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常青
语言之于新闻,就像语言之于文学一样。汉语修辞手法既然能为文学作品的写作所用,自然也可以为新闻作品的写作所用。在新闻作品中恰当地运用汉语修辞手法,可以使新闻语言确切精当、朴实简练,摆脱其干巴枯燥、僵化呆板、没有新鲜感的痼疾,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一、引用引用是指借用现成的话语(警句、成语、诗词、俗语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又称引语、用典。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了许多令人玩味不尽、抽绎无穷的精语妙言,它们或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或绮丽精妙、脍炙人口,称得上是千凿良玉,百炼精金。如果在新闻写作中适当地引用一些古语词、熟语(含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诗词等,可使新闻在有限的篇幅内扩充内涵,富有文采,更具表现力,进而增强新闻作品的感染力。
6月3日,一篇名为《七问长安汽车》的文章迅速在各大网络蔓延,文章质疑道,长安汽车去年年报何以有如此之多的难以索解之处,甚至进而指责长安汽车与银广夏、蓝田有异曲同工之处。该文章作者署名是飞雪漫天,文章言语飞扬 ,理直气壮,大有漫天飞雪触物即枯的萧瑟气象。
6月5日,长安汽车发布澄清公告,部分解释飞雪漫天所提疑问。但是这个澄清公告不仅没有澄清天下疑问,反而给疑问火上浇油,同日,资深财务分析人士飞草加入战团 ,发表《长安汽车无法澄清质疑》。结果长安汽车再次招辱,听取网上骂声一片。
长安汽车既不能防民之口,就只好疏民之口,于6月9日发布补充澄清公告,希望化解疑虑,修好于民。
听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长安汽车真的进入飞雪漫天的寒冬了吗?仅仅几天前,长安汽车在资本市场上还炙手可热,如今沧桑巨变,荣枯判然,真是人生如梦。
(《长安不见月万户捣衣声》《南方周末》2003年6月12日B16版)
上述文字出自一篇经济报道,既精警简练,又文采四溢,把证券市场上的风云变幻描摹得动态十足,恰到好处。"何以"、"如此之多"、"难以索解"、"触物即枯"、"招辱"、"修好于民"、"荣枯判然"等词语构造,带有浓重的古代汉语构词特点,简洁匀称,富有节奏感,却不晦涩难懂。整合了古汉语构词简洁练达的优势,避开了其晦涩拗口的不足,而且使意思表达得生动、有力;"异曲同工"、"理直气壮"、"火上浇油"、"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炙手可热"等均出自成语典故,个个都有丰富的内涵,绝非任意搭配的四个字所能涵盖。对于具有一定汉语言文化修养的读者而言,理解起来不仅毫不费力,而且事半功倍。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形式简洁而意思异常丰富、精辟,并非就意味着空洞和抽象。新闻文体种类多样,简讯、纯消息的写作较少使用成语,但解释分析类报道使用成语的频率却较高,且表达效果良好。所以,成语在新闻写作中仍大有用武之地。
二、喻拟喻拟在此是比喻与比拟的合称。比喻是指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和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比拟是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二者虽有区别,但以"甲"比"乙"的使用方法和效果非常相似,因而在此一并解析。比喻和比拟既可用来说理,也可用于描绘。用于说理,可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具体生动而又浅显易懂;用于描绘,可把生疏平淡的事物描绘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方面,具有奇效。
《实达变身》是《南方周末》(2003年6月12日)财经版上的一篇经济报道,分析"实达电脑"转让旗下子公司优质股权背后的真正意图。文中出现了大量经济新闻中无法避免的数字以及一些业外人士颇为费解的资本运作现象,为把这一现象说深、说透,作者用了一些比喻和比拟:
1."如果说拱手出让实达网络已是伤筋动骨,那么卖掉实达外设,则更是壮士断腕之举。"
2."如何续写2003年的年报也许不成问题。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卖掉'当家花旦'实达外设后,要想在2003年报中出现可带来丰厚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子公司 ,可能性不大。"
句一将实达电脑集团比作活生生的人体,那么失去绩优子公司实达网络和实达外设后,这个人体已被伤了元气,受到重创。
句二的"当家花旦"一比,把实达外设在整个实达电脑集团所处的重要地位清楚托出,有点描绘的味道,让人感觉到经济新闻中也能有清丽的形象,眼睛为之一亮。
经济新闻写不好就会成为数据的堆积,枯燥无味,而在上述报道中,比喻与比拟手法的巧妙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可以说,比喻和比拟是新闻写作中最为常用的修辞手法,尤其在经济新闻的写作中,它是亮色的调剂,是轻松的解读,是形象的感受,能有效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
