Chain)是指以经营酒店为主的联合经营的经济实体,它的出现是在二战以后。当时世界经济在战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为国际旅游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作为旅游业一部分的酒店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意识到单一酒店独立经营难以应对竞争的压力,而联合经营所具有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朗:
首先,酒店集团具有较成功的管理系统。它为所属酒店制定统一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程序,为饭店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规定严格的标准,为服务和管理订立统一的操作规程。这些标准和规范被编写成经营手册,帮助所属酒店达到经营标准,使酒店形象名副其实。由于经营环境不断地变化,酒店集团对这些标准和规范也经常更新改进,以确保经营的先进性,应付新的竞争形势。酒店集团为所属酒店在生产和技术上的专业化、部门化提供条件,技术上的帮助还包括对酒店开发阶段和更新改造所需的可行性研究、建筑设计、装潢等服务。在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设备的维修和改造、布件的洗涤等方面进行集中管理,达到降低酒店经营成本的目的。
其次,酒店集团为所属酒店进行员工培训。大的酒店集团又自己的培训基地和培训系统。例如,希尔顿集团在休斯顿大学设立自己的饭店管理学院。饭店集团内部还设有培训部门,负责拟定培训计划,并聘请各类饭店经营专家为所属饭店提供在职员工的培训,同时也接受所属酒店派遣员工到集团的总部酒店或培训基地学习。
第三,一般来说,独立的酒店企业不易得到金融机构的信任,在筹措资金时有可能遇到困难,酒店集团规模庞大,资本雄厚,具有一定的信誉,能为所属酒店筹措资金提高资信度。此外酒店集团还为所属酒店提供金融机构的信息,有的还帮助介绍贷款机构。酒店加入酒店集团,往往还会得到酒店集团公司的一部分投资。集团公司以入股、控股、合资、合作、贷款、集资等形式在资金上支持酒店。产权多样化势必会提高酒店的资金利用率。
第四,酒店集团一般规模大,经营比较成功,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公众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参加酒店集团后,所属酒店能使用集团的名称、店名、店标,加大酒店产品的宣传力度,易于使顾客对酒店产品具有信心,更能吸引顾客。单个酒店通常没有资金大力开展广告宣传,尤其是进行国际性宣传,而酒店集团能集合个酒店的资金作世界范围的广告,它有能力每年派代表到世界各地参加旅游交易会、展览会,推销所属酒店的产品并与旅游经营商直接交易。这种联合广告能提高集团所属每家酒店的知名度。同时,酒店集团一般都有较为先进的客房预定系统,配备高效率的电子网络中心和直通订房电话为集团成员酒店处理客房预定业务,并在各酒店间互荐客源。
二、集团化是我国酒店业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
诚然,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创新,我国的酒店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集团化和股份公司的连锁经营也已开始深入人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所有这一切还都不足以令国人高枕无忧,还都不足以应对强有力的对手的竞争,我们并没有整体形成真正的强势集团,并没有形成自己赖以竞争的“航空母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目前的中国特色的集团化还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弊端。
酒店集团化并不是几个或多个酒店的简单相加,把一个地区的酒店进行简单的联合甚至兼并,说明组建集团的标准是行政性的,或者说是传统体制的。传统的体制被带入了集团,所改变的可能是把上世纪80年代下放给基层的权力再次剥夺,从而实现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复归。当地政府为了显示政绩,通过集团化发展的冲动来营造轰轰烈烈的表面繁荣,以发展来掩盖改革的滞后,为固化矛盾作借口。没有建立在改革基础之上的所谓发展和繁荣,会为将来进一步的发展制造更大的困难,这样的发展,其实是倒退。如果没有改革,发展终究是一句空话,或是以发展的名义,保护着传统的体制。
股份制改造是目前体制改革的最佳途径。应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加大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解决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集团与子公司的关系,为集团进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奠定基础。不进行股份制改造,就难以摆脱国有企业的后遗症,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不起来,内部的机制得不到彻底改造,管理水平上不去,就难以与别人竞争。股份制改造的目的主要就是发挥产权的经济功能,而现代产权制度又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由此可见,实行股份制改造应该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首先形成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只有形成了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现代企业制度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就是要引进多个投资主体,改变国有独资或国有绝对控股的股权结构,大量吸收社会资本、民营资本甚至国际资本,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国有资本可以放弃控股地位,清除一切政策和产业性障碍;而产权的社会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黄金股”的“一票否决制”实现,另一方面将通过加大政府市场管理力度去实现。这样有利于转变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次是确立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前提是明晰产权,而明晰产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的所有权(股东)和法人财产权(董事长)、经营权(总经理)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就使不同层面上的责、权、利关系作了合理配置,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了责权利相统一的内在机制,从而避免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现象的发生,既保证了所有者的权益,又保证了经营者应得的经济利益。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难题在于如何建立起真正的集团治理机制。股份制改造是为了彻底改变股权结构,改变“一股独大”的现状,从而实现股权的多元化结构。因此,能否建立起有效的集团治理机制就成了股份制改造的最终目的能否真正实现的重要保障。
纵观我国集团改革的现状,不难发现所谓的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停留在表面上,而且集团治理结构的本身意义也早已落后于市场发展的形势。集团治理制度或治理结构的衡量标准是如何使企业最有效地运行,如何保证各方面的集团参与人的利益得到维护和满足。我们目前对治理结构的理解还停留在是为了更好地实行相互制衡的问题上,具体表现为:一是董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明。监事只是监督别人而自己不承担重要决策的责任,对董事会也没有直接任命和授权的关系,因此也不可能实行有效的监督;董事会虽然有任命和授权的职权,也承担重要决策的责任,但又与监督高层管理人员相脱节。二是过度干预,高层管理者缺乏积极性。由于现在的酒店集团都是国有控制,董事长习惯于“首长制”和“一把手”的感觉,加上董事会缺乏健全的专门机构和外部独立董事的普遍缺位,董事会议事和操作程序不规范,越俎代庖,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就无法发挥。三是还在坚持“资本雇佣劳动”的观点,认为股东利益至高无上,劳动者只能从属资本。因此只有人力资源的观念,把人仅仅作为公司开发和利用的一种资源,从而忽视了作为不变资本的资本不可能自行增值,作为可变资本的员工的劳动力资本才是主动资本,酒店集团的技术创新者和企业家才是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他们不仅仅是被激励和被雇佣的对象。凡此种种都说明企业治理结构的建立还只是停留于初级阶段。
在实行股份制改制的过程中,一是要建立起由所有权、监理权、治理权和经营权组成的酒店集团治理制度体系,二是要让集团治理的模式由权力制衡转变为科学决策。酒店集团治理制度是因为拥有集团剩余索取权的股东和作为代理人而拥有集团法人财产权的经营者两者由于法人财产权和终极所有权的不一致性而派生出来的,它的作用是为了保证集团有效地运行和集团的全部参与人的利益,而衡量制度的标准就是是否实现了集团决策的科学化。三是集团治理机制问题。只有健全了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发挥作用的内部监控机制和通过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营市场发挥作用的外部治理机制,酒店集团的有效运作和科学决策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现代饭店管理技巧——从入住到结账,[美]Gary K·VallenJerome J·Vallen著,潘惠霞等译旅游教育出版社。
2、饭店管理概论,黎洁等 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谢淑芳(1972——),女,河南平顶山人,199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许昌学院历史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