三、仿拟仿拟是指仿照前人现成的词语或篇章临时加以翻新、改动,使词、句、篇具有新的含义和光彩。仿拟辞格依赖于原有的词句系统,是对现成的词、句、篇的一种创新运用,它能揭示事物的矛盾,使语言明快犀利,风趣生动。同时,仿拟又是制造"缺位"新词的一种主要办法,是词汇系统生成新词、满足社会用语需要的重要依赖力量。新闻报道总在关注社会发展的最新现象,需要不断吸纳新词,更兼仿拟修辞手法特殊的表达效果,因此,仿拟常在新闻写作中大显身手。新闻写作中以仿词和仿句比较常见。
《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脱愚》(《人民日报》1999年6月24日)
《望"球"兴叹欲哭无泪》(《球报》1999年10月30日)
《包二爷一样严惩不贷》(《都市快报》2001年1月15日)
以上三个新闻标题是仿词。"脱愚"是脱贫的仿造,尖锐地指出:帮助落后贫穷的地方脱贫固然重要,但是帮助他们脱去形成贫穷的根子--愚昧无知更为重要,一针见血,振聋发聩。望"球"兴叹是望洋兴叹的仿造,把人们对于中国足球的无奈和失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包二奶"是近年来颇为常用的词语,个中含义为人熟知,仿词"包二爷"有相同的行为内涵,但行为主体逆转,变成了女性,犀利中透着点幽默。这些仿词因为扎根在人们熟悉的词汇系统中,在其本体词语的意义和结构的框架内做文章,所以仍然容易理解,没有给人生造词语的感觉。
仿句在新闻写作中也很常见。有句俗语叫"大树底下好乘凉",说的是凭借保护伞获得一定利益。《新华日报》2003年4月25日《大树底下谁乘凉--非法采挖倒卖古树名木现象透视》,即是对此俗语典型的仿句。"好"换成了"谁",陈述句变成了疑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原句中的"大树"已不是单纯的树木,表示虚指,但本标题中的"大树"又变作实指--古树名木。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找卖点",巨额非法购进古树名木种在住宅小区,从树上提升地产价值,赚取暴利。标题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十分尖锐地指出了所报道事件的本质。
运用仿拟时要注意仿拟的意义要明确,尤其是当被仿之词、句不出现时。单用仿拟要加引号,使人一看就明白是仿拟。
四、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要说的人或事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它。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引起读者联想,具有以少胜多、化凡为奇的效果,同时在语言表达上也显得富于变化,在新闻写作中使用借代,亦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深圳有不少企业,包括在特区创办初期赫赫有名的企业,当政府帮助它们重组资产时,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一亩三分地"意识……
(《波音兼并麦道告诉深圳什么?》《深圳特区报》1997年7月24日)
这里的"一亩三分地",并不是真的指面积相当的一块土地,而是以此借代那种缺少长远眼光的狭隘的落后意识。比起直白的表述,借代显然更简洁形象。
有分析认为,被纳斯达克的"西北风"吹得有些头疼脑热的跨国巨头们,已把热火火的中国市场当成"越冬"的好地方。面对想在中国"越冬"的跨国巨头们,"联想们"面临严峻挑战,当然,没准儿这一"乍暖还寒"的考验,也是"联想们"把身子骨练得更强健的机会。
(《跨国巨头虎视中国电脑市场》《文汇报》2002年5月14日)
"联想"集团是国内电脑产业中的佼佼者,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企业之一。这里用"联想"这一电脑品牌指代民族电脑产业,既形象具体,又易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运用借代要注意选择有代表性,有典型意义的事物作借体,这样才能使人感受深刻,容易展开联想。
五、超常搭配现代汉语语法中,词和词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搭配关系,在通常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改动。但在特殊的语境中,出于修辞上的考虑,偶尔可以突破通常运用规则的束缚,采取临时性的变通用法,这种语言表达手段称为超常搭配。超常搭配表面上违反了逻辑事理或语言习惯,但实际上不仅能为言语交际者理解和接受,而且使语言新奇别致,富有表现力。
作为当今文坛领军人物,莫言的写作总是能令人感到出其不意,打磨了两年,一部现实主义巨著终告完成。莫言自己说:"这是我的得意之作。"春风文艺出版社将于5月份推出这部巨著。
(《莫言得意之作完工》《文汇报》2003年4月25日)
"打磨"是制造业的一个术语,一般指用手工或特殊的工具细细研磨产品,使之去掉粗糙的表层,呈现光滑、精细的一面。文学作品绝不同于工业(艺)产品,这里用"打磨"来搭配,显然属于动宾结构的超常搭配。这样就用一种具体可感的方式直接陈述出了莫言对这部作品的重视及所花费的心血,很容易让读者感受到作家在创作作品时的艰辛与谨慎。
新闻语言要求大众化,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在使用超常搭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具体的语境和人们的接受能力,不恰当的滥用,即会成为一种畸变。如广告词中"天尝地酒"、"腰条淑女"之类,牵强附会,让人不知所云。畸变不但不能产生修辞效果,甚至还会弄巧成拙。